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論述以兒童的視覺切入小學班級管理的實踐,提出了利用童言以遵循兒童語言規(guī)律、引入多媒體技術切合兒童形象思維以及巧用肢體語言滿足兒童交流習慣等有效管理措施。
【關鍵詞】班級管理 兒童思維特點 語言習慣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3-0068-02
小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思維仍處于發(fā)展階段,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如果希望組建起一個和諧而團結的班集體,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huán)境,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那么需要掌握適合小學生個性特點的管理方式和溝通方式,真正了解小學生的實際需求,在管理時抓住重點、對癥下藥。以下,筆者結合班級管理實踐經驗和兒童心理特點,嘗試以兒童的視角切入小學班級管理,具體從語言方式、思維特點及交流習慣等幾個方面提出策略。
一、遵循兒童語言規(guī)律,巧用童言童語
語言是傳遞信息最重要的方式,也是教師實施教學管理較為常用的手段。班主任作為成年人,其思維方式、語言習慣等均與兒童存在較大差距。因此,在與學生溝通時,班主任下意識遵循的是自己的語言習慣,如在面對學生的問題時,班主任常采用傳統(tǒng)的說教方式,語言過于生硬、嚴肅、刻板,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情緒,難以提高教育管理的效果。對此,班主任應當改變說話方式,在交流時遵循小學生的語言習慣,使用小學生熟悉的表達形式,選擇小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內容,從語言上取得學生的好感,進而逐步展開教育管理。
筆者的班級中有幾名學生因為貪玩游戲,經常不認真完成作業(yè),任課教師多次批評教育也沒有取得明顯的效果。思來想去,筆者從他們的興趣出發(fā)解決這個問題,于是設計了一個特殊的“作業(yè)游戲”。首先,筆者找到這幾名學生,用聊天的口吻問他們:“你們平時都愛玩什么游戲呀?”一名學生小聲說:“玩手機游戲?!惫P者輕描淡寫地追問:“是‘農藥還是‘吃雞呀?”學生聽到熟悉的“術語”,頓時驚訝極了。然后筆者故作神秘地說:“想不想玩一個不用手機也能做任務的游戲?”學生將信將疑地點頭。第二步,筆者拿出學生交上來的作業(yè)本示意:“以后,作業(yè)就是老師發(fā)布給你們的任務,你們完成后就到班級的微信群里找我這個NPC交任務,我會根據交作業(yè)的時間和正確率發(fā)放‘點數(shù),我們來搞一個班級排位賽,怎么樣?”幾名學生對這個“游戲”感到新奇,而且聽到教師用的都是平時他們玩手機游戲時的習慣用語,不需要過多解釋就明白了“游戲規(guī)則”,都表示愿意嘗試。
筆者根據手機游戲中的名稱設置了段位名稱,同時請各科任課教師幫忙配合,每日把“布置作業(yè)”變成“發(fā)布任務”,并且每周總結一次排位,前十名分別給予相應的獎勵。越來越多學生被吸引加入“游戲”,筆者不忘經??洫勍瓿傻迷绾驼_率高的學生是“全班最靚的仔”,還會鼓勵一時表現(xiàn)不佳的學生:“來,老師給你加個Buff!”“抓緊時間啊,小心落地成盒?!痹谶@種熟悉的語言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同時游戲的競爭性,也讓學生覺得做作業(yè)不再是一件枯燥厭煩的事情,而是有趣“游戲”的一部分。
當代小學生思維非?;钴S,語言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尤其隨著年齡的逐漸增長,他們渴望獲得認同,也希望能夠被視為平等的人。在溝通時如果班主任能采用他們熟悉的語言方式傳達信息,更容易使學生感到自己被尊重、被認可,從而愿意將班主任視為“自己人”,樂于接受班主任提出的要求、建議,師生間溝通將更順暢、氣氛更和諧,這樣更有利于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
二、迎合兒童形象思維,巧用多媒體技術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表現(xiàn)為具體形象性,這一特點決定了他們是通過直觀的形象和表象來認識和解決問題。因此,班主任在管理班級時,如果僅以抽象文字和口頭語言進行指導,往往不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對此,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班級管理,通過生動、直觀的動畫、圖畫、聲音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理解教育的主旨。
例如,班會活動是班級管理的重要途徑,班主任常會利用班會總結上一周的班級管理工作、通報學生的學習情況、點評學生的日常表現(xiàn)等,但傳統(tǒng)的班會往往局限于班主任的口頭講話,學生對此缺乏興趣,甚至視每周一次的班會為負擔,這樣很難收到班會活動的預期效果。為了改進班會的形式,提高學生對班會活動的興趣,筆者嘗試利用多媒體技術將班會內容制作成PPT。在班會上,當總結到班級衛(wèi)生檢查情況時,筆者輕點鼠標,一個折線圖出現(xiàn)在畫面上,每個折點代表了一周的評比總分,一只可愛的小白鴿順著折點依次飛過,描繪出整條折線。飛翔的小白鴿在折線最高點時是大笑的表情,飛到低點時就變成了哭泣的表情,畫面非常生動。學生第一次看到這樣的總結形式,覺得新奇,都專心地看著。筆者相機提問:“小白鴿飛到低處時為什么會哭?”學生齊聲說:“因為分數(shù)變低了?!惫P者再次發(fā)問:“那大家知道為什么分數(shù)會變低嗎?”學生一時之間沉默了,這時筆者點擊低點小白鴿的圖案,彈出上周檢查衛(wèi)生時拍攝到的照片,照片呈現(xiàn)了清掃區(qū)有紙屑、桌椅不整齊、垃圾桶殘留垃圾等情況。學生看到這些照片后都慚愧地低下了頭。筆者接著提問:“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小白鴿不再哭呢?”學生大聲回答:“認真打掃!”這一次的班會氣氛熱烈,學生反響積極,能更加準確地理解自己取得的成績和存在的不足,同時也找到了努力的方向。
此外,班規(guī)紀律也可以利用影像的方式展示給學生。如強調課堂紀律時,筆者播放了一個短視頻,視頻展示了學生上課時的畫面:鈴聲響起,同學們歡快地跑進教室,在課桌前整齊地坐好,認真地聽講,積極舉手發(fā)言,回答問題時精神飽滿,同時配上兒歌“上課鈴聲響,趕緊進課堂。聽講守紀律,坐正不亂晃。不做小動作,書本擺桌上。發(fā)言先舉手,回答甜又亮。站直看前方,比比誰最棒”。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性,當看到生動易懂的畫面、聽到朗朗上口的歌謠,往往愿意學習模仿,在潛移默化中逐漸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多媒體以其獨特的視聽技術將班級管理內容變成生動、直觀的畫面,更符合小學生的形象思維特點,這樣簡化了班級管理工作,也提高了班級管理質量。
三、滿足兒童交流習慣,巧用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也是交流溝通的重要形式,它雖然是無聲的,也承載著不比有聲語言少的信息。如果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善用肢體語言,有時能起到比有聲語言更好的管理效果。
筆者在擔任二年級(2)班的班主任時,發(fā)現(xiàn)班里有一名比較淘氣的學生,他喜歡隨意推拉、敲打桌椅,而且屢教不改。經過走訪和分析,筆者了解到這名學生是因為家人忙于工作,感到孤單,想用這樣的方法引起大家的注意。獲悉原因后,筆者沒有批評他,而是在他面前小心地將耳朵貼在桌面上,并示意他也這樣做。當學生不解地照做時,筆者突然用力敲了一下桌子,學生被嚇了一跳。筆者問:“你喜歡剛才老師做的事情嗎?”學生迅速搖頭,筆者笑著說:“剛才書桌也說它不喜歡我敲它?!睂W生似有所悟,在接下來的幾天,筆者觀察到他每每想敲打桌子時,會突然停下來,看向自己。筆者立刻朝他露出贊賞的笑容,并豎起大拇指,受到激勵后他敲打桌子的行為逐漸減少。筆者在日常生活中也更加關注他,比如課中多把目光投向他,鼓勵他回答問題;路上遇到他,熱情地向他打招呼;等等。學生從這些動作中體會到了教師對他的關注和鼓勵,逐漸變得活潑開朗起來,也改掉了推拉敲打桌子的習慣,甚至主動幫助其他同學擺整齊桌椅。
此外,筆者在班級的日常活動中也注重肢體語言的使用,如當學生學習取得好成績時,朝他們高高地豎起大拇指,或熱烈地鼓掌,給予他們肯定;當學生努力嘗試某件事情時,用鼓勵的目光注視他們,或者輕輕地拍拍他們的肩膀,以示鼓勵。在筆者的帶動下,班級氛圍變得空前積極向上、團結友愛,管理效果可見一斑??梢?,肢體動作和身體接觸能夠傳達出有聲語言無法比擬的信任和友善,更符合兒童的交流習慣和認知規(guī)律,也更容易被學生理解和接受,教育管理因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綜上所述,科學的小學班級管理應當以學生為主體,從兒童的視覺提出管理方法。實踐證實,充分利用兒童語言規(guī)律、引入多媒體輔助技術適應兒童形象思維方式,以及巧用肢體語言滿足兒童交流習慣,能夠有效地實施班級管理,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作者簡介】封宇(1974— ),女,廣西容縣人,大學本科學歷,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為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以及學校管理。
(責編 黃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