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亮,宋棠,韋美鳳
中國科學院大學深圳醫(yī)院(光明)中醫(yī)科,廣東深圳 518000
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是臨床常見的退行性病變,好發(fā)于 20~50 歲男性、長期伏案工作、從事重體力勞動者[1-2]。外力作用致使纖維環(huán)破裂、 髓核突出,壓迫縱韌帶及相鄰脊神經(jīng),患者有腰部疼痛、感覺障礙、活動受限、下肢麻木、腰椎側(cè)凸等癥狀。目前臨床治療LIDP 主要有手術和非手術方案,手術治療的費用高、創(chuàng)傷性大、術后并發(fā)癥多、恢復時間長,長期療效不佳,一般不建議優(yōu)先選擇手術治療[3]。非手術方案包括推拿、硬膜外注射皮質(zhì)激素、腰椎牽引、鎮(zhèn)痛藥物、針灸,操作簡單,費用相對較低,可緩解患者腰椎疼痛、下肢麻木癥狀,適合無手術指征的LIDP 患者。中醫(yī)認為LIDP 是因督脈氣血不暢、外感風寒濕邪導致經(jīng)絡瘀阻、氣血淤滯,不通則痛,治療原則為舒筋通絡、活血通督、舒經(jīng)通絡[4-5]。溫針灸是中醫(yī)特色治療手段,操作簡單,可有效緩解患者腰腿癥狀,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在LIDP 治療中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該次研究簡單隨機選取選取2018 年6 月—2019 年12 月該院收治的60 例LIDP 患者,就溫針灸對患者疼痛的療效進行探討,現(xiàn)報道如下。
研究對象為簡單隨機選取該院收治的60 例LIDP患者,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患者分為研究組、 對照組各30例。研究組3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6 例,女性患者14例;年齡 24~74 歲,平均年齡(47.3±3.7)歲;病程 1~25個月,平均病程(15.5±2.2)個月;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5 例,高中 12 例,???9 例,本科 4 例。對照組 30 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 例,女性患者13 例;年齡 23~73 歲,平均年齡 (47.1±3.6) 歲;病程 2~24 個月,平均病程(15.4±2.3)個月;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 6 例,高中 13例,專科8 例,本科3 例;兩組患者的病程、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關于LIDP 的診斷標準;②經(jīng)腰椎CT 或MRI、體格檢查確診;③患者有明顯腰部疼痛癥狀;④該次研究獲得該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VAS 評分>8 分;②孕婦、哺乳期女性;③暈針;④嚴重腦、腎、心器質(zhì)性病變;⑤有明顯手術指征;⑥心理疾病。
對照組給予藥物治療、腰椎牽引、中醫(yī)推拿等常規(guī)治療:①腰椎牽引?;颊呷「┡P位,軟枕墊高腰椎部位,首次牽引重量為 15 kg,牽引 60 s、暫停 10 s,20 min/次,3次/周。②推拿治療。大拇指按揉法對承山、委中、環(huán)跳、昆侖及夾脊穴各按揉30 s,然后改為俯臥位,對腰骶部位用振法按摩5 min,再由腰部中心向兩側(cè)豎脊肌、向下反復按摩5 min。再對兩側(cè)膀胱經(jīng)實施揉法按摩5 min,松弛腰腿部肌群,1 次/d。③藥物治療。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國藥準字 H20090316,規(guī)格:12 ?!? 板/盒)進餐時服用,2粒/次,3 次/d。洛芬待因緩釋片 (國藥準字H20010516,規(guī)格:10 片/板×3 板/盒) 口服治療,2~4片/次,1次/12 h,治療 2 周。
研究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溫針灸治療,針灸穴位包括兩側(cè)昆侖穴、合谷穴、環(huán)跳穴、腰陽關穴、承山穴、委中穴、夾脊穴,對上述穴位及周圍皮膚消毒后取30 號毫針進行治療。針刺得氣后在夾脊穴針尾部放置點燃約3 cm 艾柱,連續(xù)灸2 壯。艾柱下方放置厚紙板保護皮膚。刺每 10 分鐘行針 1 次,留針 25 min。1 次/d,5 次/周,治療 2 周。
治療1 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壓痛閾值(PPT)、Oswe-stry功能障礙指數(shù) (ODI)、 日本骨科協(xié)會腰椎療效評估(JOA 評分)變化情況。隨訪6 個月,記錄兩組復發(fā)率。VAS 評分評估患者的疼痛程度,評分范圍 0~10 分,0 分表示無痛,10 分表示無法忍受的劇烈疼痛,得分越高,疼痛越嚴重。采用wi93799 型手持式壓力測痛儀檢測PPT 值,數(shù)值越大,代表痛閾越高,癥狀越輕。JOA、ODI評分用于評估患者腰椎功能,JOA 評分范圍0~29 分,得分越低,腰椎功能障礙越嚴重。ODI 評分范圍0~50分,得分越低,腰椎功能障礙越輕。
根據(jù)《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對兩組患者的療效進行評估,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均消失,腰椎活動功能正常,直腿抬高試驗>70°,日常工作、活動正常;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減輕,腰椎活動輕度受限,直腿抬高試驗<70°,無法承受重體力勞動;無效:臨床癥狀體征均無明顯改善;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00%。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進行 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進行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研究組總有效率(93.33%)高于對照組(73.33%),且研究組6 個月復發(fā)率 (0.00%) 明顯低于對照組(13.3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總有效率、6 個月復發(fā)率比較
研究組治療后PPT 值、JOA 評分均高于對照組,且研究組VAS 評分、ODI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 PPT 值、JOA、VAS、ODI 評分比較(±s)
表2 兩組 PPT 值、JOA、VAS、ODI 評分比較(±s)
指標 時間 研究組(n=30)對照組(n=30)t 值 P 值PPT 值JOA 評分(分)VAS 評分(分)ODI 評分(分)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2.8±0.6 6.7±1.3 16.3±2.2 26.1±1.8 7.1±0.8 2.4±0.4 8.9±0.8 2.9±0.4 2.7±0.7 5.3±1.0 16.0±2.4 20.1±1.9 7.2±0.7 4.5±0.6 8.8±0.9 4.2±0.7 0.594 4.675 0.505 12.556 0.515 15.951 0.455 8.832 0.555<0.001 0.616<0.001 0.608<0.001 0.651<0.001
近年來,LIDP 患者發(fā)患者數(shù)持續(xù)上升,且發(fā)病年齡逐漸年輕化。LIDP 病程漫長,嚴重者甚至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對患者的生活、學習和工作產(chǎn)生不利影響[6]。疼痛是LIDP 患者的典型癥狀呈反復發(fā)作,加重了患者的心理負擔,容易引起睡眠障礙,降低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及生活質(zhì)量[7-8]。目前臨床尚無治療LIDP 的標準方案,西醫(yī)主張急性期患者臥床休養(yǎng),減輕椎間盤負荷,同時給予鎮(zhèn)痛、硫酸氨基葡萄糖、牽引、推拿改善脊柱功能,松解腰椎肌群,減輕炎癥粘連、抗軟骨分解,改善患者下肢麻木、腰痛癥狀。
中醫(yī)將LIDP 稱為“腰痛”,多認為是由外力損傷、腎精虧損、勞損過度、風寒濕邪導致腰府失養(yǎng)[10],治療原則為活血化瘀、祛風散寒、溫經(jīng)通絡[9]。LIDP 患者腰痛、腿痛明顯,風寒濕邪導致氣血瘀滯于關節(jié),不通則痛。疼痛會刺激局部神經(jīng),加速修復受損組織,抑制致痛因子分泌,加重患者焦慮、煩躁情緒,引起失眠[10]。有效緩解疼痛對疾病控制有重要作用。溫針灸是針灸療法的特色技術,選用的針刺穴位中,昆侖穴為足太陽膀胱經(jīng)穴,膀胱經(jīng)水濕之氣經(jīng)過昆侖穴吸熱上行,具有舒經(jīng)活絡、散熱化氣、清熱安神的功效,臨床主要用于治療肩背拘急、目眩腰痛等疾病。合谷穴是保健要穴,具有清熱涼血、通經(jīng)活絡、鎮(zhèn)靜安神的作用,可緩解患者疼痛癥狀,增強免疫力,提高睡眠質(zhì)量[11-12]。環(huán)跳穴具有活血止痛、祛風化濕、舒經(jīng)通絡的功效,主要治療半身不遂、腰腿疼痛、痹證等疾病。針刺承山穴、委中穴可祛除濕氣、舒經(jīng)活絡,是臨床治療風寒濕痹、腰痛的經(jīng)驗穴位。腰陽關穴、 夾脊穴都屬于督脈穴位,與膀胱經(jīng)氣血相通,針刺上述穴位具有通達疏導、散結(jié)消腫、活血通絡的作用,可改善脊髓功能,提高周圍組織營養(yǎng)水平[13]。溫針灸充分發(fā)揮針刺、艾灸的優(yōu)勢,通過熱力傳導作用可提高痛閾值,調(diào)節(jié)神經(jīng)系統(tǒng),改善電生理狀態(tài),抑制炎性因子及化學物質(zhì)釋放,減輕炎性水腫癥狀。同時,熱力作用下組織溫度明顯升高,緩解局部粘連組織,改善腰椎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神經(jīng)根受壓,減輕腰痛癥狀,加快腰椎功能恢復[14]。胥夢霞學者[15]提出采用腰部夾脊穴加用溫針灸治療的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6%)、VAS評分(1.4±0.3) 分、ODI 評分為(13.2±1.9)分,療效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針灸治療的對照組(P<0.05)。該文研究結(jié)果顯示,研究組總有效率達到 93.33%,VAS 評分 (2.4±0.4)分、ODI 評分(2.9±0.4)分,提示溫針灸對 LIDP 療效顯著,有效減輕患者疼痛,與胥夢霞學者研究結(jié)果具有一致性。該文研究還發(fā)現(xiàn)研究組6 個月復發(fā)率(0.00%)明顯低于對照組(13.33%),提示溫針灸對LIDP 的短期療效更為徹底。因受研究時間、數(shù)量的限制,該次研究未對患者進行長期隨訪,需臨床擴大研究樣本數(shù)量及時間,提高結(jié)論準確性。
綜上所述,溫針灸操作簡單、經(jīng)濟安全,對機體無不良反應,兼具治病、防病的作用,提高壓痛閾值,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癥狀,促進腰椎功能恢復,值得在LIDP患者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