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蓮
摘? 要:新課程改革以來,小學語文“回歸傳統(tǒng)、誦讀經典”的呼聲日漸高漲,與人教版比較,部編本的教材加大了古詩文的含量。文言文生澀難讀,不易理解,老師怕教,學生怕學。因此小學語文老師需要在古詩文教學上有所突破,有所改變,讓學生能夠真正的在課堂上積累學習古詩文的有效方法是小學語文老師要去探索的。本文從“趣”、“讀”、“解”、“悟”、“引”五步法入手,總結梳理在小古文學習中的好方法,有效解決語文教師在教文言文的常見困惑,激發(fā)小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為將來大量學習文言文打好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小古文;五步法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21)12-0027-02
Five steps of "interest","reading","interpretation","comprehension" and "guidance"
——On the role of Chinese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GAO Yonglian? (Heshui Road Primary School,Xigu District,Lanzhou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Since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the voice of "returning to tradition and reciting classics" in primary school Chinese has been rising day by day. Classical Chinese is difficult to read and understand. Teachers are afraid of teaching and students are afraid of learning. Therefore,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need to make a breakthrough in the teaching of ancient poetry and prose,and make some changes,so that students can really accumulate effective methods of learning ancient poetry and prose in the classroom,which is what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s need to explore. Starting from the five steps of "interest","reading","interpretation","comprehension" and "guidance",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good methods in the learning of small ancient Chinese prose,effectively solves the common puzzles of Chinese teachers in teaching classical Chinese,stimulates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lassical Chinese,and lays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future learning of a large number of classical Chinese!
【Keywords】Primary school Chinese;Xiaoguwen;Five step method
1.什么是“趣”、“讀”、“解”、“悟”、“引”五步法
“趣”指先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文言文難學難懂。首先從形式上講,讓學生就產生了一種心理負擔,所以一開始激發(fā)孩子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是要放在第一位的。
“讀”和“解”指通過誦讀和理解來學習文言文的意思,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文言文在學習中最大的難點在于讀不懂,不明白其中的意思。所以讀和解就是文言文學習的第二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大概弄清楚文章的意思,再結合注釋去理解重要的詞語和句子的意思,然后串講出文言文文本的意思。就能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悟”是通過老師的引導悟出文言文所表達的意義,或者領悟文中的道理,或者領悟文中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文言文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精髓,只是學懂文章的意思是遠遠達不到文言文所代表的文化價值的。因此“悟”就是要悟出文言文文本以外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和我們中國文化的真正價值。
“引”指引出相似的幾篇文章拓展學習,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從一篇文章的學習中有所得,然后引申出類似的文章,或在學習方法上有所“引”,或在文章情感價值上有所“引”,或在文章選材出處上有所“引”,或在拓展學習和運用上有所“引”。
2.五步法在小古文學習中的作用
(1)“趣”
第一,推薦小古文書籍,以“趣”激趣。在學習小古文的過程中,趣味性是極其重要的。三年級教材涉及的文言文只有一篇《司馬光》,四年級上冊兩篇《精衛(wèi)填?!?、《守株待兔》,下冊兩篇《囊螢夜讀》和《鐵杵成針》,對于學生學習文言文只是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想要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僅僅這幾篇是遠遠不夠的,就總結學習的方法來講也不夠深刻。因此我認為推薦朱文君老師《小學生小古文100課》給學生是非常有必要的。它既是對小古文的內容的補充,又是從不同角度在趣味性方面的補充。本書分上下兩冊,各50課。本書后文中是朱文君老師關于如何教小古文的看法和幾篇課堂實錄,我通過認真的閱讀以及自己在教學中積累的一些好的方法,從中找到教小古文的切入點。小古文100課,內容從易到難,每冊按照不同題材,內容分為不同單元。上冊很多篇章選自民國老課本,短小易懂,趣味性濃厚,下冊逐漸加強難度,讓學生由易入難,從趣到法,真正掌握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第二,從十二字“趣”入手。在學習第一篇小古文《司馬光》之前,我先讓學生學習朱文君小古文100課的第一課,《放風箏》:“青草地,放風箏。汝前行,吾后行?!睆倪@一課入手講解小古文,讓學生對小古文產生濃厚的興趣,簡短的12個字
寫放風箏的過程,通過自己的想象,補充畫面,將放風箏的趣味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此外讓學生學到小古文中典型的兩個字的意思。“汝”指你,“吾”指我。之后再去學習《司馬光》,結合學生讀過的現(xiàn)代文故事,故事淺顯易懂,簡單易學。
第三,從課內“趣”到課外“趣”。四年級在學習了老舍先生的《貓》后,我拓展學習了《貓斗》。兩篇文章一古一今的對比學習,讓學生對貓有了更深的認識,也從課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延伸到課外,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他們對小古文的學習興趣。課后孩子們自發(fā)的畫貓斗圖,還把這個畫面寫進自己的日記里,可見小古文對學生是很有吸引力的。
第四,改編自創(chuàng)“趣”。在探索小古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激發(fā)孩子改編自創(chuàng)文言文的興趣。講一篇生動有趣的文章,鼓勵孩子創(chuàng)編成文言文版。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有趣的事,也鼓勵他們用文言文的形式將它寫成日記。相反我們也從文言文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文章,通過自己的想象改變,將它變成一篇有趣的現(xiàn)代文。通過這樣現(xiàn)代文和小古文有趣切換的方式,激發(fā)孩子們學習小古文的興趣。
例如大課間學生在參加滾輪胎比賽結束后,自發(fā)寫的小古文日記,就集趣味性和知識性為一體了。其中一個孩子寫道:“今日滾輪胎,眾人皆知。哨聲起,同學們競走,姿態(tài)各異,或拉,或推,或托,或滾,有同學被輪胎纏繞,有同學對輪胎熟悉,呈S形,時間到,勝局定,吾班勝?!奔葘懗隽藵L輪胎的激烈場面,又體現(xiàn)了小古文的言簡意賅。當然,在鼓勵孩子創(chuàng)做時,我們不在語法上多加指導,只是注重書寫的正確和語感的培養(yǎng)。
(2)“讀”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蘇軾也說:“故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狈磸烷喿x是學習文言文的基本要求和方法。反復的讀,從字音、字義,停頓、節(jié)奏、感悟、情感上逐層訓練。
第一,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文言文短小精悍,但有個別句子讀通還是有難度的。例如《司馬光》中“光持石擊甕破之”,對于初次學習文言文的三年級孩子讀不好是因為不懂這句話的意思,讓學生反復的讀,人人讀,結合注釋,插圖再來讀,讓他們試著說一說現(xiàn)代文中的意思,弄懂了自然就讀通了。還有《囊螢夜讀》中“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這句,就“盛”的讀音,一開始老師并沒有告訴孩子正確的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讀,自己分析讀“shèng”還是“chéng”,當學生明白這句中“盛”是裝的意思時,他們自然知道要讀“chéng”了。
第二,讀好停頓和節(jié)奏。文言文中的長句子是比較難讀的,這就需要學生先搞清楚這句話的意思。通過反復的朗讀,結合課后的注釋,觀察文中的插圖,還可以借鑒現(xiàn)代文版本中的意思,弄清這句話的意思之后,讀出節(jié)奏就簡單了。還如《囊螢夜讀》中“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這句,觀察插圖,明白“螢火”就是指螢火蟲,“以照書”就是用來照亮書籍,“練囊”結合注釋明白是裝東西的布袋子。那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夏天的夜晚,用練囊裝幾十只螢火蟲用來照亮讀書?!敝箨P于停頓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讀出情感和感受。讀通讀準是最基本的朗讀,讀出情感才是難點。讀懂文本,識人悟理之后的朗讀才是考驗學生的。鼓勵孩子大膽自信,加入自己的理解,將自己對文本的理解通過朗讀展現(xiàn)出來,或者是對文本描繪的畫面的喜愛之情,或者是對主人公的敬佩之情,或者是對自己的鼓勵激發(fā)之情。
“發(fā)之于口,出之于心”,朗讀不僅有利于學生語言的學習,表達水平的提高,而且還能促進學生理解、想象和聯(lián)想能力的提高,語感的培養(yǎng)。
(3)“解”
學習小古文,在熟讀基礎上必須理解他的意思。如何理解文本的學習方法是必須交給學生的。例如本學期兩篇《囊螢夜讀》和《鐵杵成針》,課后就要求孩子們用組詞法來幫助理解小古文的意思。從三年級第一篇小古文《司馬光》開始,我們就總結了很多理解文言文的方法。每次上課前,我都會讓學生先回顧這些方法,在課堂上選擇合適的去使用就可以。經過一年對文言文的學習,學生基本上已經掌握了,以下是常見的幾種理解文言文的具體方法。借助注釋法,是最有效最直觀的學習方法之一。組詞法,給單個字組詞,選擇最恰當的一個。近義詞法。借助插圖法,看插圖,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意思。聯(lián)系上下文法。根據語境猜測后期驗證法,不懂的地方大膽猜測,根據老師的講解來驗證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4)“悟”
“悟”是通過老師的引導悟出文言文所表達的意義,或者領悟文中的道理,或者領悟文中表達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小學選擇的小古文,在“悟”方面我們大致總結為三類。
第一,單純趣味性。單純的趣味性,沒有大道理可領悟。例如《放風箏》和《貓斗》,悟趣即可,不做過多的講解和延伸,不需要在語法和內容上深挖,學生讀懂讀出畫面感,在自己的習作中可以適當引用、借鑒就可以了。
第二,人物品質類。做到識人即可。如《司馬光》、《王戎不取道旁李》、《囊螢夜讀》、《鐵杵成針》了解主人公的事跡,從中學習他的優(yōu)秀品質和精神,對自己有所啟發(fā)就好。
第三,故事道理類。做到悟理即可。例如《守株待兔》、《南轅北轍》等,從文言文學習中明白一個道理,有所得,有所獲,在自己的生活學習中有所用。
(5)“引”
拓展,延伸,樂學,傳承是小古文學習真正的價值和目的。因此“引”的作用極為重要。“引”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從內容上引。例如我在講解《王戎不取道旁李》時引入《王戎觀虎》,使學生更加全面了解王戎的睿智。在執(zhí)教《守株待兔》時引入《濫竽充數》,補充學習寓言揭示的道理。
第二,從形式上引。在學習小古文時,可以引出多種活動來豐富學習內容,例如辦手抄報,畫小古文,仿寫小古文,不同的形式拓展了學生學習文言文的渠道,加深對文言文的了解。
第三,從中國文化價值上引。在小古文學習中,有很多中國傳統(tǒng)文化價值,讓學生不光學習文言文的文面內容和簡單的道理,更重要的是了解很多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素養(yǎng)和人文素養(yǎng)。古文學代表了中華五千年的文化,是中國民族文化的精髓,也是民族傳承的文化寶庫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習古代文學傳承中國民族的文化,同時也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yǎng),而小古文就是學生最初靠近古文學的地方。
總之,小學小古文的教學在小學階段是個難點,需要我們仔細地推敲。俗話說:“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敝灰覀冏プ∥难晕膬仍诘恼Z言特點,從“趣”、“讀”、“解”、“悟”、“引”五步法入手,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前提,以學習文言文的具體方法為依據,巧妙合理地運用一些切合學生實際的教學方法,再加入合理的延伸拓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參考文獻
[1]董承英.小學小古文教學實踐初探[J].名師在線,2019(19):17-18.
[2]王蘊杰.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小古文教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