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麗娟 孔凡秀 朱成明
【摘要】目的:研究分期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Facialpalsy,以下簡稱“FP”)效果評估及護理體會。方法: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抽取研究病例,共94例FP患者,其治療方案均為分期針灸法,按照護理配合的差異分成兩組,47例常規(guī)護理為對照組,47例早期康復護理為觀察組,分析不同護理配合對療效的影響。結果:兩組治療前Portmann評分差異?。≒>0.05),治療后觀察組的Portmann評分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FP結合辨證分期結果實施針灸是一種安全可靠的療法,治療中配合早期康復護理可使患者獲得更積極的康復效果。
【關鍵詞】周圍性面癱(FP);分期針灸;早期康復護理;治療效果;護理體會
FP是發(fā)生于面部的一種神經性炎癥,各年齡段皆可能發(fā)生,患者以額紋變淺消失、眼歪口斜、面部神經肌肉僵硬等為主要病癥,一旦發(fā)生將對人的健康和外貌產生嚴重損害,使患者無法正常開展生活[1]。目前,中醫(yī)針灸手段在FP疾病中有著重要的治療價值,尤其是分期針灸法,有效結合辨證分期結果,在取穴和治療上更具備針對性,其有效性得到臨床肯定[2]。同時,雖然FP整體預后較為良好,但仍有部分患者受到后遺癥的困擾,這種無效或效果不佳的情況無法完全規(guī)避,對此臨床認為,需要在治療過程重視相關護理工作的開展,以此來保證各治療措施的效果能夠充分發(fā)揮。本文以部分接受分期針灸治療的FP患者為例,通過分析提出在該療法實施中配合早期中醫(yī)針灸推拿康復護理,可使患者個人療效得到進一步發(fā)揮,內容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于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抽取研究病例,共94例FP患者,其治療方案均為分期針灸法,按照護理配合的差異分成兩組,47例常規(guī)護理為對照組,47例早期康復護理為觀察組。前者組間男26例,女21例,年齡?23~73歲,平均年齡(47.68±3.66)歲;后者組間男27例,女20例,年齡?23~72歲,平均年齡(47.75±3.54)歲。兩組一般資料差異(P>0.05)。
1.2方法
1.2.1分期針灸治療
首先針對患者病情辯證分期,然后根據(jù)不同階段病情的差異具體實施針灸治療,(1)病發(fā)1~7d視為急性期:穴位選擇包括太陽穴、陽白穴、攢竹穴、頰車穴、地倉穴等,予以輕柔淺刺,可配合適當?shù)陌模枰?5min留針。(2)病發(fā)8~15d為穩(wěn)定期:穴位選擇包括太陽穴、四白穴、陽白穴、地倉穴、下關穴、風池穴、牽正穴等,予以透刺,手法選用平補平瀉法,予以35min留針。(3)病發(fā)15d以后為恢復期:穴位選擇包括迎香穴、陽白穴、下關穴、透魚腰穴、地倉穴、頰車穴等,予以透刺,手法選用補法,針刺同時將溫針灸作用于雙側選擇足三里穴,予以40min留針。各階段的針灸治療頻次皆為1次/d,以10次為1個療程。
1.2.2護理方法
對照組在分期針灸開展的同時,通過基礎生活、心理、康復鍛煉護理措施予以配合。觀察組則為患者提供早期中醫(yī)針灸推拿康復護理,具體如下:(1)于急性期治療階段中,借助專業(yè)面部肌肉按摩手法、面部熱敷等方式,盡早干預患者治療,幫助其實現(xiàn)面部肌肉放松,促進局部血循環(huán)暢通,為局部神經功能的恢復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單次操作時間5~10min,3次/d。(2)選擇頰車穴、陽白穴、四白穴、地倉穴、顴廖穴、翳風穴等作為按壓點,針對性實施按壓處理,在所選穴位處覆上手掌,由上向下施力按壓5min/次,促進經脈活絡,從而為局部神經和肌肉的蘇醒提供幫助。(3)指導患者在日常正確開展面部肌肉神經相關鍛煉活動,練習主觀動作包括拱鼻、鼓腮、吹口哨、閉眼等,所有動作在練習中需保持一定節(jié)奏和規(guī)律,每日堅持適當練習可防止局部肌肉發(fā)生萎縮,練習頻率3~5次/d。(4)FP導致的不適癥狀和形象損害往往會對患者心理造成沉重壓力,沮喪、自卑、焦躁等異常情緒問題在患者群體中較多發(fā),因此治療中還需要重視早期心理干預,盡早和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完成相關知識的講解、心理疏導、心理支持等護理工作,保證患者能夠正確看待疾病和相關治療措施,進而積極地予以配合促進康復。
1.3觀察指標
(1)效果評估:若治療后面部肌肉、神經功能正常,眼歪口斜等癥狀完全好轉即顯效;若面部肌肉、神經功能基本恢復正常,眼歪口斜等癥狀基本好轉即有效;若面部肌肉、神經功能、眼歪口斜等癥狀皆與治療前差異小即無效。(2)采用Portmann評分對患者面癱嚴重程度進行判斷,30分內,分數(shù)越高,嚴重程度越低。
1.4統(tǒng)計學方式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χ±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Portmann評分比較
兩組治療前Portmann評分差異?。≒>0.05),治療后觀察組的Portmann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FP是面部神經炎癥的表現(xiàn),發(fā)生后將直接限制患者進行鼓嘴、閉眼、抬眉等面部動作日??谕嵫坌碧卣髅黠@,在現(xiàn)代醫(yī)學臨床中較常見,以單側患病為主。目前,針對相關患者的調查指出,7成以上FP接受治療后能夠獲得痊愈效果,2成左右癥狀可得到顯著改善,余下1成左右患者的恢復情況較差,其中年輕人的恢復效果顯著優(yōu)于老年人,尤其是部分合并高血壓、糖尿病等各種基礎病的老年患者,要想取得滿意預后較為困難。該疾病主要后遺癥即面肌痙攣。FP疾病的發(fā)生可能與寒涼侵襲、病毒感染、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等多種因素有關,局部神經營養(yǎng)血管發(fā)生痙攣是該病形成機制,患者面部神經存在缺血、水腫等多種問題,眼歪口斜為本病患者最常見癥狀表現(xiàn)[3]。在疾病發(fā)展中,部分患者會逐漸出現(xiàn)閉眼不合的情況,除損傷到外在形象外,也使得其無法正常參與日常工作和生活。關于FP疾病,屬于中醫(yī)中風中的一種,病機包括但不限于外感風寒、衛(wèi)外不固、氣虧血虛等,主要表現(xiàn)為面包經絡痹阻[4]。在中醫(yī)學中,針灸作為一種特色手法,在氣血調和、經絡疏通、扶正除邪等多方面皆可發(fā)揮重要作用,因此常被應用于FP疾病治療中[5,6]。分期針灸,即在針灸前先對患者FP病情進行辨證分期,在不同病發(fā)時間段,開展差異性、針對性治療,如急性期,癥狀偏重且容易惡化,這階段患者正氣不足、邪氣亢盛,治療中需將重點落在扶正抑邪上,因此針灸主要采用泄法;穩(wěn)定期,癥狀體征趨于穩(wěn)定,波動小,這階段正氣處于恢復過程中,施以常規(guī)針灸即可確保正氣不發(fā)生外泄;恢復期,這階段正氣經過一段恢復時間較為充足,多數(shù)癥狀已有好轉,因此扶正為治療重點,而補法可達到該目的[7,8]。雖然目前已有許多研究報道提出分期針灸在FP疾病中價值顯著,對患者面癱問題能夠予以有效解決。但同時不能忽視的是,治療無效病例或效果不佳病例始終無法避免,只有借助有效地護理,幫助患者提升療效,獲得更理想的康復[9,10]。本文提出以早期中醫(yī)針灸推拿康復護理配合FP分期針灸治療,并就此選取部分病例進行分析。
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的portmann評分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說明在分期針灸法實施過程,為FP患者提供早期中醫(yī)針灸推拿康復護理,可以使其面癱問題得到更積極有效地解決。
4護理體會
FP結合辨證分期結果實施針灸是一種安全可靠的療法,而基于幫助患者取得更理想康復效果的目標,于該療法實施中,結合中醫(yī)針灸推拿的特點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從面部神經功能和患者心理等角度進行有效干預可為患者康復治療提供更有利的基礎條件。
參考文獻
[1]貝秉袁,鐘偉泉,老錦雄.面部電針聯(lián)合雙下肢陰、陽經溫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臨床研究[J].中國中醫(yī)急癥,2020,29(3):453-455,484.
[2]于杰,孫忠人,李洪玲.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的介入時間及治療手段多樣化概述[J].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0,44(3):333-338.
[3]于瑩,張功,韓濤,等.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有效性的系統(tǒng)評價及網狀Meta分析[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20,26(8):1138-1142,1179.
[4]王雪敏.分析早期康復護理對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的影響[J].糖尿病天地,2020,17(7):27.
[5]黨睿,王靜.早期康復護理對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的影響[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9,48(17):2186-2188.
[6]連平,劉潔,王艷艷.綜合護理干預在周圍性面神經麻痹患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山西醫(yī)藥雜志,2020,49(16):2234-2236.
[7]楊引弟.在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期間實施針對性護理的方法與臨床效果[J].光明中醫(yī),2020,35(4):573-576.
[8]肖桂霞.早期康復護理應用于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的效果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9,38(3):121-122.
[9]馬寧,董寶強.針灸治療周圍性面癱護理干預研究[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9,21(1):165-168.
[10]蔣華松,陳全利,張世忠.針灸治療時機對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yī),2020,35(5):71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