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廖燕萍 (湖南文理學院芙蓉學院)
網絡平臺建設是混合式教學的必備條件,大數(shù)據(jù)、互聯(lián)網、智能移動終端等為線上網絡平臺提供了方便、簡易、可行、多樣、有效的媒體基礎。在構建網絡平臺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和需求,選擇自建網絡平臺或第三方APP。
網絡平臺的構建主要包括:教學資源平臺、討論平臺和作業(yè)與考核平臺三部分。教學資源平臺包括:課程基本信息、教學視頻、參考資料、理論知識、教學設計;討論平臺包括:小組討論和技術動作解析;賽事平臺主要包括世界杯、世錦賽、奧運會等精彩比賽視頻。
網絡平臺的互動過程為:教師上傳教學資源→提出研究問題→網絡發(fā)布任務并啟發(fā)學生思考→任務驅動下的網絡自主學習→網上討論和解決方案的提出→共性問題匯總→教師總結性評價。首先,教師上傳教學資源,同時確定研究問題,布置研究任務,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引導、支持和幫助;其次,學生按照教師提供的資源和安排的學習任務進行自主學習,總結自己的收獲;最后,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和收獲,通過網絡平臺討論區(qū)塊進行交互討論,教師對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討論和解答,形成教師和學生互學的“學習共同體”,教師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知識、技能,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問題。
混合式教學的實施包括“線上”(網絡教學)和“線下”(課堂教學)兩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活動分為課前、課上和課后三部分。
教師課前發(fā)布教學目標和任務,提供學習資源,包括參考書籍、電子課件、教案和相關視頻教程、相關學習網站等素材。其中視頻的制作是教學資源準備的核心內容。教師根據(jù)教學任務,利用視頻編輯軟件,對所收集的教學資源進行剪切、合并、編輯,為學生制作1-2 個教學視頻,每個教學視頻只介紹一個技術動作,制作完成后,將視頻上傳到教學訓練板塊,便于學生在線觀看。學生根據(jù)教學任務,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選擇學習時間和學習資源進行自主學習。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根據(jù)自己的學習風格,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總結,自主發(fā)現(xiàn)學習中的疑惑和問題,學習結束后,課堂教師引導學生集體討論和總結,對共性問題、知識技術的重點難點予以教學解答。
第一,討論階段,課前自主學習的知識和疑惑,在課堂中進行集體討論或分組討論,鼓勵學生有不同的觀點,討論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學習,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討論的方式引入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探索新知的興趣。
第二,鞏固練習階段,教師通過提問、分組討論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對知識、技術動作的基本方法進行系統(tǒng)化豎立,鞏固練習知識、技術動作的重點、難點。
第三,總結點評階段,教師知識、技術的重點、難點、注意事項以及各小組出現(xiàn)的共性問題進行集中的講解,并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總結,使學生對自己所學的知識、技術動作有更深層次的認識與理解。
第一,交流分享,學生交流分享在線學習和課堂學習的收獲和存在的問題,教師整理分析學生的交流信息,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修正、補充,對個別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個別輔導,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技術動作理解的深度。
第二,反饋評價,學生課后練習、作業(yè)、設計等,教師、學生個人、班級學生之間等進行評價,引導學生進行課后復習,形成正確的評價觀,激勵學生自主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
為了檢驗混合式教學效果,研究采用教學實驗的方法,對2019 級非體育專業(yè)大一年級學生進行教學實驗,實驗班3 個,總人數(shù)為121 人,男60 人,女61 人,對照班3 個,總人數(shù)為125 人,男62 人,女63 人。兩組學生的身體素質、體質測試成績均無顯著性差異,教學內容為二十四式簡化太極拳,教學時長16 周。兩組班級教學教師為同一人,考核教師為其他三人。通過教學實驗得到混合式教學班級的線上綜合數(shù)據(jù)見表1,兩組班級綜合成績數(shù)據(jù)見表2。
從表1 中可以看出,混合式教學班級線上綜合數(shù)據(jù)的視頻播放率均超過了95%,章節(jié)檢測的成績86.04 分,訪問次數(shù)均超過9000,人均訪問次數(shù)達2342.79 次,討論比率全部超過65%,作為完成率99%以上,理論考試平均分為99.06 分,學生出勤率98%以上,課堂與課后參與互動達77.79%。描述性數(shù)據(jù)表現(xiàn)出,混合式教學不僅在學生預習,作業(yè)、討論、考勤和互動等環(huán)節(jié)準確的記錄下來,而且表現(xiàn)出良好的數(shù)量分布,這說明混合式教學在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等方面起到提高的作用。
兩組的期末綜合成績進行均值檢驗,實驗班(n=121,m=90.41,SD=10.64,SE=0.967) 和 對 照 班(n=125,m=86.07,SD=18.01,SE=1.611)獨立樣本T 檢驗結果顯示兩組均值存在顯著性差異(t=2.294,df=244,P=0.023),混合式教學班級綜合成績平均分高于傳統(tǒng)班級教學綜合平均分,說明混合式教學效果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教學效果。
混合式教學網絡平臺構建的專業(yè)性和內容多樣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混合式教學設計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包括課前、課中和課后。混合式教學對學生體育綜合成績提高明顯,有利于提高體育教學效果。
“混合式”教學改革的設計應全面覆蓋課堂各個環(huán)節(jié),包括教學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平臺、考核方法等方面設計,并且需要根據(jù)平臺數(shù)據(jù)和教學效果,及時修改和完善教學設計。
任何形式的體育教學模式,都不能離開體育和體育課的本質,混合式教學模式也不例外,在課程設計上要以終身體育、健康體育等為主導,要以身體練習為基本手段,切勿意味追求新意,減少或忽略了學生的身體運動。
探索更合理的大學體育與健康教學組織形式,從傳統(tǒng)教學(講授法、示范講解法等)向“混合式教學”轉變,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持續(xù)性,促進學生對技術的掌握。
教學效果的評價要多元化、合理化和科學化,評價的結果不是終極目標,評價的結果是更好的開始,是為了激發(fā)、鼓勵、學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