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笑男
連云港市東方醫(yī)院消化科,江蘇連云港 222000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急診之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韌帶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腸、胃空腸吻合術后的空腸及胰腺、 膽道的急性出血。臨床表現(xiàn)以嘔血、黑便為主,并伴有血容量減少引起的急性周圍循環(huán)衰竭,病死率高達10%~14%[1]。該病誘發(fā)病因眾多,例如消化性潰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急性胃黏膜損傷,賁門黏膜撕裂,胃惡性腫瘤,胃粘膜下動靜脈畸形,劇烈嘔吐引起的食管、賁門黏膜撕裂,器械檢查或異物損傷,食管癌深部X 線照射引起的放射性損傷,以及嚴重感染、嚴重腦外傷、腦出血、嚴重燒傷、敗血癥、體克、重癥心力衰竭等引起的應激狀態(tài)等,其中消化性潰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最為常見。臨床救治上消化道潰瘍出血的關鍵在于迅速止血、補充血容量,消除潰瘍病因。凝血酶是臨床用于止血的常用藥,適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治療。該院方便選取2016年 1 月—2019 年12 月收治的120 例上消化道潰瘍出血患者設定研究對象,觀察奧曲肽與凝血酶的聯(lián)合藥效,現(xiàn)報道如下。
方便選擇該院消化科急診治療的120 例上消化道潰瘍出血患者,納入標準:經胃鏡、內窺鏡檢查確診,依據《臨床內科急癥學》[2]符合上消化道潰瘍出血診斷標準,大便隱血試驗顯示陽性,自愿參加研究,簽訂同意書;排除標準:口鼻咽及呼吸道出血、其他原因所致黑便、藥物過敏、妊娠或哺乳期、臟器病變等患者。按不同治療方案分為兩組,觀察組60 例,男女比例31∶29;年齡 25~80 歲,平均(45.62±10.14)歲;出血分級:輕度、中度、重度各占 34 例、20 例、6 例。對照組 60 例,男女比例 35∶25;年齡 27~82 歲,平均(58.09±11.23)歲;出血分級:輕度、中度、重度各占 38 例、18 例、4 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具有比較性。該院倫理會同意該項研究。
兩組入院后均施予禁食禁水、抑酸、修復胃黏膜、維持水電解質平衡等基礎治療。對照組治療藥物為凝血酶(國藥準字 H20051840,規(guī)格:2 U):在 15~20 mL 生理鹽水中加入凝血酶2 000 U,經口服或胃管推注給藥,每4~6 h 用藥1 次。在對照組用藥基礎,觀察組聯(lián)合藥物奧曲肽治療(批準文號 H20090948,規(guī)格:1 mL∶0.1 mg):奧曲肽0.3 mg 加入47 mL 生理鹽水中靜脈泵入,靜脈曲張破裂者先推4 mL,后走4.2 mL/h,待出血控制后,再泵入48~72 h,隨后采用凝血酶治療,方法同對照組。
臨床療效依據消化道出血療效標準評定,顯效:治療24 h,無嘔血、黑便癥狀,大便潛血檢查顯陰,胃管內液體轉為清亮且無雜質;有效:治療24~72h 內,嘔血、黑便癥狀顯著好轉,大便潛血檢查顯陰或弱陽性,胃管內液體清亮且無雜質;無效:仍存在嘔血、黑便癥狀,胃鏡顯示活動出血,引流液呈暗紅色或鮮紅,且混濁??傆行?(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00%[3]。觀察兩組輸血總量、止血時間、再出血率及不良反應情況。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予以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 檢驗;計數資料以頻數和百分比(%)表示,進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相比對照組78.33%,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00%較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n(%)]
觀察組輸血總量 (450.24±36.54)mL 相比對照組(500.32±23.11)mL 較少,且止血時間(25.73±3.56)h 相比對照組(40.61±4.45)h 較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8.972、20.225,P<0.05)。
觀察組再出血率3.33%相比對照組13.33%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不良反應幾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再出血率、不良反應比較[n(%)]
觀察組治療后血常規(guī)恢復狀態(tài)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在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消化潰瘍極為常見,發(fā)病率約為20%,這是因為胃酸能直接影響胃內環(huán)境pH值,若胃酸濃度升高,極易損害胃、十二指腸黏膜的屏障,并造成胃壁細胞壞死,促使血管發(fā)生破損,一旦胃液pH 值低于5 時,則會抑制血小板凝結,引起胃、十二指腸黏膜發(fā)生潰瘍,并不斷擴大潰瘍創(chuàng)面,加快溶解血痂,故而引起胃、十二指腸出血[4-5]。在該次研究中,該院對收治的上消化道潰瘍出血患者施予凝血酶、 奧曲肽聯(lián)合治療,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5.00%相比對照組78.33%較高,這與熊毅等[6]研究治療有效率為96%相似,該研究結果與其相一致,提示采用奧曲肽聯(lián)合凝血酶治療消化道出血與單一用藥比較,治療效果顯著。該研究觀察組輸血總量(450.24±36.54)mL 相比對照組(500.32±23.11)mL 較少,且止血時間(25.73±3.56)h相比對照組(40.61±4.45)h 較短。陳曉芹等[7]研究結果亦顯示相似結果,其實驗組輸血總量(213.53±38.82)mL 相比對照組 (364±41.25)mL 亦較少,且止血時間(24.76±5.10) h 較對照組(36.14±5.83)h 縮短。同時,該研究顯示觀察組治療后WBC 及PLT 的變化值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變化,RBC 和Hb 與對照組相比明顯升高。由此可知,凝血酶、奧曲肽聯(lián)合用于上消化道潰瘍出血患者治療的效果顯著,能迅速止血,促進血常規(guī)改善,緩解嘔血、黑便等癥狀,提高療效。分析原因可能為:凝血酶是常見止血藥,該藥物可以直接在血液凝固的最后環(huán)節(jié)發(fā)揮作用,將血漿內的可溶性纖維蛋白原轉化為不具溶性的纖維蛋白,快速達到止血目的;同時,口服凝血酶,藥物能迅速到達上消化道破損血管創(chuàng)面,在創(chuàng)面處形成血栓,阻止血液外流,從而發(fā)揮止血作用;另外,該藥品能加快上皮細胞進行有絲分裂,迅速愈合創(chuàng)面[7-8]。但是,凝血酶在pH<5 的環(huán)境中易失效。因此,單純使用凝血酶治療上消化道潰瘍出血,難以達到滿意的止血效果。所以,在凝血酶用藥基礎上,聯(lián)合奧曲肽共同治療。奧曲肽為八肽衍生物,類似于天然生長抑素,由人工合成而來,藥理同生長抑素,能抑制胃酸分泌,減少胃酸損傷胃、十二指腸黏膜,降低胃酸量,改善胃腸道酸性環(huán)境,以促進潰瘍創(chuàng)面愈合,減小出血風險;同時,奧曲肽能降低內臟血流量,減小門脈壓,抑制腸道分泌過度,促進腸道吸收水鈉,控制再出血;奧曲肽可以阻止體內擴血管遞質胰高血糖素,促進血管收縮,從而降低血流量,達到止血效果,并與前列腺素聯(lián)合,保護胃黏膜。因此,兩種藥物聯(lián)合使用,能增強止血效果,提高療效[9-13]。同時,該研究顯示:觀察組再出血率3.33%相比對照組13.33%低,兩組不良反應幾率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意義(P>0.05);進一步說明凝血酶、奧曲肽聯(lián)合使用的有效性高,安全性好,能減低出血再發(fā)幾率,且不增加藥物不良反應,促進患者康復。
表3 兩組患者血常規(guī)變化比較(±s)
表3 兩組患者血常規(guī)變化比較(±s)
注:a 與對照組比較,P>0.05;b 與對照組比較,P<0.01;c 與對照組比較,P>0.05;d 與對照組比較,P<0.01 WBC:白細胞計數;RBC:紅細胞;PLT:血小板;Hb:血紅蛋白
組別 時間WBC(×109/L)RBC(×109/L)PLT(×109/L) Hb(g/L)觀察組(n=60)對照組(n=60)治療前治療后變化值治療前治療后變化值t 值P 值9.38±1.54 8.73±1.46(0.62±1.42)a 9.34±1.24 9.54±1.83 0.5±0.64 2.553<0.05 2.65±1.32 5.78±0.54(3.31±0.91)b 2.76±1.42 4.87±0.43 2.11±1.08 10.211<0.05 138.12±15.34 146.43±14.87(8.62±14.87)c 129.44±13.21 134.45±14.23 5.43±1.46 3.745<0.05 88.98±13.21 115.67±12.78(27.09±12.81)d 89.13±12.09 109.34±15.43 18.57±7.09 2.447<0.05
綜上所述,上消化道潰瘍出血聯(lián)合應用奧曲肽、凝血酶治療的效果顯著,能提高療效,達到良好止血效果,并降低再出血幾率,且不會引起嚴重不良反應,安全可靠,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