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慶光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教學建議指出:“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擴大閱讀面,就要要求我們一線教師用好統(tǒng)編教材,指導學生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本文將以九年級上冊《智取生辰綱》為內(nèi)容,從有效切割把文章讀“薄”、深挖精髓把框架讀“清”、豐富勾連把內(nèi)容讀“廣”三個方面,提出部編教材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
【關鍵詞】統(tǒng)編教材;單篇教學;整本書閱讀
新形勢下的初中語文教學,除了要扎實完成單篇課文教學任務,更要做到“舉一反三”,鏈接單篇課文背后的多重資料。名著閱讀作為教學重難點,課內(nèi)選文是我們引導學生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抓手,課內(nèi)教學得法,名著閱讀有效,筆者以《智取生辰綱》教學案例,解剖單篇教學,引導整本閱讀。
一、有效切割:讀“薄”文章
課文《智取生辰綱》共 5000余字,教師應充分備課,梳理清楚文章情節(jié),緊扣整個單元的教學,有效切割,讀“薄”文章。
《智取生辰綱》共開展三個課時,是《水滸傳》整本閱讀的敲門磚,主要講述晁蓋、吳用等好漢劫取梁中書生辰綱的經(jīng)過。統(tǒng)編教材的編寫特色是雙線組元,《智取生辰綱》所在第六單元是以“把握小說內(nèi)容,概括分析故事情節(jié)”為語文學習要素組元,引領學生“探究故事發(fā)生的原因,探究小說表達的主題思想”。
本課預習任務:
1.速讀全文,利用思維導圖劃分經(jīng)典情節(jié)。
2.梳理文章主要人物,弄清楚“智取”經(jīng)過。
預習任務主要讓學生學會梳理關鍵信息,串聯(lián)文章上下文。
第一課時具體步驟:
1.15分鐘快速默讀課文,用圈點勾畫法進行批注;
2.教師出示情節(jié)關鍵詞,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復述全文;
3.小組內(nèi)快速完成人物、情節(jié)思維導圖;
4. 交流分享,感受楊志與晁蓋等人的斗智斗勇。
快速默讀,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大量文字的閱讀,并能理解其中意思,是初中生必備的語文素養(yǎng)。復述情節(jié)、繪制思維導圖,可以加深學生在關鍵情節(jié)、重點人物分析的理解,從而在初讀的基礎上與文本對話。教師的引導在于推進每個教學步驟的完成到位,學生扎實閱讀,就可讀出要點,習得方法。
二、深挖精髓:讀“清”框架
第一課時的共同學習,是在學生課外閱讀《水滸傳》的基礎上開展的。第二課時要進行讀中品析。
要把一篇文章讀得有深度,就要溯本探源,知人論世。學生需要鏈接文章作者施耐庵和他的作品《水滸傳》,《水滸傳》是初中語文重點的名著篇目。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一篇文章走近一位偉大的作家,了解施耐庵的創(chuàng)作原因和立場,通過經(jīng)典情節(jié)深入分析梁山好漢的集體智慧,進而吸引學生閱讀興趣,深入閱讀《水滸傳》,在審美的鑒賞與創(chuàng)造中,體會作品歷史和人物價值,是第二課時的教學方向。
第二課時具體步驟:
1. 復習課文,以人物出現(xiàn)順序的敘事線索引導學生自主細讀文本;
2. 引導學生想象還原故事發(fā)生的場景,運用圈點批注的方法,個性理解,寫出關鍵詞語,解讀楊志丟綱前后心理波動;
3. 小組交流分享,教師引出論題“為何楊志守護不住生辰綱”這一話題,學生小組討論,分享自己的看法;
4. 故事發(fā)生在宋朝,特定的歷史條件背景下的英雄人物,學生進行點評。
雙線組元的“人文精神”蘊含在課文字里行間,閱讀是最好的浸潤,英雄的形象通過對文字的品讀,漸漸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在讀懂文章結構的基礎上,對人物品格進行深度挖據(jù),授人以漁必將讓學生受益。學生經(jīng)過閱讀,深刻感受到《智取生辰綱》的精彩何在,對于這一部正面反映和歌頌農(nóng)民起義的小說該怎樣進行評價,藝術虛構這一概念應該怎么理解,如何點評明清小說所流露出的市民意識等等,是這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
三、豐富勾連:讀“廣”內(nèi)容
第三課時以文帶文,打通課內(nèi)外閱讀壁壘,拓展學生閱讀空間。
“單篇閱讀,整本運用”是推進整本書閱讀的策略。第三課時的設置是第二課時的延展,學生在“教讀課”領悟的閱讀策略和閱讀方法,逐漸延伸到《水滸傳》整本閱讀。以統(tǒng)編教材助學系統(tǒng)中的課后習題為抓手——“吳用等人是怎樣一步步智取生辰綱”,理清小說前后內(nèi)容,梳理脈絡,將課外閱讀納課堂教學內(nèi)容。
第三課時具體步驟:
1. 回顧與歸納《智取生辰綱》的閱讀方法,進行施耐庵《水滸傳》的片段學習;
2. 從語言風格、情節(jié)梳理、人物描寫三個維度,遷移延展,走進楊志的世界,進而開展整本書閱讀;
3. 讀寫結合,學生自主設計楊志的故事思維導圖,以水滸英雄人物為單位,制定整本書閱讀計劃;
4, 小組內(nèi)交流閱讀計劃,互評互議,自主修改,擬定開展下一期的閱讀分享活動。
施耐庵的《水滸傳》展現(xiàn)了108個性格各異、出生不一的英雄好漢,內(nèi)容由多個相對獨立的英雄故事組合而成,相當于“群文”或“短篇集”, 內(nèi)在邏輯緊密、總體結構完整、篇幅體量較大。從《智取生辰綱》中梳理楊志這個人物“1”的學習,以“1 +X”的教學理念統(tǒng)領,學會閱讀《水滸傳》,梳理更多的英雄好漢故事,制作不同人物的思維導圖,進而進行《水滸傳》的情節(jié)梳理、人物分析,書由厚讀薄,理解由薄讀厚。本節(jié)課讓學生由《智取生辰綱》單篇文章的學習走向多篇同類文章的比較閱讀,完成《水滸傳》整本書閱讀的導引。擬定整本書閱讀計劃,進一步探究明清小說的特點,為后續(xù)《儒林外史》等多本明清小說的學習做好鋪墊。
《智取生辰綱》一課的教學,師生都是參與者,開展高效的語文課堂活動,挖掘?qū)W生思考潛力,必然會讓我們在探尋篇章、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價值中,收獲頗豐。
【參考文獻】
[1]溫儒敏.溫儒敏談讀書[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9.
[2]張玉新.整本書閱讀:合理確定跨界的度[J].中學語文教學,2019 (7).
[3]余志明.統(tǒng)編教材“1+X”立體閱讀“X”的建構策略[J].語文教學通訊(B),2019 (5).
[4]黃偉.閱讀教學中語文知識提取、激活與內(nèi)化[J].中學語文教學,2018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