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摘 要]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單元,班主任是教育系統(tǒng)的一線管理者。堅持育人先育心的理念,把握內(nèi)因優(yōu)于外因的原則,采取家校合作育人的策略,這三個方面能夠促進班主任工作提質增效,可以幫助班主任更好地踐行為黨育人、為國造材的初心和使命。
[關鍵詞] 班主任工作;浸潤心靈;自我教育;家校合作;立德樹人
對于班主任而言,帶出一個團結奮進的班集體,帶好一個蓬勃生長的學生群體,是責任更是義務。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做好班主任工作,要處理好育人與育心、內(nèi)因與外因、學校與家庭等三組關系,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健康成長,培養(yǎng)時代所需的合格人才。
一、育人先育心,以一顆靈魂撼動另一顆靈魂
德國教育家雅思貝爾提倡,教師要用自我的靈魂,去撼動學生的靈魂。擔任班主任以來,筆者自覺踐行“成才先成人、育人先育心”的教育理念,本著對學生負責、對每一個家庭負責的基本原則,在成才上可以接受不同的節(jié)奏和差異,但在成人上絕不放棄任何一名學生。事實證明,唯有走進學生的內(nèi)心世界,唯有學生接納自己的老師,唯有調動學生的積極情感和學習動力,教育的鑄魂育人功能,才能實現(xiàn)最大限度地發(fā)揮。
例如前兩年,筆者新接手的四年級班上一個單親家庭的學生,以前就讀中心城區(qū)小學,父母離異后轉到我們學校。轉校兩年來,他厭學情緒嚴重,不做作業(yè),考試成績不理想,拒絕與同學之間的交流。首次聯(lián)系該生父親,其表示對此很失望,說管不了,順其自然。再與之聯(lián)系,直接掛斷電話,更不要說請到學校面談了。開學三周后,從三年級班主任處了解到,該生甚至有過“誰要我寫作業(yè),我就跳樓”的過激言論。對此,筆者分析該生的問題沒有想象中的那么簡單,需要及早與其談心加以疏導。第四周周一中午,筆者到教室領著該生到辦公室,請他坐下,讓他說說自己的內(nèi)心想法。該生起初不愿說話,有抵觸情緒。筆者說,“我是一名教師,也是一名母親,你的想法,我想聽、樂意聽,也聽得懂、聽得進”“你進班有段時間了,老師可不可以信賴,你也有所了解吧”在同理心的感召下,該生終于開口了,“爸爸、老師、同學都不喜歡我”“有時,我感到自己就是一個多余的、無用的人”。果然,原生家庭的變故,以及對關愛、對溫暖的體驗缺乏,造成了今天看似落后、偏激的“他”。于是,筆者對癥下藥,要求該生爭做陽光自信、積極向上的學生,提醒他要融入班集體,與大家共進步,同時要理解家長。與此同時,在此后的日子里,筆者動員本班學生與其多交流,創(chuàng)設共同學習、共同游戲、參加合作活動的機會;到該生家進行家訪,動員其父親及爺爺、奶奶,多關注他的心理,多表揚他的優(yōu)點,多帶他參加親友的聯(lián)誼,以及適當組織家族旅游等活動。隨著時間的流逝,該生愿意與同學、與老師、與親人交流了,課堂上也開始積極思考、踴躍舉手回答問題了,期中考試總分達到了全班平均水平??恐p識教育、親情感召和班集體的溫暖,該生取得了進步。
二、內(nèi)因優(yōu)于外因,讓學生自發(fā)自主地向上生長
雞蛋從內(nèi)部突破,是生命;從外部打破,是食物。這一現(xiàn)象遷移到班主任工作領域,啟示我們既要重視外因的作用,更要注重內(nèi)因的作用。比較而言,學生自發(fā)的、省悟的內(nèi)部動力,比教師、家長、生活環(huán)境、社交關系等因素施加的外部壓力,更能決定學生成長的方向和速度,也更加有利于提高立德樹人的成效。因此,作為一名小學班主任,應該引導學生不回避外界環(huán)境、外部壓力的影響,更重視個人身心狀態(tài)、堅強意志的調節(jié),幫助小學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成為有理想、重品行、知進取、有本領的時代新人。
例如,一次晨會課后,班上的兩個女生拿著一期《小學生優(yōu)秀作文》雜志來找我,興奮地說,“老師,你輔導的一名學生作文發(fā)表了,指導教師署了你的名字呢”!筆者接過一看,題目是《一把尺子的“戰(zhàn)爭”》,是上一屆四年級的學生。作文敘述的是宗同學與陳同學,為爭一把尺子“大打出手”的前因后果。當天下午,兩名學生在課間為爭一把尺子干上了“仗”。上課鈴響后,英語老師已經(jīng)站到講臺上,兩名同學還爭得面紅耳赤。英語老師氣得大吼道,“找你們班主任去,別影響大家上課”。兩名學生紅著臉,推推搡搡地來到辦公室。“怎么了,平時處得挺好的兩個人,這會兒怎么一幅誰也不服誰的架勢”?他們支支吾吾,一個個憋紅了臉。筆者瞥了他們一眼,“別忙著說,先上課去,今天回家各自寫一篇作文,明天交給我。誰把這次“戰(zhàn)爭”寫得生動形象,我就不懲罰誰,也不再追究責任。“真的?”他倆先是表示懷疑。老師不問緣由,不加批評,更不喊家長、不讓寫檢查。只要認真寫作文,把“干仗”過程記錄下來,就可以過關??吹焦P者肯定的目光后,他倆一溜煙地回到教室。第二天早讀課,筆者一走進教室,倆人幾乎同時跑到講臺,不好意思地把作文交給我?!皢?,都寫得不錯嘛。來,就逐一在講臺上分享一下佳作吧?!碑斨嗤瑢W的面,兩個人讀完了自己的作文。此時,筆者問道,“你們倆,知道錯在哪兒了嗎?”兩人異口同聲地說:“老師,我們以后再也不爭吵了,其實,就是點雞毛蒜皮的事,傷了我倆之間的友誼,真不值得!今后,我們還是好朋友?!贝藭r,作為班主任的我,再也不用多說什么了。寫作文、讀作文的過程,正是引導兩名學生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改正的過程。抓住教育契機,冷靜巧妙處置,取得了理想的育人效果。
三、強化教育合作,使家庭學校各安其位各盡其責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最重要的空間,家長是學生成長的第一任老師。某種程度上講,小學生處于心智成長的奠基期和人格發(fā)展的萌發(fā)期,家庭教育的作用比學校教育的作用更加重要。美國心理學家尤·布朗芬布倫納在發(fā)展生態(tài)學理論中提出,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組成的系統(tǒng),其彼此的作用與交互的聯(lián)系狀況,直接影響學生的品行、智力、身體、審美與勞動等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梢哉f,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系,必須同心同力、同向同行。因此,班主任在干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有必要調動家庭教育的積極因素,建立暢通的家校溝通渠道,增強家校共同育人的合力。
例如,針對小學階段留守兒童占比較高的實際,班主任有必要吸納學生的祖輩與父輩,參與到學生教育工作中。其中,家庭作業(y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家庭教育的履職盡責。特別是缺乏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如果碰上放縱自流式的家庭,更會出現(xiàn)不做作業(yè)的情況。如何改變上述情況,增強家校育人的合力?作為班主任,筆者嘗試了“微信群溝通+電話家訪”兩者結合的辦法,取得了理想效果。每天放學后,筆者堅持在微信群公布當天的作業(yè)清單,同時明確家長于每天9點左右拍照上傳當天的作業(yè)。對于沒有及時上傳作業(yè)的家長,每天9點半給予電話提醒,督促其檢查子女作業(yè)的完成情況。同時,還借助電話與家長(多數(shù)是母親或爺爺奶奶)溝通學生在家庭、在學校的表現(xiàn),交流教書育人方面的理念與方法。對于部分學生在家庭中、在校園里的出色表現(xiàn),特別是一些后進生的閃光點,由班主任有所選擇地發(fā)布到班級微信群,將來自班主任、來自班集體、來自各個家庭的部分情況匯聚到一起,接受每一位家長的檢閱。這種辦法,既增進學生家庭對班級工作、對子女的了解;也促進了家長之間的比學趕超,激發(fā)了每一個家庭的榮譽感和同理心。時間一長,班上的學生告訴我,家長接了電話之后,能更加關注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生活,還及時表揚他們?nèi)〉玫狞c滴進步。也消除了學生對于老師聯(lián)系家長,除了“告狀”就是“揭短”的害怕心理。慢慢地,我們班上的學生都能自覺完成作業(yè),且在能力范圍內(nèi)保證質量地完成家庭作業(yè)。家長們議論說,陳老師的電話、微信“連環(huán)套”真厲害,完成家庭作業(yè)的難題解決了!
班主任工作是一項常規(guī)常態(tài)的工作,做好班主任工作是一項常議常新的課題。在今后的工作中,筆者將及時總結反思,不斷改進提升,既重育人理念的消化吸收,更重實踐智慧的更新擴容,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盡到應有的責任。
參考文獻:
[1]陳宇.讓管理更有效——提升班級管理質量的理念、方法與實踐[J].新班主任,2021(1):6-8.
[2]劉金燕.淺議小學班主任的教育智慧[J].小學教學研究,2020(35):15-17.
(責任編輯:呂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