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霞
摘 要 小說是親近文學的一個窗口,教學中可借助課內小說閱讀引導學生走向整本書閱讀,結合課例探索的路徑有:感知內容中的設疑引導;品析人物中的有效延展;助讀資料的推薦引入;閱讀活動的精心設計等。
關鍵詞 小說閱讀;整本書閱讀;積極引導;有效激趣
小說是最接近人生的一種文體。讀小說的價值在于延長我們有限的生命,豐富我們的人生。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小說也是親近文學的一個窗口。統(tǒng)編《語文》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六單元均為小說,整本書三分之一的教學內容均為小說,由此可見統(tǒng)編教材對小說閱讀的重視程度。教材主編溫儒敏教授也提出“讓中小學生‘海量閱讀”,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也明確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因此,在這兩個單元的小說教學中非常有必要引導學生由課內走向整本書閱讀,走向深度閱讀,并積極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一、感知內容中的設疑引導
小說教學教什么?李沖鋒副教授提出,小說教學的關鍵是讓學生“進入”作者所描繪的小說世界,而不是考察學生小說閱讀的“產出”。教給學生解讀方式應該成為小說教學的主要內容。教學中設疑引導學生由課內閱讀到整本書閱讀,由點到面,由此及彼,既立足文本,又不拘泥于文本,以開放的視角去讀小說,向青草更青處漫溯,讓閱讀更貼近學生的認知與興趣,讓閱讀促進學生思維的提升。
如在教學《三顧茅廬》時可設疑:課文節(jié)選的內容是劉備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的情況,那么第一次和第二次情況如何?在教學《劉姥姥進大觀園》時問學生:這是第二次,那么第一次和第三次情況你知道嗎?《孤獨之旅》的教學中不妨從“杜小康為什么要去放鴨子?”談起,引導學生了解有關杜小康之前的故事,以便于理解杜小康的“孤獨之旅”。《范進中舉》中胡屠戶罵女婿范進“我聽見人說,就是中相公時,也不是你的文章,還是宗師看你老了,不過意,舍與你的?!边@話是胡屠戶隨便胡說的還是有依據(jù)的?讓學生在《儒林外史》中閱讀相關內容尋找答案。諸如此類的設疑引導必將會在學生的內心激蕩起層層漣漪,引發(fā)學生想一探究竟的好奇心與強烈的求知欲,也會讓課內小說閱讀在不著痕跡、自然而然中晉級到整本書閱讀。
二、品析人物中的有效延展
小說是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來表達作者的觀點,反映社會生活的。閱讀小說,首先要學會品析典型人物的性格特點。
在《智取生辰綱》的教學中,要引導學生品讀分析楊志的形象。首先,我們要站在節(jié)選內容角度分析人物。在《智取生辰綱》中,楊志給我們留下了這樣的印象:雖然精明能干,武藝高強,但性格急躁,不善協(xié)調。他的精明能干表現(xiàn)在:他很清楚押運生辰綱的兇險,剛一接受任務,就多次推托,推辭不掉時,又做了精心的安排——先要求大家扮作普通的客商,悄悄趕路,避免引人注意。后又要求梁中書給自己用人的權力,防止內部不和,被“賊人”鉆空子。后來在路上,為安全起見,根據(jù)不同的地形,更改行路的時間。再后來兵士要買酒喝,他的警惕性非常強,千方百計阻攔。這些都體現(xiàn)了楊志的精明過人。但為什么楊志如此小心,最終還是失敗了?這一方面固然是要突出吳用計策的高妙和無懈可擊,最主要的原因還是楊志的急功近利、粗暴蠻橫惹的禍。正是由于他的蠻橫粗暴,使得他對手下的兵士“輕則痛罵,重則藤條鞭打”,運送隊伍的內部矛盾也不斷被激化。堡壘先從內部被攻破,失敗也在所難免了。
另外,為了更全面地分析楊志的形象特點,還需要引導學生站在原著角度分析人物?!端疂G傳》中有關楊志的出場回目有:
第十二回梁山泊林沖落草 汴京城楊志賣刀
第十三回青面獸北京斗武 急先鋒東郭爭功
第十六回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綱
第十七回 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青面獸雙奪寶珠寺
第五十八回 三山聚義打青州 眾虎同心歸水泊
第一百一十二回 盧俊義分兵宣州道 宋公明大戰(zhàn)毗陵郡
第一百一十九回 魯智深浙江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xiāng)
引導學生走進原著,閱讀以上小說情節(jié),了解楊志的生活閱歷后,可看出楊志經歷了“失意——得志——幻滅”的動態(tài)發(fā)展變化。他本是“三代將門之后”,原“指望把一身本事,邊庭上一刀一槍,博個封妻蔭子,也與祖宗爭口氣”,應該說最初也是滿懷抱負的,可是世道的污濁,命運的多舛,生活的不易,使他變得如此立功心切,如此急躁、粗暴。將人物回歸到原著中,回歸到他本來的生活經歷中,我們對楊志的形象才會有更全面的認識與理解。
再如《劉姥姥進大觀園》中,作者曹雪芹惟妙惟肖地刻畫了每個人極具個性的笑態(tài),教學中適時穿插寶、黛、釵的故事及人物之間的關系分析,適當進行人物背后故事的拓展延伸,不僅能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人物形象,更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對整本書閱讀的興趣,吸引學生進一步去閱讀原著。
三、助讀資料的推薦引入
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說:“一切知識都是從感官開始的?!睂W生認識規(guī)律的一個重要方面:直觀教學可以使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有助于學生感性認識的形成,更有助于促進理性認識的發(fā)展。
在教學中推薦、引入與課文相關的影視作品,能有效降低學習難度,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教學《三顧茅廬》《劉姥姥進大觀園》時,影視劇的介入有助于學生理解文白相雜的課文內容。另外,文字與影視作品的對比也是教學中的一大可利用的資源,也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閱讀整本書的興趣。
其次,相關名家說書、評論、解讀有利于學生整本書閱讀能力的提升。如在小說閱讀教學中推薦學生觀看或聆聽《田連元講水滸》《鮑鵬山講水滸》《易中天品三國》《馬瑞芳講紅樓夢》《劉心武揭秘紅樓夢》《蔣勛細讀紅樓夢》,名家的引領讓學生的整本書閱讀走向深入,也更有意義。
四、閱讀活動的精心設計
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教學中豐富、靈活的閱讀活動,能讓學生在具體深入的體驗中感知理解小說的內容。同時,生動活潑的閱讀活動也促進了智力與非智力因素的和諧統(tǒng)一,進一步保護了學生的樂學情緒。
教學中可以借助課前活動,搭建展示平臺,讓學生盡情分享自己的閱讀體悟。比如,學了《智取生辰綱》后趁熱打鐵引導學生閱讀《水滸傳》,組織學生課前進行“水滸人物大家談”的活動。學生沉浸于介紹人物,講述精彩情節(jié),畫思維導圖,模擬說書,表演課本劇,知識競答,有獎競猜等活動中,忙得不亦樂乎。另外,還可以借助隨筆、讀書分享會等形式給喜歡《三國演義》《紅樓夢》等名著的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讓學生在詩詞賞讀、人物評說,故事講述、歌曲吟唱中分享整本書閱讀的快樂,傳播讀書的樂趣,為以后進一步深入閱讀做好充分的鋪墊。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迸d趣是認識和從事活動的巨大動力,是推動人們去尋求知識和從事活動的心理因素,對尚處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教學中借助課文,以點帶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推動整本書閱讀的進程,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終身閱讀的良好習慣。當然,由課內小說閱讀走向整本書閱讀的路徑還有很多,在今后的教學實踐中還需要不斷探索不斷研究。
[作者通聯(lián):陜西延安市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