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給出了阿波羅尼斯圓(以下簡稱阿氏圓)的一個幾何性質,并通過列舉其在解三角形、平面向量和解析幾何等有關問題中與常規(guī)解法的不同,讓大家感受到這一幾何性質在解題中的妙用.
關鍵詞:阿氏圓;反演點;妙解;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0333(2021)34-0015-02
收稿日期:2021-09-05
作者簡介:魏東升,男,本科,中學高級教師,從事高中數(shù)學教學研究.[FQ)]
有時我們會有這樣的感慨,有些我們一直以為很熟悉的事物,隨著對其了解的深入,卻發(fā)現(xiàn)它們已經(jīng)越來越陌生了.比如從小到大陪伴著我們成長的圓,可謂是我們接觸的最多的圖形之一了.但隨著學習的深入,當其以阿氏圓、蒙日圓等隱形圓的身份出現(xiàn)在試題中時,不少人卻陌生了.本文通過運用阿氏圓的一個幾何性質解題的幾個視角,讓大家感受到阿氏圓解題的美妙.
定理 如圖1,已知點M是以PQ為直徑的圓D上的任意一點,則直線PQ上兩點A,B滿足ADCD=CDBD=λ(λ≠1)的充要條件為:圓D是以A,B為兩定點,CACB為定值λ(λ≠1)的阿波羅尼斯圓.
證明 先證明必要性,因為ADCD=CDBD=λ(λ≠1),所以△ACD~△BCD,所以CACB=λ,從而根據(jù)定義可知圓D是阿波羅尼斯圓.
再證明充分性,因為CACB=PAPB=AD-PDPD-BD=AD-CDCD-BD=λ(λ≠1),①
同理可得AD+CDCD+BD=λ,②
由①②式可得CD2=AD·BD,結合②式可得ADCD=CDBD=λ(λ≠1).
以下例舉該結論妙解相關問題的三個視角:
例1 (2019年全國Ⅱ卷理科第15題改編)在△ABC中,角A,B,C的對邊分別為a,b,c.若b=2,a=2c ,則S△ABC的最大值為.
通解 在△ABC中,由余弦定理,得22=(2c)2+c2-2·c·2ccosB,所以cosB=5c2-44c2,從而S△ABC=12·c·2csinB=c21-cos2B=c21-(5c2-44c2)2=14-9c4+40c2-16≤43,當且僅當c=253時等號成立,所以S△ABC的最大值為43.
妙解 因為b=2,a=2c ,可知點B的軌跡是一個阿波羅尼斯圓. 假設該圓的圓心為D,根據(jù)結論可知CDBD=BDAD=2=AC+ADBD,解得BD=43,即圓D的半徑為43.假設AC邊上的高為?,所以S△ABC=12·b·?≤12·b·BD=43,即S△ABC的最大值為43.
評析 本題的通法是運用解三角形的相關知識建立關于面積的函數(shù)解析式,其解題思路看似不遜色于妙解,但卻是建立在較大的數(shù)學運算量這一基礎上的.
例2 (2015年湖北卷理科第14題)如圖2,圓C與x軸相切于點T(1,0),與y軸正半軸交于兩點A,B(點B在點A的上方), 且AB=2.
(1)圓C的標準方程為;
(2)過點A任作一條直線與圓O:x2+y2=1相交于M,N兩點,下列三個結論:
①NANB=MAMB;
②NBNA-MAMB=2;
③NBNA+MAMB=22.
其中正確結論的序號是. (寫出所有正確結論的序號)
通解 (1)圓C的標準方程為(x-1)2+(y-2)2=2.
(2)由(1)可得A(0,2-1),B(0,2+1), 設直線lMN的方程為y=kx+2-1,
聯(lián)立方程組y=kx+2-1,(x-1)2+(y-2)2=2,解得1+k2x2+2k2-1x+2-22=0…①,假設M(x1,y1),N(x2,y2),且設x2>0,所以kNA=2-1-y2-x2=k,kNB=2-1-y2+2-x2=k-2x2,所以|NA||NB|=1+k2NBx2-01+k2NAx2-0=1+(k-2x2)21+k2=1+k2x22-4kx2+41+k2x22…②,由①結合求根公式知kx2=22-2-1+k2x2222-2,將其代入②化簡可得NANB=2+1.同理可得|MA||MB|=2-1,由此可驗證①②③皆為正確結論.
妙解 (1) 圓C的標準方程為(x-1)2+(y-2)2=2.
(2)由(1)可得A(0,2-1),B(0,2+1),所以BONO=NOAO=2+1,由結論易知圓O是以A,B為兩定點,以NANB=2+1為定值的阿波羅尼斯圓,由此很快可驗證①②③皆為正確結論.
評析 此題的妙解可謂是把阿氏圓解題的優(yōu)勢體現(xiàn)地淋漓盡致!通法實際上是在不知道阿氏圓這一幾何背景下的純代數(shù)運算,屬于典型的“小題大做”,這樣處理實在是有點得不償失,雖然是一道填空題的壓軸題!
例3 (江西省贛州市2021年期中聯(lián)考理科第15題)已知a,b,c是平面內三個單位向量,a·b=0,則a+2c+2a+b-c的最小值為.
通解 假設c=(x,y),a=(1,0),b=(0,1),則x2+y2=2,a+2c=(1+2x,2y),2a+b-c=(2-x,1-y),從而a+2c+2a+b-c=(1+2x)2+(2y)2+(2-x)2+(1-y)2=3x2+y2+x2+y2+4x+1+(2-x)2+(1-y)2=(2+x)2+y2+(2-x)2+(1-y)2≥(2+2)2+(1-0)2=17.
妙解1 如圖3,因為a·b=0,記OA=-12a,OB=2a+b,OC=c,可知點C的軌跡是個圓,根據(jù)結論可知在OA方向上存在點D(也稱反演點)使得DOCO=COAO=2,此時DO=2,所以CD=2CA,從而a+2c+2a+b-c=2c-(-12a)+c-(2a+b)=2CA+CB=CD+CB≥BD=17.
妙解2 注意到a+2c=a+2c,所以利用向量的三角不等式可得a+2c+2a+b-c=2a+c+2a+b-c≥4a+b=17.
評析 通解的思路是向量問題代數(shù)化,很好地體現(xiàn)了“向量數(shù)與形融為一體”這一顯著特點,但較之基于阿氏圓背景的妙解1運算量偏大.妙解2很好地運用了向量的幾何性質,其解法可謂“大道至簡”,是神來之筆!
本文主要探究了阿氏圓中的一個幾何性質在不同數(shù)學知識板塊中的應用,給我們在解決這類問題帶來了啟發(fā).像這樣利用蒙日圓和阿氏圓等知識進行專題教學,對同學們解題素養(yǎng)的提升是很有幫助的.需要指出的是,在專題學習時同學們不可陷入解題的思維定式,應該讓新方法完善和充實我們的解題系統(tǒng).如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阿氏圓好用便只從阿氏圓的角度思考和解決問題,掉入用“新知識”覆蓋“舊知識”的陷阱,以致“邯鄲學步”,其實很多在我們看來不起眼的“舊知識”往往能給我們帶來驚喜,這一點例3的妙解2就做了很好的詮釋.
參考文獻:
[1]魏東升.巧用蒙日圓,妙解一類題[J].中學數(shù)學研究(華南師大版),2020(21):30-31.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