【摘要】本文以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提問策略”單元教學為例,論述讓學生敢于提問、高效提問、自主提問、善于提問的閱讀教學策略,以培養(yǎng)學生的提問習慣和能力。
【關鍵詞】語文單元教學 提問策略 提問習慣 提問能力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3-0101-02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語文要素一欄中特別強調:“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北締卧械乃钠n文以及語文園地,都在從不同角度關注“提問策略”??梢?,“提問策略”對閱讀和語文學習都非常重要。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學會提問呢?
一、由易到難,敢于提問
本單元共有4篇閱讀課文,細讀4課的課前導語,不難發(fā)現(xiàn)編者按照敢問、想問、多角度問、善于提問的層次由易到難,逐漸提高要求的編排思路來呈現(xiàn)提問策略。例如,本單元的第一篇精讀課文《一個豆莢里的五粒豆》的導語:“讀課文,積極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問題?!边@對學生提什么問題沒有任何限定,因此,讓學生在讀文時敢提問、能提問、想提問,體會到提問的樂趣比問題質量更重要。導入時,筆者以生活中常見的問句和找課文中的問句為切入點,讓學生感知問句的基本特點;教學時,分三步走:(1)整體感知讀文,進行提問題競賽,給學生營造大膽提出自己的問題的寬松氛圍;(2)精學課文,圍繞課后思考題進行交流,尋找和品味不同的提問角度;(3)小結延伸,評選“提問題小能手”,提醒學生閱讀時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從而使閱讀更深入。通過扶與導的結合,大部分學生不僅敢問、想問,而且越來越會問。如有的學生問:“豆莢里為什么是五粒豆,四?;蛄P胁恍??”有的學生問:“為什么小女孩吻了一下豌豆葉,這一天就像個節(jié)日?”還有的學生問:“誰是五粒豆中最了不起的呢?”可見,在課堂上珍視每一名學生的每個問題,是對學生提問興趣的最好激發(fā)。
本單元的最后一篇略讀課文《蝴蝶的家》導語是“讀課文,提出自己的問題,再試著把問題分分類,選出你認為最值得思考的幾個問題,并嘗試解決”。這對學生提什么問題,提問后怎么做都有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可見,閱讀策略單元是一個由易到難、由扶到放逐漸深入的引導體系,是一個不宜打亂教學秩序,要求教師層遞推進的過程。
二、討論交流,高效提問
當學生敢問、想問后就要引導學生多角度提問?!伴喿x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是本單元的教學重點。在實際教學中如何將重點落到實處,如何讓學生的提問越來越高效,課后思考題給了教師相關的啟示。如《夜間飛行的秘密》的課后思考第一題“分小組整理問題清單,想一想可以從哪些角度提問”,是對前一課“讀完課文,把你的問題寫下來”的延續(xù)和提高。希望學生能將自己在閱讀中寫下的問題進行一定的分析歸類,并主動與人分享。課后思考第二題“下面是一個小組的問題清單和對問題的討論,你從中受到什么啟發(fā)”,是在引導學生如何與他人交流閱讀時提出的問題,并在共同討論中讓學生意識到可以從內容、寫法、啟示等多角度提問。課后思考第三題“讀下面的片段,試著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和同學交流”,是對“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的及時遷移運用。
在教學本課時,筆者基本上按思考題的順序組織教學:(1)交流預習,整理問題。布置預習時要求學生按“我的問題清單”(見表1)記錄自己閱讀時的問題,課堂導入新課后,組織學生分小組交流“我的問題清單”并嘗試解決一些問題,同時對小組內無法解決但學生又感興趣的問題進行標記。(2)精讀精學,討論問題。圍繞標記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課文,并邊學邊提出自己的新問題,在已基本讀通讀懂課文后,模仿課后思考第二題的方法,經小組討論后將“我的問題清單”梳理成“小組問題清單一”(如表2,見下頁),讓學生體會到閱讀時如果能從內容、寫法、啟示等不同的角度去提問,那么閱讀會更深入。(3)實踐運用,多角度提問。引導學生運用課堂學到的方法,按課后思考第三題的要求先自讀片段,試著從不同角度提出問題,再和同學交流討論提問的角度。從教學情況看,學生在閱讀中經過讀、思、議、用的過程,基本能試著從不同角度提出自己的問題。學生在讀完課后材料《它們是莖,還是根?》后,還提出不少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植物的莖和根有什么不同”“花生是植物的莖或根,還是果”“作者在介紹變態(tài)莖的種類時,舉出具體的例子有什么好處”等。
三、靜思默想,自主提問
閱讀策略單元與其他普通單元有一點不同,有的課文旁邊和文后寫有批注,記錄了“學習伙伴”學習閱讀策略的過程。如《呼風喚雨的世紀》課文旁邊寫有4個問題,文后還寫有一名同學閱讀后提出的兩個問題。這些內容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直觀形象地呈現(xiàn)閱讀時如何在旁邊和文后寫下自己的問題。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打開思路,展開多角度思考,更深入地學習課文。同時這也告訴學生要養(yǎng)成邊閱讀邊思考,并及時記錄自己讀文時想到的問題的閱讀習慣,這對學生掌握閱讀提問策略具有很強的示范性作用。
教學時,筆者主要分四步繼續(xù)引導學生學習提問策略:(1)預習時要求學生模仿“學習伙伴”的方法在課文旁寫下自己讀文時想到的問題,記錄自己閱讀中的思考;(2)導入課題后,請學生模仿課后思考第二題以“小組問題清單二”(見表3)的方式分析整理問題;(3)小組內交流討論問題,并篩選出對理解課文最有幫助的問題;(4)借助問題深入學習課文,并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提出新問題。如“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類社會還會有哪些變化”“現(xiàn)代科學技術給我們帶來的全是有利的嗎”“20世紀的成就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詩句來形容有什么好處”等。
閱讀與問題相伴,問題與思考相隨。學習閱讀策略要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有機融合,巧妙滲透。如在討論“發(fā)現(xiàn)和發(fā)明有什么區(qū)別”這一問題時,及時進行“發(fā)現(xiàn)”“發(fā)明”的選詞和說話練習;在交流“20世紀科學技術還創(chuàng)造了哪些神話”這一問題時,進行“21世紀,人類? ?,? ?,? ?;未來,? ?,? ?,? ? ,人類居住的星球將變得更加美麗”的仿寫訓練。這既以寫代講地回答了課文中“未來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還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的問題,又對課文內容有了一定的拓展延伸;既把學習提問閱讀策略跟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有機融合,又體現(xiàn)了“在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的理念。
四、學用結合,善于提問
“課文就是個例子”。通過前面三課“幫扶式”的學習,學生基本能達到“閱讀時嘗試從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問題”的能力水平,到了本單元的最后一篇略讀課文《蝴蝶的家》時,教師就要放手讓學生綜合運用本單元學到的提問策略進行自主閱讀。
在教學時,筆者主要按照以下環(huán)節(jié)進行:(1)回顧梳理,明確任務。讓學生回顧前面三課的學習過程,總結出“從內容、寫法、啟示等角度提問會使閱讀更深入”的學習體會,并按課前導語要求運用提問閱讀策略學習第8課。(2)自讀思考,提出問題。學生按課前導語的步驟邊讀文,邊將自己閱讀中的問題寫在旁邊或文后,經過思考梳理后選出最值得思考的問題。(3)分享交流,評選問題。讓學生先在小組內以問題清單的方式按內容、寫法、啟示等角度交流閱讀中的問題,并嘗試解決,再評選出最值得全班思考的問題,并說說理由。(4)圍繞問題,深度學文。讓學生圍繞“蝴蝶到底有沒有家,從課文中的哪些語句可讀出”“作者為什么在文中多次寫到‘我真為蝴蝶著急,這樣寫有什么好處”等問題,全班評選出最值得思考的問題進行討論,深度學習課文。(5)運用語言,學習表達。課文的第3和第4自然段同樣是寫對蝴蝶的家的猜測,但在表達時屋宇、麥田、樹林等寫得很簡單,而橋下面、樹葉下面卻寫得很詳細——不僅寫出作者猜測的地點,還寫出作者的思考過程。請學生模仿作者的表達把簡單的猜測寫詳細。
學生通過前三課的學習對提問策略已經有了一個較系統(tǒng)的認知,在學習第四篇課文時,指導提問環(huán)節(jié),要盡量減少幫扶痕跡,放手讓學生綜合運用提問策略進行自主閱讀。教師應該把關注重點放在學生提問的質量上,適時提醒學生要多提對閱讀有幫助、值得深思的問題,并對課本的關鍵處或學生容易忽略的點進行引導和點撥。例如:“課文第1~2自然段寫法上有什么特點?你想提什么問題呢?”“‘我真為蝴蝶著急這句話出現(xiàn)了幾次?你有什么問題要提呢?”通過適時點撥與引導,學生的提問策略漸漸變豐富了。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碧釂栭喿x策略單元的學習雖已結束,但閱讀實踐在、閱讀教學在,提問策略就在。閱讀策略要在大量的閱讀實踐中習得。教師只有持續(xù)地關注和引導學生開展“提問”實踐活動,才能讓學生有效地養(yǎng)成提問習慣,進而提高提問能力。
【參考文獻】
[1]陳寶鋁.小學語文教法探微[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2]黃國才.語文課——用心做語文的事[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3]陳全席.探尋“能力為重”[M].福州:海峽文藝出版社,2016.
[4]唐亞麗.以問促讀 引發(fā)深思[J].小學教學,2019(7-8).
[5]吳忠豪.緊扣關鍵詞 學會有效質疑[J].小學教學設計,2019(9).
【作者簡介】官澤平(1978— ),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福建省南平市光澤縣實驗小學德育主任,研究方向為閱讀教學、習作教學。
(責編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