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春蘭 曹建國
摘要:隨著課程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高中歷史教學對學生的分析能力、整合能力、問題分析能力以及史料意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高考考試中,史料分析題所占的比例逐步增加。因此,以史料為切入點,可以很好地為學生深度學習提供一個有效切入點。本文從史料對高中歷史教學的意義分析入手,淺談如何開展有效的史料教學,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高中歷史;史料教學;探索;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G633.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4-0071
在核心素養(yǎng)理念深度落實的前提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學生對歷史知識的理解,指導學生學習課本上必須掌握的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要使學生學會全面學習,通過接觸廣泛的歷史史料對歷史產(chǎn)生更加清晰的認知,全面把握歷史的興衰更替,建立唯物主義史學觀。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史料教學,對學生的學習發(fā)展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重要意義
史料教學是高中歷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史料的延伸和拓展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歷史學習的熱情。歷史學習帶有一定的開放性和探究性。過往的歷史包含了很多的真實史料,讓學生對這些知識開展一些開放性學習,不僅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熱情,而且多接觸和了解課本上不涉及的一些史料知識,可以很好地開闊學生的視野,提升學生的人文意識和家國意識。同時對史料學習,不必拘泥于統(tǒng)一的形式,還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新意識。讓他們通過文字、表格、圖片等多種形式來搜集和整理史料,可以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性學習的有效開展。
二、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方式探索
歷史不是一段段冰冷的文字,而是已經(jīng)真實發(fā)生了的過往。對歷史的學習,要使學生形成系統(tǒng)化的歷史知識體系,結合一些史料對其進行縝密的邏輯和分析,充分開展歷史的情景學習,深刻學習和探究學習。因此對高中歷史史料教學的開展,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基于史料分析,提升學生的歷史歸納能力
厚重的歷史包含多個層面的內(nèi)容,學生在對其學習的過程中機械識記非常困難,因此對于一些相似相通的事件,要指導學生學會有效地分析、整合和歸納,這樣才可以很好地降低學生歷史學習的難度。
在歷史課堂上,教師可以從史料入手,讓學生學會有效地分析和延伸,提升學生對史料的歸納總結能力。以鴉片戰(zhàn)爭一課為例,這是中國歷史上非常典型的一個事件,與此相關的史料非常多。教師可以首先讓學生自主進行整理,結合一些課外閱讀書籍、網(wǎng)站、博物館進行基本史料搜集工作。然后,在課堂上結合自己搜集到的材料,談談自己對鴉片戰(zhàn)爭的理解。這樣,通過讓不同的學生進行有效地表述和分析,學生可以充分了解鴉片戰(zhàn)爭發(fā)生的國內(nèi)外背景,以及整個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過程,以此讓學生加深認知,明確“落后就要挨打”這一歷史規(guī)律,激發(fā)學生奮發(fā)圖強的意識。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鴉片戰(zhàn)爭相關的圖片以及影視片段等,讓學生深刻了解當時國內(nèi)的民不聊生,進一步升華學生的認知。
2.結合史料分析,發(fā)展學生的歷史解釋能力
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很多事情的發(fā)生都不是偶然事件,而是帶有其必然性因素,是歷史發(fā)展的長期積累所致。很多事件看似關鍵,其實只是引燃時代變革的一個小小導火索。因此,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建立唯物主義歷史觀,不要片面地評判一件事情。在授課過程中,教師要指引指導學生尊重事實,并進行有效的史料分析解讀,充分發(fā)展學生的時空觀念和唯物史觀。
以世界的三大發(fā)明為例,通過歷史學習,我們知道中國古代的科技、文化、藝術等方面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是后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我們國家的很多方面都被其他國家所取代。針對這部分內(nèi)容的學習,教師就可以與學生一起結合一些史料、文獻、視頻等開展對比學習。以火藥為例,其在中國的歷史非常久遠,但是我們國家對火藥的開發(fā)大部分都是用來制作鞭炮,很少用它發(fā)明一些重要武器,以抵御別國的侵略。再比如以指南針為例,當其他國家用它航海時,我們還停留在觀山游湖。印刷術亦是如此,其他國家以此廣泛進行了文化、文明的傳播,我們國家則獨尊儒術,不嘗試一些新思想,更不主張新言論。這種故步自封,使得國民的思想非常落后。所以,我們要以古代中國曾經(jīng)的輝煌為榮,也更要意識到自己的局限性,這樣才有利于后續(xù)的發(fā)展。
三、高中歷史史料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對史料的學習和探究,教師不要單純以迎合考試為目標,簡單設計幾道題目,讓學生進行答題模式訓練,而是要充分尊重史料,讓學生學會有效地解讀史料,以史料為基礎,鼓勵學生開展廣泛性閱讀,充分提升學生的深層挖掘意識,讓學生更好地發(fā)現(xiàn)歷史學科的魅力。同時,在課堂上,教師要有意識地為學生擴充史料內(nèi)容,讓學生能夠在日常的學習中不斷提升對史料的理解,使學生具備靈活的史料解讀意識。不要單純地將史料當成一篇簡單的閱讀材料,而是要學會以史為鑒,深度思考,發(fā)展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總之,在高中歷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提升對史料的重視意識。結合史料綜合推進課程教學過程,讓學生既能夠?qū)W會解讀史料,更能夠進行有效的對比、分析、整合、歸納,綜合發(fā)展學生的家國意識、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歷史解釋能力,使學生具備良好的時空觀念,為以后的深度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高俊鳳.史料實證素養(yǎng)下的高中歷史史料教學探索[J].基礎教育論壇:綜合版,2018(46):30-32.
[2]王洋.高中歷史的史料教學研究[C].教師教學能力發(fā)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三卷).
[3]楊婧.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史料教學[J].金田,2014(2):237.
(作者單位:①江蘇省泰興市第二高級中學225300;②江蘇省泰興市第一高級中學225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