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朗讀訓練是課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學生掌握和使用語言作不可或缺的手段。在朗讀中有效地創(chuàng)設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帶領他們展開想象,感悟文本中的美妙;帶領學生在朗讀時享受語言學習的樂趣,并通過朗讀學習提高他們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朗讀實踐;情境創(chuàng)設;課堂閱讀
一、 引言
朗讀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分析和理解,還能有助于學生加大詞匯和句子的積累量,并且增強他們的理解和表達的能力。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朗讀的方式將文本生動地再現(xiàn),使學生從中感受到美,引導他們展開想象,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學生的具象思維。朗讀訓練是課堂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學生掌握和使用語言作為工具和基礎學科不可或缺的手段。那么,怎樣才能將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朗讀教學變得更加有效呢?筆者試著淺談如下。
二、 創(chuàng)設情境,進入文本
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充分地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才能有效地調(diào)動他們的積極性,確保他們積極地大聲地加入到朗讀中來。其次,在朗讀中,引導學生進入文本的語境很有必要。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有很多描述自然風景的文章,教師應合理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以此激發(fā)學生大聲朗讀的欲望。
例如,在教授《黃河的主人》一課的過程中,筆者設計了以下教學片段。
師:課文一開始就寫了黃河滾滾……課文是怎么寫黃河的?請一位同學來讀一下。
學生讀。
師:黃河滾滾,氣勢濤濤,這里要讀出氣勢,再請一位同學試著讀一讀。
師:作者用三個詞來形容黃河,請同學們用筆圈畫出這三個詞。學生動筆畫出:“黃河滾滾”“萬馬奔騰”“濁浪排空”(出示課文原句)。
師:還有其他形容黃河的詞嗎?
學生找。出示:“黃河滾滾”“萬馬奔騰”“濁浪排空”“波浪滔滔”“驚濤駭浪”“洶涌的激流”“湍急的黃河”“險惡的風浪”。
師:課文哪幾個詞語來形容黃河的氣勢?學生說:黃河滾滾等。
師:哪幾個詞帶著感情色彩?
生:險惡的風浪。感覺黃河害怕;生:驚濤駭浪也讓人害怕。
師:哦,令人膽顫心驚。顫什么意思?心顫抖。
師:如果詩人李白會覺得險惡嗎?不會。他寫“黃河之水天上來……”,如果王之渙看到黃河,會寫“黃河遠上白云間……”。但是作者看到黃河卻覺得險惡。
該文描述了黃河的喧囂和河中的羊皮筏子。文章并沒有直接描述羊皮筏子,而是先寫下了黃河的險峻氣勢,試圖渲染黃河的險峻。筏子處于危險之中,乘客卻很平靜,凸顯出黃河主人的品格。筆者引導學生大聲朗讀并感受黃河的巨大,然后我播放了黃河的視頻,讓學生體驗了黃河的氣勢,感受到了黃河的威嚴。接著帶著自己的感受讀一讀。這部分內(nèi)容有效地創(chuàng)設了情境,將學生帶到黃河邊,有效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葉圣陶先生說:“多讀作品,多訓練語感,必將能駕馭文字?!崩首x既可以讓學生欣賞到祖國精妙的語言,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理解各種語言表達,學會用語言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從而培養(yǎng)語感。
三、 讀中想象,深入文本
大聲朗讀是課堂上常見的教師用來激發(fā)學生情緒的一種手段。小學語文教科書中有許多優(yōu)美的文章,有些文章應該用低沉、緩慢的語言朗讀,如《歌唱二小放牛郎》;有些文章應該用輕快、明朗的語調(diào)朗讀,如《珍珠鳥》;有些文章則需要根據(jù)情節(jié)的變化,用不同的心情來朗讀,如《你必須把這條魚放掉》。在教學時,教師可以使用朗讀來激發(fā)學生的內(nèi)心想象力,達到“以讀代講”的效果。例如,在文章《廬山的云霧》中,作者突出了云霧的千姿百態(tài)和瞬息萬變這兩個特點。教師讓學生在朗讀中想象云霧的變幻無常,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很容易激發(fā)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在教授《黃河的主人》一課時,筆者花了很多時間來引導學生大聲朗讀,設計了以下教學片段。
師:作者在黃河邊為什么有膽戰(zhàn)心驚的感覺?我們讀讀第一自然段。作者是如何寫出黃河的險惡?
生:筏子小。試著朗讀。
師評價:這樣一讀已經(jīng)小了。但還不夠小。小到怎樣程度?看也看不到。(出示課文中句子)
生1:如此小,如此輕,小小波浪就能將它吞噬。
生2:我的眼光被河心一個什么東西吸引住了。不知道是什么?小,所以,把它放在肆虐的黃河里,羊皮筏子看不清楚。
(出示: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還有人哩!不只一個,還有一個……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個人,這六個人就如在湍急的黃河上貼著水面漂流。)
師:你們覺得此時羊皮筏子小嗎?
生:小。
師:這只羊皮筏子很小,小到看不清。然而上面竟然還有人?六個人多還是少?少。但是在這里呢?多。為什么在這里多呢?因為他把羊皮筏子寫得很小。所以這里要讀出驚訝,驚奇。請學生試著讀好這一句。
師:你們會數(shù)人嗎?數(shù)一數(shù)。作者也是這么數(shù)的嗎?
生:不是。
師:是的,在黃河里,羊皮筏子里有幾個人看不清楚。要有情景感。聲音應該是?越來越重,越來越驚奇。它現(xiàn)在漂浮在水面上,你能看到嗎?看不見。只看見人,看不見筏子,這不是寫筏子嗎?為什么不寫筏子,寫六個人在水面漂。
(出示:這就是黃河上的羊皮筏子。)
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感受。這時,筆者再次播放了黃河筏子的視頻。體會“我”看到羊皮筏子的心情是:提心吊膽、驚訝、激動、興奮、吃驚。這時,筆者抓住了“一點點”和“啊”進行朗讀,感受到作者的擔憂,驚喜,體驗了黃河筏子的驚險刺激。朗讀是教師經(jīng)常用來激發(fā)學生情緒的一種手段。
四、 讀中感悟,升華文本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是課堂教學中最重要,最基本的部分。學生也喜歡生動的語文教學課程。那么如何有效地準備朗讀指導,課堂是否會活躍并達到預期的效果?那就要從最基本的朗讀做起。
《黃河的主人》一文,勇敢智慧贊美了羊皮筏子上的艄公的勇敢、鎮(zhèn)靜和智慧,克服了風雨浪潮,被稱為“黃河的主人”。引導學生朗讀揭示文本中心的關鍵句是文章的重點,即“他憑著勇敢和智慧、鎮(zhèn)靜和機敏,戰(zhàn)勝了驚濤駭浪,在滾滾的黃河上如履平地,成為黃河的主人?!崩斫膺@一點的關鍵是讓學生朗讀文本,幫助他們在朗讀創(chuàng)造的情境中,發(fā)揮想象力,感受黃河的洶涌和羊皮筏子上的驚心動魄。此處教學的難點在于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各部分與中心之間的聯(lián)系。為了突破重難點,筆者詳細研究了教科書。在讓學生自主朗讀感悟的基礎上,設計了以下教學片段。
感受乘客的從容和艄公的沉著(出示:第六自然段)。
師:“我”“艄公”“乘客”各有怎樣的表現(xiàn)?
生:他們說話,笑,享受美麗的風景。他們沒有絲毫的恐慌。
師:艄公值不值得大家信賴呢?要求學生朗讀課文中對艄公的正面描述并找到圈畫出依據(jù)。
師:那艄公會遇上怎樣的兇險?又怎樣化險為夷的呢?
(遇到了巨浪,艄公怎么辦?——破浪前行;如果遇到了險灘,艄公——鎮(zhèn)定地避開;如果遇到了漩渦,艄公——嫻熟地繞開。)
師:這是個鎮(zhèn)靜、勇敢的艄公,還是個怎樣的人呢?(技術和經(jīng)驗豐富,他知道如何避免危險,非常聰明和警覺。)
師:當他在海浪中行走時,他會怎么想?(是呀,他身系著乘客的安危)那么此時的你想對艄公說些什么呢?(他是黃河當之無愧的主人。)
在朗讀中,學生一次又一次地與文本中的意象相接觸,他們對作者的語言風格有了一些了解。這給學生更準確地理解文本打下了基礎。在這堂課中,讀貫穿始終并且方式多種多樣,但筆者最注重加入思考的自身感悟的朗讀。朗讀讓學生親自觸摸語言的魅力,并享受語言學習的興趣,更加意識到主角的勇敢,聰明,冷靜和警覺的品質(zhì)。
五、 結語
實踐充分證明:讓朗讀貫穿于語文課堂,能達到有效而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有效的朗讀不僅是語文學習的目標,也是小學生學習語言的必要手段。在小學閱讀教學中,朗讀教學有著不小的地位。在當前有效的課堂改革中,第一課的主要學習目標是正確、流利地朗讀文本;理解課文內(nèi)容。教師需要求學生在家里至少朗讀三次。最重要的是,當學生大聲朗讀時,教師必須明確朗讀標準,嚴格訓練,必要時可以進行范讀。第二課時的主要目標是在第一課時讀通、讀順的基礎上對文本進行良好的解讀;體會作者情感、內(nèi)化語言。這時筆者會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以讀代講,以讀促教,充分發(fā)揮他們在課堂上的主動性。讓我們帶領學生在放聲朗讀中感受到語言文字的魅力,得到語言學習的樂趣,并通過朗讀提高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堂最美不過書聲瑯瑯。
參考文獻:
[1]鄒健花.怎樣在閱讀教學中進行朗讀指導[J].商情,2013(38).
[2]周麗珍.試談小學語文朗讀教學[J].學周刊B版,2012(7).
[3]薛法根.教得集中 學得充分:《黃河的主人》教學實錄及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C刊,2018.
[4]易曼.“朗讀技巧”在語文教學應用中的行動研究——以A附小一年級四班為例[D].閩南師范大學,2018.
[5]張桂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之我見[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36).
[6]蘭香線.農(nóng)村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策略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24).
[7]馮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幾點思考[J].網(wǎng)絡導報:在線教育,2012(24).
作者簡介:朱憶蓮,江蘇省昆山市,江蘇省昆山市千燈鎮(zhèn)炎武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