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溫儒敏教授在2019年教育部統(tǒng)編小學語文教材使用培訓會上的講話中指出:“使用小學語文教材,應(yīng)當重視‘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要用‘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和要求,指導整個教學?!睋Q而言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既是我們教學的出發(fā)點也是落腳點。寓言語言簡練、故事性強又蘊含道理,深受小學生的喜歡,拓展學生的寓言故事主題閱讀,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
關(guān)鍵詞:核心素養(yǎng);寓言主題式;閱讀
筆者從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對統(tǒng)編教材中寓言故事進行重組與構(gòu)建,引導學生閱讀同一主題下的寓言故事,在同一主題的語境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熱愛中華文化,提升學生思維品質(zhì)和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
一、 關(guān)注相同人物,樹立正確觀念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的文學作品,其主題具有鮮明的哲理性,因此,教師要重視寓言的育人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而這些價值觀念則是通過人物或主人公來傳達。在拓展學生的閱讀時,可以把相同人物或主人公的寓言一起對比閱讀,相信會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念的良好契機。
在教學統(tǒng)編版教材二年級上冊的《狐假虎威》時,教師引導學生回顧閱讀一年級下冊“和大人一起讀”中的《狐貍和烏鴉》。
師:同學們認識這兩只狐貍嗎?他們倆有沒有什么相同點和不同點呢?
生1:這兩只狐貍都很狡猾,遇到事情都會想盡一切辦法。
生2:《狐貍和烏鴉》中的狐貍這樣做是不行的,不能想得到烏鴉嘴里的肉就對烏鴉說一些奉承阿諛的話。
生3:是的,《狐貍和烏鴉》中的烏鴉光喜歡聽好話,所以就很容易上當受騙。它遇到事情不動腦筋想,隨隨便便就相信別人的話。而《狐假虎威》中狐貍雖然狡猾地借老虎的威風嚇跑了百獸,但它最終的目的為了逃命。它不狡猾不行?。?/p>
生4:我也贊成,就像遇到陌生人,我們要機靈一點,不能有什么就說什么,要懂得保護自己。
師:大家的話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你們要記住“狐假虎威”是一個貶義詞,我們不能像狐貍那樣沒有實力,弄虛作假,欺騙老虎。
拓展相同人物的寓言故事主題閱讀,更能讓學生體會到相同人物在不同故事情節(jié)里代表著不同的價值觀點。引導學生向真善美的方向靠攏,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引導學生通用了解寓意,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和生活態(tài)度,促進學生未來良好的發(fā)展。
二、 了解同一作者,傳遞文化信息
在統(tǒng)編教材三年上冊第二單元的“快樂讀書吧”中,推薦了《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和《克雷洛夫寓言》,這些寓言作品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在教學時,教師以同一寓言作家為主題拓展閱讀,通過閱讀與他相關(guān)的作品,了解作者的生平、家鄉(xiāng)、朋友等,學生就能初步感受到寓言作家的寫作風格、豐富精妙的語言表達、嫻熟的寫作技巧以及高尚的人文情懷。
比如教學《守株待兔》時,筆者鼓勵學生閱讀韓非子其他的寓言作品《自相矛盾》《濫竽充數(shù)》《扁鵲治病》《鄭人買履》等,學生不禁為韓非子給后世留下了大量極具哲理的名言和寓言故事贊嘆不已!更有的學生對他產(chǎn)生深厚的興趣,閱讀他更多作品,了解到了韓非子出生在戰(zhàn)國末期,曾經(jīng)師從于儒家的荀子。他把道家、儒家、墨家、法家等的很多思想精華結(jié)合在一起,其中對老子思想吸收得最多,從《韓非子·喻老》的作品中不難看出來。他提倡的依法治國中的基本思想在今天仍然在使用,學生在豐富的作品中更加深刻地了解作者的思想,這時學生對于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就有了更深地理解。
以作者為主題的寓言故事閱讀拓展,更能讓學生體會到作者在不同故事里傳遞的個人觀點,進而理解當時的社會面貌和政治現(xiàn)實。如韓非子處在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政客和政治家們?yōu)榱藢崿F(xiàn)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去說服執(zhí)政者接納自己的主張,寓言故事就是他們增加說服力的法寶之一,這也是寓言智慧和含蓄的魅力所在,也體現(xiàn)了古代人們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繼承和發(fā)揚。
三、 體會相同道理,提升思維品質(zhì)
寓言故事蘊含的道理能啟迪和愉悅?cè)藗兊木?,而它的這一特點恰恰能引導學生從形象思維發(fā)達而理性思維較弱的童年、少年時代,逐步邁進理性思維成熟的成年時代。所以在拓展學生的寓言閱讀時,引導學生關(guān)注相同道理的寓言故事,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zhì)。
在教學統(tǒng)編版教材三年級下冊的《鹿角和鹿腿》時,教師抓住這個寓言故事的道理——要正確對待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引導學生閱讀《駱駝和羊》,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這些寓言的寓意并不困難。但是我們不能只讓學生了解故事的寓意而已,而是應(yīng)該運用寓言的內(nèi)容,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思維更進一步拓展。
教師問:“我們已經(jīng)明白了這兩則寓言的寓意,現(xiàn)在我們來想想這個問題,它們的長處和短處是怎么確定的呢?”“我們再想想,如果這只鹿沒有遇上獅子,鹿能發(fā)現(xiàn)它的鹿腿的價值嗎?沒有比賽吃樹葉和草,駱駝和羊能發(fā)現(xiàn)它們的不同嗎?”學生在思考中明白“要正確地認識自己”“長處還是短處要通過比較才能知道,在不同的情況下,各有各的作用?!痹偻ㄟ^舉生活中的例子,有的學生甚至提出了“揚長避短”還是“取長補短”的辯論話題。學生在相同道理主題的閱讀中更加明白怎么樣才能正確地對待長處和短處。
如果教師在平時的寓言故事教學中,能多注重學生的多向、逆向思維的訓練,那么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就能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其效果當然比學寓言明寓意有意義得多了。
四、 比較相同情節(jié),豐富學生語感
無論是中國古代寓言還是西方寓言故事,一開始都是人們口耳相傳,寓言的智慧在人們聽故事、講故事中傳播。寓言語言精辟簡練,特別適合小學生來讀故事、講故事,學生講起來總是繪聲繪色。在教學中,我們關(guān)注相同故事情節(jié)的寓言,重視引導學生運用一定的閱讀方法,把握寓言的內(nèi)容,理解寓言的道理,感悟寓言的語言風格,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
在統(tǒng)編教材四年上冊第八單元的《故事二則》中,教學《扁鵲治病》時,教師緊扣單元語文要素“了解故事情節(jié),感受人物形象”和“簡要復述課文,注意順序和詳略”,設(shè)計了表格,引導學生填寫表格,并借助表格梳理故事情節(jié),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最后復述故事。經(jīng)過表格的填寫和梳理(如下表),學生在復述的時候能抓住時間順序進行講寓言故事,講得有條有理,有聲有色。
教學時,教師根據(jù)《扁鵲治病》的情節(jié)發(fā)展,引導學生閱讀《蝸牛求友記》,同樣用表格(如下表)的形式學以致用,利用表格來梳理故事情節(jié),來復述這個故事。學生在相同情節(jié)的寓言故事拓展中,能有效利用表格感悟寓意,從而來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
因此可見,部編版編排的寓言,不僅要讓學生感悟道理,還要讓學生學習語言的表達,言意兼得,符合語文課程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的基本特點。拓展相同情節(jié)的寓言,能讓學生對寓言的語言表達特點更有感悟,從而把故事講得生動,豐富學生的語感。
五、 聚焦相同寫法,提高讀寫能力
寓言故事短小但精彩,經(jīng)常運用擬人手法,將動物、植物、靜物等賦予人的生命和感情;運用對比手法,在內(nèi)容的安排上、情節(jié)的鋪陳上來凸顯人物或事物矛盾對立的特點,突出文章主旨;運用夸張的手法,增強諷刺意味,以取得令人驚奇的表達效果。教師在進行閱讀拓展時,可以聚集相同寫法的寓言故事,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有效讀寫結(jié)合,切實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
以寓言故事中的對比寫法為例,在教學《陶罐和鐵罐》時,我引導學生閱讀《駱駝和小馬》,并讓學生創(chuàng)編《小汽艇和大輪船》,取得不錯的效果。首先,筆者引導學生聚焦《陶罐和鐵罐》中精彩語段,即陶罐和鐵罐的對話,通過分角色朗讀、關(guān)注性格特點的關(guān)鍵詞和故事結(jié)局,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對比”讓寓言故事更精彩;接著,學生自由默讀《駱駝和小馬》,尋找故事中的“對比”,以小組為單位,完成閱讀卡里的問題。交流和品讀中讓學生領(lǐng)悟到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tài)和動作的鮮明對比,可以讓寓言故事更精彩;最后,學生根據(jù)學到的方法,創(chuàng)編《小汽艇和大輪船》,交流中讓學生明白各種“對比”,無論突出語言、動作、神態(tài),還是相結(jié)合,都會讓寓言故事更精彩。學生在這節(jié)課上通過對比,讀懂寓言;通過對比,創(chuàng)編寓言。
教師在統(tǒng)編教材寓言故事的教學中,要積極尋找教材與閱讀拓展的讀寫結(jié)合的切入點,從讀學寫,寫中促讀,多讀多寫,把讀寫訓練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相信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就一定能夠提高。
六、 結(jié)語
總而言之,在統(tǒng)編教材的寓言故事教學中,教師要積極拓展主題閱讀,緊扣“語文核心素養(yǎng)”這一核心,發(fā)揮寓言文本自身的優(yōu)勢,從語言、思維、審美和文化等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溫儒敏.堅持立德樹人,立足核心素養(yǎng)——用好統(tǒng)編本語文教材的兩個前提[J].語文建設(shè),2019(14):11-13.
作者簡介:
劉燕紅,福建省廈門市,廈門市新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