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赟睿
摘?要:陶行知先生主張“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認為幼兒的教育是離不開生活而獨立存在的。由于幼兒心智尚處于啟蒙階段,他們的認知范圍主要建立在幼兒園和家庭兩個環(huán)境中,學習和活動的場所也離不開“家”“園”。幼兒教育專家陳鶴琴曾說:幼兒的教育不能單靠學?;蚣议L就能完成,需兩者相互配合才能做好幼兒教育。和諧的家園關(guān)系對幼兒的心智發(fā)育、生活技能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都具有促進作用。本文基于陶行知的教育理念,分析當下家園共育中面臨的問題,提出解決路徑,以促進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關(guān)鍵詞:陶行知教育;幼兒成長;家園共育
【中圖分類號】G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8877(2020)03-0025-02
【Abstract】Mr. Tao Xingzhi advocates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life is educ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eaching,learning and doing". He thinks that children's education can not exist without life. Because children's mind is still in the stage of enlightenment,their cognitive scope is mainly established in kindergarten and family environment,and the place of learning and activity is inseparable from "home" and "garden". Chen Heqin,an expert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once said: Children's education can not be completed by schools or parents alone. Only by cooperating with each other can we do a good job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Harmonious home relationship can promote children's mental development,life skills and other aspects of ability training. In this paper,we put forward the path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children's health educa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common education".
【Keywords】Tao Xingzhi's education;Children's growth;Home co education
陶行知先生認為一切教育都是離不開生活的,生活決定了教育的實施方向,教育最終要服務于生活。以生活為基礎(chǔ)來開展幼兒教育,能讓幼兒學會生活中的基本技能,提高自身的自立能力。家庭和幼兒園之間是合作共贏的關(guān)系,良好的家園關(guān)系能促進幼兒園與家長之間的有效溝通,促進幼兒園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對幼兒生活能力的培養(yǎng)能起到相互配合的重要作用。踐行行知教育理論的前提下,良好的家園關(guān)系還有利于夯實家長的教育地位,讓家長和幼兒關(guān)系更加親密,使幼兒對家長產(chǎn)生情感和認知上的信任和依賴。然而在當下,家庭和幼兒園的教育方式良莠不齊,存在各種偏差,如何做好家園共育工作,讓家長在家園共育中獲得裨益,讓幼兒成長少走彎路,是每個幼兒教育工作者值得探討的內(nèi)容。
1.當前家園共育中的突出問題
(1)幼兒教師與家長對家園教育工作的認識不足
第一,家長對家園共育的認識欠缺。在日常幼兒教育工作的開展中,大部分家長還是有家園合作意識的,但對家園共育的認識和理解并不深刻。一些家長由于工作和時間的原因,將幼兒送進幼兒園,把教育和照顧幼兒的任務都交給了學校,認為自己就不用費心了。這種思維模式是錯誤的,教育幼兒需要家長和幼兒園的共同作用,家長對幼兒有學校教育不能替代的撫養(yǎng)義務和責任。
第二,家長在家園共育工作中形同虛設(shè)。當前的幼兒家長主要是“90后”一代,這個階段的大部分家長工作都比較繁忙,認為教育是學校的事,他們只管孩子的溫飽就可以了,在家也很少有時間對幼兒進行教育,導致家園工作不能很好的進行。
第三,幼兒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知識水平有待提高。家園共育中最重要的銜接人是幼兒教師,幼兒教師與家長間的溝通,對家園工作的有效開展具有重要作用。當前幼兒教師的學歷、素質(zhì)水平普遍不高,雖然具備一定的幼教知識,但在與家長的溝通上還有所欠缺,有些幼兒教師評價幼兒還停留在“你的孩子表現(xiàn)好、聰明”“畫畫畫得好”這樣單一的評價語言上,更像個保姆而不是教育工作者。
(2)家園共育的模式過于陳舊
傳統(tǒng)的家園共育模式就是讓家長到幼兒園進行親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來促進家長和學校的關(guān)系;或是定期召開家長會,來傳達幼兒的學習狀況并提出家長需要配合的要求。方式千篇一律,家長開始還來幾次,后面也就不上心了。這些模式都過于陳舊,不適合當前時代的發(fā)展。
(3)家園共育的內(nèi)容不夠充實
近年來,許多家長都在關(guān)注幼兒的人際交往能力培養(yǎng),有些家長告訴老師,孩子的智商高不高不要緊,主要讓他多去與其他小朋友溝通,發(fā)展自己的交際圈,這個社會情商高的人還是更有優(yōu)勢。家園共育的內(nèi)容不夠充實,才導致家長產(chǎn)生這種片面的思想,忽略了幼兒自身的發(fā)展。
2.踐行行知理論,促進家園共育
(1)提升幼兒教師和家長的家園共育意識
首先,家長和幼兒教師雙方都要重視家園共育的工作開展。家長和幼兒教師之間要保持有效溝通,現(xiàn)代社會是一個電子信息高度發(fā)達的社會,家長可以充分利用qq、微信等社交軟件及時與幼兒教師交換幼兒的信息,使雙方都能更及時、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到幼兒的發(fā)展狀況,從而采取適合的教育方式,提升雙方的家園共育意識,促進幼兒的健康成長。
其次,作為幼兒家長,要轉(zhuǎn)變在幼兒教育中家長是“配角”的思維模式,遵循陶行知“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在幼兒教育中做到多關(guān)注、多溝通、多實踐。幼兒最主要的成長環(huán)境是家庭,最初的老師就是家長,家長在幼兒教育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家長需要在家園共育中認識到自己的主導地位,注意跟孩子溝通的方式和技巧。陶行知先生認為生活影響教育,家長在孩子的溝通過程中要傾聽孩子的真實想法,尊重孩子的個人意愿,做到公平、客觀,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最后,幼兒教師能否開展好共育工作、能否與家長有效溝通、能否建立起家庭與幼兒園間的信任,關(guān)系著家園共育工作能否順利進行,也考驗著幼兒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因此,幼兒教師要與時俱進,不斷提升自我專業(yè)素養(yǎng),才能適應更豐富的家園教育內(nèi)容和要求。家園共育中,核心是幼兒,主導是家長,幼兒教師要尊重家長的意愿輔助教育幼兒。幼兒教師是“家”“園”間的一座橋梁,為幼兒教育在家園共育中能有效開展起著關(guān)鍵作用。
(2)創(chuàng)新家園共育新模式
陶行知先生倡導“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家園共育工作的開展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大家共同去維護和完善。幼兒園、幼兒教師和家長要在“教”“學”“做”中共同努力、齊心協(xié)力,并經(jīng)過長期的實踐去積累教育經(jīng)驗。傳統(tǒng)的共育模式已經(jīng)跟不上時代的發(fā)展,需要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革。
首先,可以在傳統(tǒng)家園共育模式的基礎(chǔ)上進行創(chuàng)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比如,將每學期開展的家長會改成家長座談會。傳統(tǒng)的家長會是以幼兒教師為主體,向幼兒家長報告每個幼兒的表現(xiàn)情況,而家長座談會是以每個家長為主,在座談會期間就自己的孩子發(fā)表觀點、各抒己見,大家一起探討育兒之方。幼兒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抱著學者的心態(tài),汲取家長的新思路,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模式。
其次,豐富原有講座沙龍的內(nèi)容。比如,在傳統(tǒng)講座沙龍的內(nèi)容中增加學前教育內(nèi)容,主要講述幼兒在園區(qū)中的一日活動,包括其中的規(guī)章制度和活動內(nèi)容。在向家長傳達幼兒信息的過程中,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誠,將幼兒的實際情況、具體案例進行表述,能讓家長更加深入的獲得幼兒發(fā)展信息和學習情況,并意識到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和自身的責任。
最后,幼兒園、幼兒教師、家長都要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利用生活中的互聯(lián)網(wǎng)平臺進行有效信息對接。幼兒園可以建立自己的微信公眾號,定期發(fā)布一些學校的活動安排、教學進程、學生風采等信息,讓家長的教育與學校同步;幼兒教師可以建立微信群,能與家長保持溝通,及時反饋幼兒的在園情況,共同踐行“生活即教育”的深刻理念。
(3)豐富家園共育的內(nèi)容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本質(zhì)上是教人求真,主張“生活即教育”,生活決定教育,教育與生活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guān)系。在家園共育的內(nèi)容上,要更加注重幼兒的內(nèi)心發(fā)展,從生活中去感悟幼兒的真實內(nèi)心,促進其健康成長。在一次活動中,筆者為幼兒和家長播放了一段家喻戶曉的小短片“給媽媽洗腳”。這是一段公益廣告,講述的是一位年輕母親在給自己的兒子講小鴨子的故事,講完后,母親去給孩子的奶奶端洗腳水洗腳,那個年幼的孩子看見了,便跑到衛(wèi)生間……當媽媽給孩子的奶奶洗完腳,回到自己的房間里時,發(fā)現(xiàn)兒子不見了,回頭一看,只見她的兒子正吃力地端著滿滿的一盆水,蹣跚地走過來童聲童氣地說:“媽媽洗腳。”媽媽欣慰地笑了。觀影過后,有的小朋友在媽媽耳邊悄悄附語“媽媽,你辛苦了”“媽媽我也想幫你洗腳”……此時的媽媽們?yōu)槎唐瑑?nèi)容動容,也為孩子的反饋動情。學校的教育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進入生活。所以,家園共育的內(nèi)容不要隨波逐流,而是要多關(guān)注幼兒的身心發(fā)展。
家園共育必須結(jié)合陶行知的教育理念來開展,才能獲得科學的、有效的教育成果。幼兒的大部分認知都是來自于生活潛移默化的影響。家園共育對幼兒的成長和發(fā)展至關(guān)重要,家園的彼此協(xié)作、共同努力才能充分發(fā)揮出教育的最大價值。與此同時,家長和幼兒教師在幼兒教育中要有效溝通、積極配合,共同完成家園共育的工作,才能真正促進幼兒身心成長。
參考文獻
[1]姚萌,畢圣男. 微信公眾平臺在幼兒園家園共育中的應用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04):156-157
[2]嚴潔.踐行陶行知“生活教育”促進幼兒發(fā)展[J].才智,2019(11):77
[3]蔡濟蓉.淺談幼兒園家園合作教育[J].課程教育研究,2020(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