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玉萍
摘? 要:自新課程改革開始后,越來越多的學校在小學數學學科中增加了綜合實踐活動這一課程。但經過實踐證明,當前許多數學教師在展開這一課程時還暴露出了許多明顯的問題,導致教學效果不甚理想。由此,本文就圍繞著這一課程的具體實施現狀進行分析,找準教師在教學中暴露出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解決對策,幫助教師突破教學屏障。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問題;解決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3.5?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07-0159-02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Teaching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of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HAO Yuping? (Wuchuan New Village School,Baiyin District,Baiyi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more and more schools have added 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 in 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But it has been proved by practice that many mathematics teachers have exposed many obvious problems in the course,which leads to the unsatisfactory teaching effect.Therefo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pecific implementation of this course,finds out the problems exposed by teachers in teaching,and puts forward targeted countermeasures to help teachers break through the teaching barrier.
【Key words】Primary school;Mathematics;Comprehensive practical activities;Problems;solutions
1.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內容及優(yōu)勢分析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在教學改革背景下所出現的一種全新課程,這一課程具有三大明顯特征。第一大特征是經驗性,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們運用自己的生活以及學習經驗去解決不同的問題,提升學生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第二大特征是實踐性,在展開這一活動課程時,教師不再采用知識傳授的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以知識結果的獲得作為直接的教學目的,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性學習機會,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經歷和體驗。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數學學習所帶來的成就感,也能夠讓學生在長期實踐的過程中增強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第三大特征是生活性,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是圍繞著教材內容來進行課程內容的設置,需要把當前的教學活動空間向現實生活以及社會環(huán)境進行拓展,讓學生在課堂上體會數學知識與社會以及生活的實際聯系。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可以強化學生的課堂參與感,進一步提升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探究欲望。因此,通過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可以讓更多的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多的參與度,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再處于附屬地位,而是成為學習的主人,以更加主動的姿態(tài)去學習實用的數學知識,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綜合素養(yǎng)。
2.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分析
基于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于學生能力提升所產生的實際幫助,這一課程已經被納入了各大小學的數學體系中,但經過觀察發(fā)現,當前這一活動課程的具體展開現狀并不理想,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仍然存在很多問題。第一,當前許多教師對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關注度并不高,教師認為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應該要以數學成績提升作為主要的目標。雖然綜合實踐活動可以增強學生實踐能力,但是這一活動課程并不是學生學業(yè)和成績評價的主要內容,所以大多數教師在任教過程中沒有合理地做好教育規(guī)劃,更加關注理論概念的講解,在課堂上只是簡單地用幾句話略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正是由于教師的這種狹隘觀念,才導致綜合實踐活動的價值難以得到明顯體現;第二,教師在展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時過于死板,比如,教師會完全按照教材上面的內容來對學生設置不同的綜合實踐活動,但在這一模式下,教師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個人愛好以及興趣,導致大多數小學生對于教師所設置的一系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并沒有太強的學習欲望,進一步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三,許多教師在授課階段沒有體現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踐性,也就是說,教師在課堂上沒有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導致學生沒有太多的實踐機會,進一步影響到了當前的課堂教學效果;第四,當前教師所設置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與現實生活出現了割裂的現象,導致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很難將其與現實生活進行聯系,無法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實用性。
3.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中教學問題的解決策略探究
由以上可見,現階段小學數學教師在展開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時還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無法強化學生對數學知識點的理解,由此接下來本文就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實際的解決策略,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1)明確教學定位,合理規(guī)劃教學內容
由于部分數學教師的教學理念較為落后,在課堂上仍然習慣沿用應試教育理念對學生進行授課,導致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并不順利。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當前的教學實效,在數學課堂上,數學教師必須要做出全新的嘗試,樹立更加新型的教育理念,明確教學定位,做出合理的教學內容規(guī)劃。比如,在當前的數學課堂中,教師可以將課堂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論知識的講解,通過理論知識的講解,可以讓學生對于一些數學公式或者定理有基礎的了解,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在第二部分,教師需要設置不同的探索活動,讓學生們能夠運用自己所學的一些數學公式去解決實際的數學題目,進一步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同時,針對于不同學生的具體能力差異,教師還可以及時地調整教學規(guī)劃。比如,在現代教學改革的背景下,教師可以先提前讓學生進行探索,也就是說,教師在課堂教學開始之前先提出幾個不同的生活現象或者是數學問題,讓學生獨立去預習課堂內容,并根據自己所學習的內容去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再進行針對的講解。通過這一教學模式的變化,可以讓當前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充分體現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特征,實現教學方法與教學理念之間的統(tǒng)一,強化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
(2)拓展實踐活動內容,貼近學生實際需求
之前一些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總是圍繞著教材內容來設置固定化的綜合實踐活動,在這種情形下,教師沒有從學生的角度進行考慮,導致活動內容可能無法與學生的個人愛好以及學習需求相匹配,影響了學生的參與熱情。因此,在當前的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添加更多新穎的活動形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欲望。比如,在學習“圖形的運動”這一部分內容時,學生會接觸到圖形的軸對稱以及平移等知識,在學習這一知識點時,如果教師只是為學生們講解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學生可能會覺得當前的數學學習過程過于無趣。因此,在學習這一內容時,教師就可以開展設計活動,在設計活動中,教師需要為學生提供不同的卡紙,然后讓學生根據軸對稱圖形的規(guī)律,來自主剪出不同的圖形,并且將不同圖形進行拼接或者是移動,然后和其余的同學一起來交換自己所制作的圖案,分析不同圖案里面所涵蓋的圖形特征。在這一活動課程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創(chuàng)作不同的圖形,更好地滿足了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活躍度。因此,在當前的教學改革背景下,教師一定要注重教學的趣味性特征,讓學生們能夠對當前的活動課程產生明顯的探究興趣,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3)給予學生嘗試機會,注重實踐能力培養(yǎng)
經過觀察發(fā)現,大多數數學教師在展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時,仍然習慣占據主導地位。比如,在探究不同的數學公式、定理時,一般教師會為學生進行示范演示,讓學生觀察自己的推導思路,從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在這一教學模式下,學生仍然處于學習的附屬地位,被動地傾聽教師的講解并進行記錄,沒有強烈的課堂參與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實踐能力難以得到明顯的提升。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當前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課堂上需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嘗試機會,讓學生們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強烈的學習體驗,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比如,在學習“統(tǒng)計”這一章節(jié)內容時,教師會為學生們講解條形圖和統(tǒng)計表的特征,讓學生們掌握數據表示的基礎方式。但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并沒有讓學生們自行制作不同的條形統(tǒng)計圖或者是統(tǒng)計表,所以學生們很難體會到條形圖的簡便性特征。因此,在當前的教學過程中,為了讓學生們可以更好地了解數量與圖示之間的實際關系,教師可以設置實際任務。如教師可以讓學生統(tǒng)計班級同學出生的年份,在統(tǒng)計的過程中,學生發(fā)現如果自己只是按照順序來羅列數據,會導致數據表示尤為混亂。而如果學生通過統(tǒng)計圖的方式來陳列數量內容,就可以把數據變得更加清晰、有條理。通過這一實際操作的活動,讓學生可以進一步感受到圖例在數據統(tǒng)計中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增強學生對數形結合思想的理解,也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
(4)發(fā)揮教師引導作用,規(guī)范實踐活動環(huán)節(jié)
在新課程改革的環(huán)境下,雖然都大力提倡以學生為主體,但是這并非意味著完全放任不管。特別是在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如果全由學生主導,則難以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因此,小學數學教師一定要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跟隨活動進度從旁指導,同時也要規(guī)范學生參與活動中所進行的各項操作,以此才能夠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和目標。一般情況下,教師可從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著手:第一,確定綜合實踐活動的主題和目的,同時也要注重運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引入活動主題,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其主動參與學習的興趣;第二,根據活動主題和目標制定相應的規(guī)則和任務,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實現學生理解能力、主觀能動性的提升;第三,將學生進行分組并分工,教師應結合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點以及綜合素質等進行分組,通常小組人數可控制在4-8人;第四,加強巡回指導,教師應充分發(fā)揮出自身的引導作用,對小學生在活動中所出現的錯誤進行及時的糾正,同時也要觀察各小組的活動進度,以便為后期環(huán)節(jié)的進行做好準備;第五,對整個綜合實踐活動進行評價和總結,這一環(huán)節(jié)可先由學生代表匯報活動的成果、感受等,然后由教師進行整體的評價和總結。
4.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數學教學中展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可以有效地增強學生在學習中的能動性,讓他們變被動為主動,自發(fā)地去探究不同的學科概念性內容,增強學生的知識領悟能力。不僅如此,在實踐活動課程中,教師會為學生們提供更多的親身嘗試機會,讓學生通過不同的實驗來驗證結論的正確性。因此,在現代化的教學背景下,教師需要深入的分析綜合實踐課程中所存在的具體問題,并且結合教學問題展開教學優(yōu)化,提出更加適宜的實踐活動課程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劉正群.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的問題與對策[J].數碼世界,2019(09):177-177
[2]龍華.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中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讀與寫(上,下旬),2019.16(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