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哲
對于有一定詞匯量的小學中年級學生來說,英語閱讀教學不能僅僅停留于語言能力的提升,更重要的是鍛煉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在潛移默化中訓練科學、合理的英語思維方式,從而實現(xiàn)深層次閱讀目標。
而在非目的語環(huán)境下開展中年級的閱讀課,首先面臨的難題便是讀物的選擇。中年級學生沒有養(yǎng)成英文閱讀習慣,閱讀書目少,閱讀量無法支撐學習內容。在此背景下,教師應調整策略,積極開展好英文閱讀課,幫助學生建立讀書習慣,堅持英語閱讀。本學期,我們選擇非虛構類讀物進行多主題閱讀,引導學生用學到的語言開展學科研究,鍛煉學生的信息檢索、搜集、整理與總結能力,形成科學思維。
有效的閱讀方法
可以用“THIEVES”(小偷閱讀法)來閱讀非虛構類書籍?!癟HIEVES”指的是Title(標題)、Headings(小標題)、Introduction(介紹)、Every First Sentence(每小節(jié)的第一句話)、Visuals & Vocabulary(圖表和重點詞匯)、End of Text(每小節(jié)最后的話)、Summarize thinking(總結思路)幾個單詞首字母的縮寫。
以《蒲公英的一生》為例,閱讀前教師可以通過一些問題,如你對這個主題有哪些了解,這個主題是否與其他知識、話題或圖書有關,書的標題是否表達了某種觀點,引導學生對接下來的閱讀內容和主題進行簡單推測。
有趣的閱讀活動
通過閱讀來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不能簡單靠“看”,而要在閱讀過程中設計不同層次的閱讀活動。如在閱讀《蒲公英的一生》時,可結合科學課上學習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和“重瓣和復瓣”等概念,制作《科學小海報》,了解蒲公英的根、莖、葉。還可以利用多氣泡思維導圖總結蒲公英生存的必要條件,為學生的口語表達、文字表述提供豐富的素材。或者通過Reading Journal(閱讀記錄本),指導學生做閱讀記錄,培養(yǎng)學生記錄的習慣。
有細節(jié)的講授
在閱讀時,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是最重要的一環(huán)。教師可以借助圖片,運用略讀、瀏覽、推斷等閱讀策略,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大意,樹立學生的閱讀信心。在《蒲公英的一生》中,有一幅圖片構圖簡單,似乎并沒有透露什么信息,文字也只描述了蒲公英的花蕾每天會定時閉合,學生一頭霧水。這時,教師要首先引導學生觀察圖片中天空的顏色,猜測此時的時間、季節(jié),并設置以下問題:這個紫色的天空是真實的顏色嗎?為什么這里出現(xiàn)了一只野兔呢?遠處的蛇又代表了什么呢?用疑問打開學生的思路,引導他們展開討論。
有啟發(fā)的小結
合上書,帶領和引導學生總結內容:你能夠回憶起文章的哪些信息?你能用2~3句話總結出文章的主題嗎?在回顧內容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這個故事的印象,提升學生的總結能力。同主題的拓展寫作也是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途徑。
(責編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