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音樂逐漸在中小學教學中被廣泛關注,但是受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音樂教學一直以來效率都不高。而且在新課程體系下對中小學音樂教育所提出的要求是貫徹核心素養(yǎng)教育,這顯然就會加大教師的教學壓力。但是根據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班級在貫徹這一教育思想的過程中并沒有明顯的成效。那么,在這樣一個背景下,如何在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上促進中小學音樂德育教育的開展也成為各教育工作者所要重視的任務。本文先闡述了中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然后又對中小學音樂在核心素養(yǎng)基礎上滲透德育教育的途徑展開討論,并提出了個人的見解。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中小學音樂;德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G633.95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04-0034
音樂是一門綜合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在小學開展這門學科的核心目的并不是知識點傳授,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此其中能夠把知識點轉化為自身的技能,從而運用到學習和生活當中。而貫徹核心素養(yǎng)和德育教育的目的也是在于讓中小學生在新時期下能夠德智體美全面化發(fā)展[1]。
一、中小學音樂教學中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中小學音樂教育中滲透德育,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使他們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從而保證他們的健康生活和發(fā)展。從另一個方面來講,音樂是一門藝術,它能夠給人帶來一種感同身受的感覺,然后使聽眾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再加上音樂表現(xiàn)的形式十分豐富,音樂學科的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時候其實也是一種情感的傳遞,使學生在此其中感受到音樂的美妙。而教師合理的引導下,也能與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和情感互動,這對于貫徹核心素養(yǎng)基礎上的德育教育十分有利,能逐漸讓學生形成優(yōu)秀的人文素養(yǎng)[2]。
二、中小學音樂在核心素養(yǎng)基礎上滲透德育教育的途徑
1.創(chuàng)設良好的音樂教育氛圍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才會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這對于教師貫徹德育教育也十分有利。如果學生對學習沒有產生興趣,那么他們在學習上就會缺失動力,無論學什么或者是做什么都不會上心,這不僅會制約教學的質量,而且也會導致教師的德育教育無法有效貫徹。因此,作為中小學校長,應當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營造良好學習氛圍作為出發(fā)點,對音樂教師所提出的首要任務就是提升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學習,并且貫徹德育教育。但是要想實現(xiàn)這一教育,音樂教師需要先對學生的各方面有所了解,比如他們的興趣愛好、性格特點以及音樂學習能力等,這些都是德育教育開展的基礎問題。例如,學校應當為音樂教師和家長之間構建溝通的橋梁,讓每一個中小學音樂教師都能夠了解到學生的家庭情況,然后他們再和小學生合理地交流,為德育教育的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在實際教學中,學校應當建設并完善各種軟硬件設施,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比如多媒體在目前新時期下作為教育事業(yè)比較常用的輔助教學軟件,它能夠將知識以圖片、影像以及音頻等形式展現(xiàn)給學生,從而更便于他們的理解和掌握。那么,下一步就是對教師的計算機操作各種能力的培訓。再者,規(guī)劃好多媒體教學模式的各種方式。比如在學習有關愛國類型的歌曲時,教師就可以在網絡上搜索相關的視頻或者圖片播放給學生,然后普及一些知識,如抗日戰(zhàn)爭、抗美援朝以及對越反擊戰(zhàn)等等,通過多元化的展示能夠提高中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然后教師再融入愛國素養(yǎng)的內容,如此一來就能夠將教學和德育教育共同實現(xiàn)[3]。
2.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yǎng)
音樂作為一門綜合實踐性極強的學科,可以說每一首歌曲中都會貫徹各種審美素養(yǎng)。它作為一門藝術,對于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是有極大作用的。但是在以往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很多教師的講課都是從單一的知識和技巧為中心而進行的,他們并沒有把音樂當中的實質挖掘出來,就算學校推出了以核心素養(yǎng)為基礎的德育教育,大部分中小學音樂教師也是走走形式,并不認真踐行。因此,中小學校的領導層應當重視這一問題,要知道音樂和人們的生活是有很大聯(lián)系的。因為學生的審美素養(yǎng)在學習、生活以及工作等方面都會有所用到,那么如何聯(lián)系生活并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審美素養(yǎng)是當前中小學音樂教育的重點內容。例如,教師應當多帶著學生欣賞一些名曲,先讓他們分析在聽作品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出什么,然后音樂教師再帶著他們共同分析,這樣一來就能達到很好的音樂素養(yǎng)培養(yǎng)效果。
3.注重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yǎng)
實踐是驗證真理的重要途徑,作為中小學校長,必須要意識到音樂、生活、教學以及德育之間的聯(lián)系,那么基于這一教育原則,校方可以開展相應的音樂活動,讓學生在不斷動手實踐的過程當中提高其各方面能力。比如有學校發(fā)起以“團結”為主題,各班級之間開展合唱比賽,要求是要結合團結這一關鍵詞,歌曲隨意選擇,而且大賽會有獎品頒發(fā),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積極性,獎品可以設置為一些具有吸引力的,比如自行車、學習機以及新課桌等等,這樣一來每一個中小學生都會被吸引。那么因為是集體合唱,這就需要各班級學生之間必須要建立在合作、互動以及交流的基礎上完成音樂曲目尋找、訓練、動作排編等內容,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學生就能體會到合作的重要性,并且也可以達到培養(yǎng)他們合作能力與合作意識的德育素養(yǎng)教育效果[4]。
三、總結
綜上所述,中小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正是身心健康發(fā)育的黃金時期,那么之所以培養(yǎng)他們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德育素養(yǎng),最為主要的目的就是讓他們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世界觀,從而為日后的學習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作為中小學校長,應當做好帶頭作用,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體系和開展各項活動踐行德育教育,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春苗.融合德育引導成長——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提升學生道德素質的方法[J].考試周刊,2020(43).
[2]張婧瑋.讓音樂走進心靈——小學音樂有效教學之探討[J].試題與研究,2020(13).
[3]羅敏.樂韻悠悠釀美德——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德育教育[J].教育界,2020(16).
[4]翁靖.德若盛開,蝴蝶自來——小學音樂教學中德育教育的實踐[J].學苑教育,2020(6).
(作者單位:湖南省湘陰縣雙橋學校4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