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麗娟,朱虹,朱小華
泰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腎內科,江蘇泰州 225500
慢性腎衰竭是在多種病因共同作用下出現(xiàn)慢性腎實質損傷,進而出現(xiàn)腎臟萎縮,不能維持正常的機體所需,繼而誘發(fā)臨床綜合征,疾病發(fā)展到終末期為尿毒癥,患者腎功能衰退、水電解質失衡。及時采取有效的措施,可抑制病情的惡化發(fā)展,延長患者的壽命,因此患尿毒癥患者,應積極堅持配合治療。關于該疾病的治療,臨床公認的治療方法是實施血液透析,常用的血液透析方法為血液透析濾過、 血流濾過、 低通量血液透析、 高通量血液透析等,利用血液透析可快速清除肌酐、尿素氮等小分子毒素,但常規(guī)血液透析并不能有效清除分子毒素血清PTH 等成分,因此治療效果不理想,臨床需要深化研究,探究一種更為有效的血液透析方法,提高疾病的治療效果。為進一步分析聯(lián)合透析模式對慢性腎衰致尿毒癥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對血清指標的影響,該次研究通過隨機抽取該院2018 年10 月—2019年10 月收治的60 例慢性腎衰致尿毒癥患者,分別實施不同的透析治療方案,對比觀察結果,現(xiàn)報道如下。
隨機抽取該院60 例慢性腎衰致尿毒癥的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MHD,分為3 組,每組20 例。60 例患者分為 3 組患者,對照組(n=20)、觀察組 1(n=20)、觀察組2(n=20)。
對照組男女比例為 13∶7;年齡 33~81 歲,平均(54.55±12.45)歲;病程 1~9 年,平均(4.5±2.68)年;其中慢性腎小球炎5 例、 高血壓腎病10 例、 糖尿病腎病3例、遺傳性腎炎1 例,多囊腎1 例。
觀察組 1 男女比例為 11∶9;年齡 31~75 歲,平均(52.5±13.04)歲;病程 1~10 年,平均(4.45±2.68)年;其中慢性腎小球炎5 例、高血壓腎病9 例、糖尿病腎病3例、多囊腎2 例、遺傳性腎炎1 例。
觀察組 2 男女比例為 16∶4;年齡 31~78 歲,平均(54.35±14.67)歲;病程 1~9 年,平均(4.45±2.70)年;其中慢性腎小球炎5 例、高血壓腎病10 例、糖尿病腎病2例、多囊腎3 例、遺傳性腎炎1 例。3 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均符合慢性腎衰、尿毒癥診斷標準[1-2];均自愿參與,且取得書面同意;臨床資料完善。該研究經該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排除標準: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患者、終末期腫瘤患者、透析不足3 個月患者;中途退出者;具有精神疾病史、 認知功能障礙者;具有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近期服用過糖皮質激素者;具有免疫缺陷者[2-3]。
對照組實施血液透析治療每周3 次。具體為:使用貝朗Dialog+710500R 型血液透析機,透析器為德朗B-16H,透析液為碳酸氫鹽,透析液流量設置為500 mL/min,血流量為 200~250 mL/min,透析時間為 3.5~4.5 h 每次,連續(xù)治療3 個月。
觀察組1 實施普通透析每周3 次的基礎上,每周加做1 次血液透析聯(lián)合灌流治療。具體為:普通血液透析同對照組。血液灌流使用一次性血液灌流器,將其串聯(lián)在透析器之前,連續(xù)灌流2 h,達到飽和后,取下,繼續(xù)透析 2 h,共計 4 h,1 次/周,連續(xù)治療 3 個月。
觀察組2 實施普通透析每周3 次的基礎上,每周加做1 次血液透析濾過聯(lián)合灌流治療。具體為:普通血液透析同對照組。血液透析濾過使用貝朗Dialog+710207T型血液透析濾過機,血濾器為TS-1.3S(東麗株式會社),透析液為碳酸氫鹽,透析液流量設置為500 mL/min,置換液流量130 mL/min,血流量為 200~250 mL/min,透析時間為3.5~4.5 h/次。血液灌流使用一次性血液灌流器(健帆HA130),將其串聯(lián)在透析器之前,連續(xù)灌流2 h,達到飽和后,取下,繼續(xù)透析 2 h,共計 4 h,1 次/周,連續(xù)治療3 個月。
監(jiān)測3 組透析前后血尿素氮(BUN)實施比較。
監(jiān)測3 組聯(lián)合透析模式治療前后血清指標,包含中粒細胞/淋巴細胞值 (NLR),超敏C 反應蛋白 (hs-CRP)、乳酸脫氫酶(LDH)實施比較。
統(tǒng)計3 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實施對比,包含:低血壓、高血壓以及心律失常。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及百分比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透析前3 組的BUN 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透析后3 組的BUN 水平低于透析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比 3 組透析后的 BUN,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3 組患者透析前后 BUN 比較[(±s),mmol/L]
表1 3 組患者透析前后 BUN 比較[(±s),mmol/L]
組別 透析前 透析后t 值 P 值觀察組 1(n=20)觀察組 2(n=20)對照組(n=20)F 值P 值27.57±6.57 28.31±5.35 29.58±6.56 0.540 0.586 9.13±3.08 8.82±3.76 9.20±3.08 0.074 0.929 11.365 13.329 12.576<0.001<0.001<0.001
透析前,3 組的 NLR、hs-CRP、LDH 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透析后觀察 1 組、觀察 2 組的 NLR、hs-CRP 低于對照組、LDH 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3 組患者血清指標比較(±s)
表2 3 組患者血清指標比較(±s)
組別NLR透析前 透析后hs-CRP(mg/L)透析前 透析后LDH(U/L)透析前 透析后觀察組 1(n=20)觀察組 2(n=20)對照組(n=20)F 值P 值4.63±1.46 4.79±1.63 5.48±1.74 1.563 0.218 3.26±0.92 3.12±0.92 5.36±1.92 17.465<0.001 6.62±5.11 6.78±4.73 7.36±4.97 0.124 0.884 3.44±2.40 1.01±0.49 6.33±3.56 22.862<0.001 195.30±44.11 193.85±42.37 181.25±56.11 O.520 0.597 238.87±50.32 248.06±48.83 185.74±48.58 9.334<0.001
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最高,觀察1 組最低,但3 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3 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n(%)]
臨床按照腎小球濾過率的變化將慢性腎臟病分為5 期,其中2~5 期為慢性腎衰竭進展的不同階段,第5期為終末期腎衰竭,又被稱為尿毒癥。清除血液毒素及維持代謝平衡是終末期腎臟病患者治療的重要內容[4-5]。血液透析可維持患者生命,有效清除肌酐等小分子毒素,但長久單一使用,大分子毒素清除效果差,可出現(xiàn)多種并發(fā)癥,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但血液透析是臨床最常用腎臟替代治療,通過半透膜原理,有效清除代謝廢物,促使血液得到凈化,維持機體電解質平衡,尤其對小分子毒素清除效果顯著[6-7]。但患者治療后,仍可出現(xiàn)多種不良反應,如鈣磷代謝紊亂、皮膚瘙癢等。血液灌流對中大分子速度清除效果較好,但對小分子毒素清除效果弱,兩者聯(lián)合使用,可發(fā)揮協(xié)同作用,提升療效。
慢性腎衰竭患者體內普遍存在微炎癥狀態(tài),這與促炎性細胞因子活性上調有關,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值(NLR)作為一個新的炎癥反應指標,可與超敏C 反應蛋白hs-CRP 共同反應患者的炎癥狀態(tài)[8-9]。該次研究中聯(lián)合透析模式治療后,NLR 及hs-CRP 數(shù)值較治療前均下降,并且觀察組2(HD+HDF+HP 模式)較觀察組1(HD+HP 模式),NLR、hs-CRP 下降明顯,表明聯(lián)合透析模式,相比較普通透析,可更有效改善患者微炎癥狀態(tài)。
乳酸脫氫酶LDH 存在于人體的組織和細胞中,是糖無氧酵解和糖異生的重要酶系之一,血液透析清除尿毒癥患者體內積累的毒素后,LDH 的部分活性由抑制狀態(tài)得到緩解,從而使酶的活性增強[10-11]。此次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透析模式治療后,觀察組2 較觀察組1,LDH 數(shù)值升高明顯(P<0.05),可反映 HD+HDF+HP 模式能更好地改善患者體內毒素環(huán)境。
該研究中研究,觀察組1、2 臨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25.00%、40.00%略微低于對照組55.00%,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李丹等[12]報道顯示,聯(lián)合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為35.15%,低于 HD 組 46.25%或 PD 組 49.77%(P<0.05),與該文研究結論基本相符,證實聯(lián)合透析方案應用安全可靠。雖然并發(fā)癥少,考慮與樣本量較少相關,但仍可以推斷聯(lián)合透析模式與單獨血液透析比較有相同的安全性,患者耐受度較高。
綜上所述,聯(lián)合透析模式對慢性腎衰致尿毒癥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可降低機體各項血清指標,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具有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