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沫
摘要:教育不應該僅僅是學校與老師的事情,家長是學生最好的老師,為了促進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學校與家長都要做出一些努力,為了更好地做好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學校與學生家長應該堅持家校共育的理念,加強彼此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共同為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成長而努力,提高教育效率, 保證教育成效。本文將對家校共育理念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長的實踐進行探究。
關鍵詞:家校共育理念;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長;實踐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成年人的社會壓力越來越大,而為了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學生的學習壓力也隨之增加,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初中生自殺事件被報道,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面對生活與學習中的各種問題,家長不理解,老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溝通,導致很多學生漸漸出現(xiàn)一些心理問題,嚴重影響學生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與長遠發(fā)展,為此學校與家庭都必須采取一些措施來應對這一問題。
一、家校共育理念對初中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指導意義
家庭教育對學生各個方面的影響都很大,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下,學校與家庭各管各的,彼此之間缺乏溝通,很多家長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與指導思想,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很多初中生到了青春叛逆期以后,自我意識膨脹,家長如果不能夠正確對學生進行引導的話,不僅會影響親子關系,還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造成不利影響。而傳統(tǒng)教育下教師與家長之間溝通不足,這樣教師對學生就無法進行全面的了解,也就不能結合學生成長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校教育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方面作用的發(fā)揮[1]。
二、當前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
(一)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夠重視
受 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很多初中學校與教師仍然過于重視學生的成績,忽視學生身心成長與全面發(fā)展,因此也就缺乏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引導,限制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成長。
(二)心理健康教育假大空,形式化嚴重
很多教師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思想政治教育混淆,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時候,過于官方,缺乏真情實感,學生感受不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注,無法從教師的心理教育中找到對自身行為與思想的引導意義,為此很多學生對所謂的心理健康教育感到反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發(fā)揮不出來[2]。
(三)學校與學生家長之間缺乏溝通與合作
學校在組織學生心理健康教學的時候,忽視對學生的了解,忽視對學生的個性化指導,而心理健康教育本身是一種相對個性化的教育內(nèi)容,學校同學生家長之間缺乏溝通與合作,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缺少家庭教育的支持,影響了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三、家校共育理念下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優(yōu)化策略
(一)構建完善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課程體系
當前很多學校都缺乏專門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有些學校將偶爾一次的班會或者是思想政治課當做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心理健康教育不成體系,隨意性比較嚴重,因此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果過度依賴于教師的教育水平與教育觀念,因此要想通過心理健康教育更好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學校應該構建一個完善的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課堂體系,選擇合適的教材,結合初中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接受體系化的心理健康教學輔導,從而為學生在生活與學習中可能會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必要的心理指導。
(二)建立專門的心理健康輔導中心
就初中生心理特征來看,學生很多時候并不想同班主任老師或者是家長袒露心事,而建立一個專門的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可以讓學生在感到困惑或者是不知道怎樣面對生活與學習中的難題的時候找到專門的心理輔導老師進行溝通,心理輔導老師需要具備一定的專業(yè)能力,在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之后,可以有技巧地同學生家長之間進行溝通,向?qū)W生家長告知當前學生存在的問題,然后給予家長一些可行性和專業(yè)性比較強的建議[3]。
(三)制定實用性比較強的心理健康輔導目標
傳統(tǒng)的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太過籠統(tǒng),缺乏詳細的教育目標,也就缺乏詳細的指導,為此學校應該制定 實用性比較強的心理健康輔導目標,保證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時候,可以從人格心理輔導、學習心理輔導、青春期性心理輔導和社會適應輔導層面這幾個方面來制定。首先,健全的人格可以幫助學生正確的看待身邊的事物,正確的看待自身的價值,更好的指導學生去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因此我們需要對學生進行人格心理輔導,幫助學生養(yǎng)成不卑不亢、奮發(fā)向上的處事態(tài)度。初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面臨很大的學習壓力,這些壓力會影響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為此我們需要對學生進行學習心理輔導,引導學生正確的看待學習壓力,引導學生面對學習困難保持耐心不氣餒。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開始對異性產(chǎn)生好感,傳統(tǒng)的學校教育中盲目的抓早戀反而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與反抗心理,為此學校應該避免盲目的組織學生早戀,而是引導學生正確看待自己在進入青春期以后生理和心理上發(fā)生的變化,這樣學生才不會因為青春期影響學習。人時刻處在一個社會里,正確面對與處理自己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處理好周邊的人際關系是學生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礎,為此學校與教師必須通過社會心理輔導來引導學生正確處理與朋友、家人、師長等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在良好的社會關系中取得幸福感,從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班主任老師要加強同學生家長之間的溝通,幫助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避免學生家長給學生太大的學習壓力[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傳統(tǒng)教育忽視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學生缺乏專業(yè)的心理指導,長此以往導致衍生出一些心理問題,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為此新時期學校與家長應該重視對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學校與家長加強溝通與合作,從而進一步提高心理輔導效果,讓學生以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 面對生活與學習中的各種難題。
參考文獻
[1]張勝楠. 家校共育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成長的探索和嘗試[J]. 智庫時代, 2020,(7):97-98.
[2]趙晶靈.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合作模式探究[J]. 啟迪與智慧:教育版(中), 2019,(1):50-50.
[3]惠燕. 信息化時代下家校合力促進農(nóng)村中學生心理健康策略探究[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 2020, No.678(3):136-136.
[4]喬治. 家校合力促進學生健康成長的研究與實踐[J]. 生活教育, 2019, (6):96-97.
(阜新市工讀學校?12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