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沈雪雅
在線教育以網(wǎng)絡為媒介,整合各類資源,構建新型教育體系。教師應以CBI(content-based instruction,以內容為依托)理論為導向,設定靈活多變的教學目標,研尋體驗式的課堂情境,開發(fā)對話互動的資源,解讀文本的文化價值,倡導多元化的評價機制。
基于網(wǎng)絡平臺的線上教學,教師應研究學生心理特征,以CBI 教學理念為抓手,合理安排教學內容,提高學習效率。我任教的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湖塘橋實驗小學英語教學組將每個教學單元分為三個版塊:課前預習、課中梳理、課后鞏固。布置預習任務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為第一課時Story time 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一,聽音模仿,初讀故事。CBI 強調浸潤式學習,只有學生真正感興趣,才能沉浸其中。以五年級下冊Unit 4 Seeing the doctor 為例,在線上教學前,首先,利用“一起作業(yè)網(wǎng)”讓學生跟讀單詞、跟讀文本,掌握單詞發(fā)音和語音語調。然后,利用小學生愛聽節(jié)奏歡快、旋律簡單的歌曲的特點,結合該課教學目標讓學生在熟悉的節(jié)奏中對文本內容有初步感知。同時,教師也可建議學生進行歌謠創(chuàng)編,真正獲得CBI 強調的程序性知識。
第二,phonics 悟學,激發(fā)興趣。除了課文預習,每周三次phonics 教學作為拓展預習的另一項任務,切實履行CBI 輔助式內容式教學。雖然自然拼讀滲透在我們平時的教學(課前三分鐘)中,但在線上教學中,教師的指導沒有平時便捷,因此我們設置了phonics 三步驟。第一步,利用“一起作業(yè)網(wǎng)”讓學生跟讀單詞,掌握音素發(fā)音,每個音素下都包含“聽音選擇、單詞平度、趣味拼寫、讀音歸類”四個版塊。第二步,利用小學生愛聽歌謠的特點,結合本年級教學進度布置phonics kids 歌謠跟唱任務。以五年級為例,當進度至Unit 4 時,自然拼讀的內容為雙字母組合sh 的發(fā)音。教師將視頻公布在“曉黑板”,讓學生在熟悉的節(jié)奏中對sh 的發(fā)音有初步感知,提升英語學習興趣。第三步,教師讓學生將預習成果(phonics 跟讀視頻)、上傳至“曉黑板”,有利于教師了解其預習情況。
教師通過查閱學生“曉黑板”預習情況,清楚地知道課文難點,從而在學生觀看完網(wǎng)課后,有針對性地補充。教師不僅要答疑,還要引導學生會閱讀,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內容式、輔助式的教學與CBI 理念吻合。
閱讀技巧——任務驅動,技法體驗。以五年級下冊Unit 4 Seeing the doctor(Story time 部分)為例,首先,教師批閱學生的預習任務單,并將其結果反饋至“曉黑板”。聲音洪亮、語調優(yōu)美的學生的作業(yè)被評為“優(yōu)秀”,可供其他學生學習;單詞朗讀正確但停頓意識薄弱的學生獲得點贊,期望他們取得更大的進步。然后,教師解答預習中遇到的問題,接著將講解音頻添加到“曉黑板”的通知一欄,該課主要是要求學生掌握幾個長單詞的正確朗讀方法,如medicine、headache。“曉黑板”強大的點評系統(tǒng)正是CBI 線上教學的最佳輔助。最后,結合微課所授內容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小學階段的閱讀答案基本都能在文中找到信息。以“Why does Mike have a toothache? What does toothache mean?”這兩個問題為例,教師需告訴學生不能憑主觀臆斷回答,而要帶著關鍵詞尋找。第一題Mike 的信息在書本后半部分,why 是詢問原因,說明答案應該在toothache 出現(xiàn)的文本前。而詞義猜測題不僅要結合上下文,還要看構詞法,由tooth 和can't eat,不難推測出單詞的意思。傳授正確的閱讀技巧是CBI 一直提倡的內容式教學。
寫作技巧——融合復現(xiàn),主線貫穿。在平時的寫作教學中,教師會指導學生審題、列提綱,組織語言,但線上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在空間上有距離感,故我們主要操練框架作文。首先,在布置作業(yè)的同時,我們會上傳作文難點講解。以Unit 2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Check-out 部 分)為例,“in+小區(qū)、on+馬路、by+交通工具=in/on a+交通工具、his father/mother 為第三人稱單數(shù)”均為本單元重難點,教師會將其錄制成音頻,上傳至“曉黑板”。其次,在批改后,教師會讓學生及時訂正,同時附帶寫作tips,如:加入頻度副詞,使語句更嚴謹;變換表達形式,使句式更豐富;加入連詞,使文章具有邏輯性;加入人物具體信息,使內容更充實。在二次批改后,教師會公布范文,基礎薄弱的學生可臨摹,基礎好的學生也可借鑒。
目前學生考試仍以筆試為主,書寫可以增進學生記憶。因此,教師合理布置線上線下作業(yè),以促進學生能力提升。在學校的精心組織下、在全校教師的全力配合下,網(wǎng)絡教學有條不紊地開展。一個多月來,我校五年級32 位教師利用梁溪名師在線、一師一優(yōu)課、譯林教育網(wǎng)、智慧樹、學堂在線等平臺組織教學,運用釘釘、“曉黑板”等作業(yè)工具,以及微信群聊、釘釘會議、QQ 群等互動交流渠道,完成線上教學、備課組研討達287 節(jié)次,涉及課程數(shù)量7 門(教學班10 個),參加線上學習的學生達473 人次。經(jīng)統(tǒng)計,僅梁溪名師平臺,五年級總計上線教師28 位,學生線上學習總人次468 人次。
針對在線教學的新模式,教師和家長都克服了很多困難。網(wǎng)課初期,同一班級的作業(yè)質量差距大,個別學生書寫潦草、格式不規(guī)范。據(jù)了解,我校有一半家長白天沒有時間監(jiān)督孩子,教師遠程教學鞭長莫及。后期我們采取了改進措施,學生各方面都有提升。
例如,作業(yè)分層,學以致用。依托課程標準、學生認知規(guī)律,設計有梯度、有彈性的作業(yè)。一類作業(yè)難度小,多為鞏固模仿類的作業(yè);二類作業(yè)增加思考題,要求學生掌握方法靈活運用;三類作業(yè)難度最高,考查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打破了傳統(tǒng)作業(yè)“一刀切”的局面,不同質與量的作業(yè),激發(fā)了學生的積極性。寫一類作業(yè)的學生從害怕做作業(yè)到超前提交,從應付作業(yè)到認真作答;寫二、三類作業(yè)的學生雖然作業(yè)量增多,但他們并沒有感覺負擔重,反而更樂于挑戰(zhàn)高難度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