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美
【摘要】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綜合實踐活動是一門必修課程,倡導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文章從綜合實踐活動功能室儀器配備的角度探討了如何更好地開展綜合實踐活動。
【關鍵詞】綜合實踐活動;功能室;儀器配備;思考
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成為一大亮點,它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fā)展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1]。近幾年來,我們國家為實現(xiàn)城鄉(xiāng)和區(qū)域均衡發(fā)展,加大投入改善各地義務教育學校辦學條件,義務教育階段的學校都已經(jīng)逐步完善了標準化配備的綜合實踐活動功能室,為綜合實踐活動的正常開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證。這本來是一件可喜可賀之事,然而這些功能室的各種使用計劃、使用記錄層出不窮,各級各類檢查也因此接踵而至。這樣功能室的配備給教師的日常教學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教師帶來了無形的壓力。
一、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室存在的問題
(一)功能室的面積過大,課堂紀律難以維持
現(xiàn)在各地學校很重視落實國家的教育方針,開設了國家規(guī)定的課程。特別是一些知識技能學科備受關注,學校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盡可能配備各學科的活動功能室,如科學實驗室、綜合實踐活動室、舞蹈室等。但是這些功能室的場地都很大,有的是兩間教室那么大,最小的也有平常一間半的教室那么大。
比如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室約有兩間教室的面積那么大,座位分成固定的八個小組,桌子是固定的,但椅子可以搬動。上課伊始,教師組織學生就座就要占用大半節(jié)課的時間。在學生眼里,綜合實踐活動就是“副科”,想讓學生安靜就坐很難。由于空間過大,學生難免愛講話,做些小動作,所以學生各自坐到位子上時總是磨磨蹭蹭的,要花費很多時間,并且學生坐定后就開始“群聊”。學校的綜合實踐課程教師較少,所帶的班級較多,一個星期就見學生一兩次,在學生的眼里缺乏“權威性”“好欺負”。即使教師很努力地地組織課堂,也難見其效,更何況這時學生座位跟平時上課不同,8個人或10個人圍在一起,新鮮得很,剛好給學生“小聚”聊天創(chuàng)造了條件。這給教師組織課堂,維持課堂紀律帶來很大的壓力。
(二)儀器配備不合理,難以發(fā)揮其作用
目前,上級教育部門給學?;顒庸δ苁遗鋫涞膬x器或?qū)嶒炂鞑?,不能很好地與學科實際教學需要相結(jié)合。功能室里的器材往往在教學中派不上用場,而教學活動中要用的器材功能室里卻沒有。
如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采用的是上??萍汲霭嫔绯霭娴慕炭茣婕暗膬?nèi)容多半是設計活動計劃、活動方案或者制作簡單的宣傳圖案等。而學校的綜合實踐活動室里所配備的儀器都是一些炊具、小型加工器械和少量的手工制作工具等,活動中經(jīng)常用不到它們。如果根據(jù)本校實際自行開展活動主題,設法把它們充分利用起來,可相應的配備儀器數(shù)量又偏少,因為一個班級五六十人,電磁爐就那么兩臺,即使教師現(xiàn)場做演示,學生也未必能看得清,更何況學生8個或10個坐在一起,又如何演示呢?另外,那些臺鉗、鋼鋸、板鋸之類一般用不上,因為沒有東西可鋸。再說現(xiàn)在的學生和家長都認為把語文、數(shù)學、英語學好才是正事,至于綜合實踐活動往往被認為是“胡鬧”,又有誰會去積極尋找材料并且?guī)砩险n呢?
二、小學綜合實踐活動室儀器配備的解決策略
(一)根據(jù)不同學校的班級學生數(shù)量來配備儀器的數(shù)量
在綜合實踐活動課中,經(jīng)常圍繞日常生活開展實踐活動,如上??萍汲霭嫔缌昙壣蟽躁P注能源的主題“怎樣讓電飯鍋更節(jié)電”這一活動中,孩子們通過課前觀察記錄電飯鍋正確的使用方法、煮飯時間,交流觀察所得并設計實驗方案,然后進行實驗——煮飯。這時候教師應引導孩子們注意觀察煮飯用的鍋、米量、水量、周圍環(huán)境、用電時間段等方面??墒谴毒咧挥袃商祝粋€班五六十名學生,怎么能組織好觀察實驗呢?要實現(xiàn)一個小組一個電飯鍋,那么活動室應該準備七到八個電飯鍋,這樣便于實驗操作。手工制作工具也可以增加一些,如大個的三角尺、刻刀等,盡量保證一組三到五套,從而便于開展教學活動。
(二)減少或刪除不實用的小型加工器械
現(xiàn)在綜合實踐活動室都配備了許多小型加工器械,如鋼鋸、板鋸、鉗子、鐵錘、沖擊鉆等,這些小型加工器械價值不菲,但在綜合實踐活動課堂上幾乎派不上用場,且在使用的過程中存在不少安全隱患。如臺鉗不僅重,大多數(shù)學校在安裝時還把它固定在桌子的一角。試想,萬一上課期間,學生推推搡搡碰到那里,一定會受傷。而且這些鋼鋸、板鋸、鉗子、鐵錘容易被學生拿去當“武器”弄傷對方,讓人防不勝防。這在無形中給教師增加了很大的壓力?,F(xiàn)在社會發(fā)展迅速,生活越來越便捷,日常中很少需要人們動手加工生活用品。在課堂中,即使一些宣傳活動要制作架子、展板等,也只能放到課后進行,課堂上一般只是涉及展板設計、制作方法的指導、材料的選擇等,至于制作過程只能放在課外進行。學校不可能完全有這些制作材料,教學時間也不充裕,學生也不會主動尋找材料,只有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才有可能持續(xù)開展活動。因此,學校要減少或刪除不實用的小型加工器械。
(三)增加一些易損耗而上課要用的東西
綜合實踐活動的本質(zhì)是以學生的實踐和經(jīng)驗為基礎,鼓勵學生對知識綜合運用。不同類型、豐富多彩的活動是綜合實踐活動的載體。在活動中往往要用到一些材料,如打印紙或白紙、訂書機、訂書釘、透明膠、固體膠、膠水、彩色顏料等。綜合實踐活動課上常會遇到設計一些宣傳畫,設計活動計劃、活動方案等活動,會用到這些東西,而學生在課前往往準備不充分。綜合實踐活動室如能配備這些物品,就能保證實踐活動課的順利開展,使學生有事可做。
(四)量力而行,為功能室添置一些電子設備
綜實踐活動課程強調(diào)學生的親身經(jīng)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設計”“考察”“實驗”“探究”“體驗”等一系列活動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在活動中會涉及一些采訪、調(diào)查、對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分析,這個過程中會用到一些電子產(chǎn)品,如數(shù)碼相機、錄音筆、存儲資料的U盤等。如果學校的功能室有了這些設備,學生就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這些設備開展研究性學習,在觀察、記錄和思考中分析并解決問題,獲取知識。學生可以帶著這些設備走出校門,進行野外考察、社會調(diào)查、研學旅行等各種各樣的活動,真正融入生活,獲得感受,并學會存儲資料,相互交流。
(五)加強家校配合,爭取多方支持,形成教育合力
綜合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有配套的物力、財力保障,而學校由于條件限制難以完全提供,僅靠教師個人更不可能獨立解決。受到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學生與家長覺得考分最重要,主動參與活動的意識不強。由于以上種種原因,綜合實踐活動難以開展。
我們要加強家校配合,轉(zhuǎn)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共同關注孩子各方面的發(fā)展。為了全面落實綜合實踐課程,使之有效開展,各個學校要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充分開發(fā)及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包括校內(nèi)資源、社區(qū)資源和學生家庭中的教育資源,積極爭取多方面的支持,形成社會合力,為綜合實踐課程的開展提供有力支持。
(六)適當增添勞動工具,力求在活動中強化勞動教育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明確指出:“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系統(tǒng)加強勞動教育。”[2]勞動教育將作為必修課程在中小學單獨開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有考察探究、社會服務、設計制作和職業(yè)體驗四種基本活動方式,勞動教育的主要內(nèi)容有日常生活勞動、生產(chǎn)勞動和服務性勞動。它們之間有高度的重合性與對應性,如生產(chǎn)勞動教育可以通過設計制作和職業(yè)體驗等方式來實施,服務性勞動教育可以通過社會服務的方式來實施,日常生活勞動教育可以通過考察探究的方式來實施,讓學生不再停留于干活出力流汗,而是手腦并用。
各個學??梢越Y(jié)合辦學理念、特色,利用現(xiàn)有的資源,依據(jù)學生發(fā)展狀況,添置一些必要的勞動工具,如洗衣刷、臉盆、肥皂等洗滌用品,通過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落實日常生活勞動、生產(chǎn)勞動和服務性勞動三類內(nèi)容。這種勞動教育的落實離不開實踐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活動方式又都能落實勞動教育的內(nèi)容。
總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qū)W生的整個生活世界,活動具有開放性,擔負著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和解決問題,體驗和感受生活,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任。它的有效實施和常態(tài)化活動的開展之路任重道遠。我們有信心讓它成為新課程中一顆閃亮的“明星”。
【參考文獻】
陳樹杰.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引論[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EB/OL].(2020-03-20). 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03/t20200326_435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