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銘琴
摘 要:小學生的學習方式在不斷地受到教師的影響,如果教師能夠在數學課堂中教導學生掌握各種有效的運算方法,讓學生內化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他們在運算學習中就會有所發(fā)展。眾所周知,一切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先從重視開始,當教師開始重視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教學以后,就會在算式計算、問題解決等幾個方面滲透運算的知識,從而讓學生意識到想要學好數學,應該先從運算能力培養(yǎng)開始。
關鍵詞:小學數學;運算能力;教學方法
引言: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各個學校也越來越重視學生的素質教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追求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在小學階段,廣大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對于數學學科來說,教師應該在教給學生一些基礎知識的同時,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和技巧,促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調整教學方法,豐富教學手段,進而達到提升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數學是一門具有思維能力的學科,它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打好學習數學的基礎,從而需要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一、小學數學運算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良好運算習慣得不到培養(yǎng)
良好的運算習慣可以提高學生的運算效率。而良好的運算習慣培養(yǎng)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師持之以恒地對學生進行訓練與培養(yǎng)。當前學生在運算習慣的養(yǎng)成方面存在如下問題:一是沒有在計算前對題目進行觀察分析,從而找到有效解決問題的方法,有的學生一拿到題目就盲目地進行運算,在運算過程中很容易出錯。二是學生沒養(yǎng)成運算后認真檢查的習慣,學生無論題目做得對錯,認為做完了就算了事,沒有認識到檢查才能發(fā)現(xiàn)問題,發(fā)現(xiàn)自身運算過程的錯誤,才能更好地反思自己,不斷改進運算過程。三是學生在做完題目后,沒有養(yǎng)成總結與歸納的習慣,對運算過程中運用的方式方法缺乏反思性總結,影響了學生運算技巧的提高與知識經驗的積累。
(二)機械式運算,學生失去興趣
在傳統(tǒng)小學數學運算教學中,教師只是灌輸運算的程序與步驟,然后學生機械運算,學生常常感到數學運算枯燥乏味,從而失去了運算興趣,運算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缺乏趣味活動的引入,學生的積極性很難得到提升。
二、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
(一)代表性題目練習
在數學課本中存在許多有代表性運算知識的練習題,教師應該合理地進行運用。代表性的題目練習能夠讓學生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學生在完成代表性練習題以后,能夠快速地理解各種和運算知識有關的題型,從而加強解決運算問題的運算水平。由于代表性的題目符合班級學生的身心年齡學習特點,所以在數學課本的教學中,教師應該找出一些代表性的算式。小學生在代表性算式的理解學習中學會獨自解決問題。當學生都能夠快速并且正確地把這些有代表性的算式計算出來時,就可以說明學生已經初步掌握了先加減后乘除的運算規(guī)律。但是,為了能夠加深學生的計算學習印象和鞏固學生的混合運算能力。教師要注重繼續(xù)從輔導教材中找出一些代表性的練習題目,用題目練習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教師會利用到各種各樣的輔導教材,在輔導教材里也有各種具有代表性的練習題目,這些代表性練習題目如果能夠被學生熟練掌握,那么學生的數學問題運算能力就能夠因此得到大幅提升。在小學數學的運算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本中的練習題和教材中的練習題展開練習教學,使得學生不斷地接收到算式練習的學習方法,從而在不斷練習中找到各種各樣有代表性的題目,掌握混合運算的解題方法,在代表性題目的練習中獲得學習成就。
(二)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主動探究的學習方式。這種方式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到一個比較有探索性的問題,通過小組進行交流、探索、分析,形成一個答案。學生在深入分析問題的基礎上,自己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法,通過收集信息和分析材料進而得出結論。教師可以通過舉行各種活動來增強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比如進行答辯活動或者是小組競爭學習的活動,這種學習方式能夠促進學生團結合作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學生能夠相互討論,在實際生活的經驗當中感受數學的數與圖形的意義,從而學到數學的規(guī)律,掌握問題解決的方法。這樣有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也促進了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教師也可以組織小組之間競賽,提高小組之間比賽運算的速度或者是總結解決問題的方法數量。通過合作學習,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有效激發(fā),也提高了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
(三)實際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
數學教師必須要對新課程改革的教學目標有充分的認識,并且深刻地了解數學課程中核心素養(yǎng)的含義。以此為基礎,教師需要深入研究教學內容,充分做好教學準備,然后在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培養(yǎng)學生的運算能力,有效提升數學教學的效率。例如,在教學“認識人民幣”這一內容時,學生在使用人民幣之前必須掌握相關的運算技巧,而且學生也只有認識了人民幣,才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正確地使用人民幣。為此,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場景,幫助學生正確了解人民幣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數學運算能力對使用人民幣的影響作用。教師可以給學生10塊錢,讓他們自己去買一個兩塊錢的橡皮和一只1元5角錢的鉛筆,讓學生自己計算可以找回多少零錢。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有效地提高自身的運算能力,同時也可以促使數學核心素養(yǎng)得到提升。
結束語:
教師如果想要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好學生優(yōu)秀的運算能力,就必須要采取結合課內外教學法和在講解知識的過程中滲透練習鞏固的教學方法。只有教師運用良好的教學方法鞏固學生知識,學生才會用掌握的運算知識對式子做出正確的運算??傊?,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離不開練習,也離不開知識的講解,學生只有把握好兩者的關系,才能夠在今后的運算學習中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
參考文獻:
[1]黃路陽,郇紅.小學教育專業(yè)的專業(yè)定位和培養(yǎng)模式[J].繼續(xù)教育研究,2009(3).
[2]潘露露.小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林區(qū)教學,2019(6)
(甘肅省蘭州市永登縣城關回民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