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清 郭俊明*, 劉曉芳 白紅麗 向明武 白 瑋 段開嬌
(1云南民族大學,生物基材料綠色制備技術國家地方聯(lián)合工程研究中心,昆明 650500)(2云南民族大學,云南省高校綠色化學材料重點實驗室,昆明 650500)
鋰離子電池(LIBs)因工作電壓高、比能量大、壽命長、無記憶效應和無污染等優(yōu)點,在便攜式電子器件、電動汽車和儲能系統(tǒng)等領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為了實現(xiàn)LIBs的廣泛應用,增強正極材料的電化學性能是關鍵因素[1-3]。與其他商用正極材料LiCoO2、LiNi1/3Co1/3Mn1/3O2、LiFePO4等[4-6]相比,尖晶石型LiMn2O4具有成本低、儲量豐富、無毒、綠色環(huán)保和安全性能高等優(yōu)點,被認為是極具發(fā)展前景的正極材料之一[7]。然而,LiMn2O4的容量在高倍率循環(huán)條件下,特別是在高溫(55℃)時會嚴重衰減,限制了大規(guī)模應用[8]。研究表明,這些問題是由LiMn2O4正極材料的Jahn-Te11er效應、錳的溶解、氧缺陷等導致的[9-10]。
研究者采用了各種策略穩(wěn)定尖晶石型LiMn2O4正極材料的晶體結構,提高其電化學性能,包括離子摻雜、表面包覆、形貌控制和優(yōu)化合成方法等[11-15]。其中,元素摻雜取代LiMn2O4中部分Mn3+后,Mn的平均氧化價態(tài)提高到+3.5以上,可以有效抑制Jahn-Te11er效應。常見的摻雜離子有Ni2+、Mg2+、B3+、Co3+、Cr3+等[16-20]。B3+是一種重要的摻雜離子,其半徑(0.040 nm)小于 Mn3+離子半徑(0.072 nm),且B—O鍵鍵能(561 kJ·mo1-1)比Mn—O鍵鍵能(402 kJ·mo1-1)大,可以增強 LiMn2O4的結構穩(wěn)定性[21]。另一方面,通過表面包覆和單晶顆粒形貌控制可以降低LiMn2O4中Mn的溶解。Kim等[22]首先合成具有(111)、(110)和(100)晶面的單晶多面體 LiMn2O4結構,顯著降低了Mn的溶解,而(110)和(100)晶面取向與Li+的擴散通道相一致,有利于提高倍率性能和循環(huán)性能。本課題組曾采用一種成本低廉、反應時間少、節(jié)約能源的固相燃燒法成功合成了具有(111)、(110)和(100)晶面的多面體LiMn2O4正極材料,顯著降低了Mn的溶解,提高了材料的電化學性能[23-25]。
我們采用固相燃燒法在較低溫度和較短時間內快速制備出具有(111)、(110)和(100)晶面的單晶多面體LiMn1.94B0.06O4正極材料,詳細研究了B摻雜和形貌控制對尖晶石型LiMn2O4正極材料晶體結構、形貌和電化學性能等的影響,通過對材料的表征和性能測試可知,該材料有效抑制了Jahn-Te11er效應、增加了Li+離子擴散的通道,提高了材料在長循環(huán)過程中的高倍率和高溫電化學性能,為其在動力電池中的應用提供了科學依據。
以 Li2CO3、MnCO3、Ni(CH3COO)2·4H2O 和 H3BO3為原料(目標產物為30 g),按照LiMn2O4與LiMn1.94B0.06O4相應的化學計量比分別稱取原料,并置于聚四氟乙烯球磨罐中,外加質量分數(shù)5%的檸檬酸為燃料,以無水乙醇為介質在行星式球磨機上球磨混勻,經鼓風干燥箱80℃烘干后得到黃白色粉末狀樣品。然后稱取5.0 g黃白色粉末狀樣品于瓷坩堝中,放入預設溫度為500℃的馬弗爐中燃燒反應1 h,取出后自然冷卻至室溫并研磨得到黑色粉末樣品。再次稱取1.0 g黑色粉末樣品放入650℃馬弗爐中進行二次焙燒(6 h),取出冷卻、研磨得到最終產物LiMn2O4和LiMn1.94B0.06O4正極材料,分別標注為LMO和LMBO。上述所有操作過程均在空氣氣氛中完成。
采用X射線衍射儀(XRD,D8 ADVANCE,Bruker公司)研究產物的物相組成,CuKα輻射,波長為0.154 18 nm,掃描速度 12(°)·min-1,掃描范圍 10°~80°,工作電壓40 kV,工作電流40 mA,并用Jade 6軟件計算晶格參數(shù)。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QUANTA-200,美國FEI公司,15 kV)和高分辨率透射電子顯微鏡(HRTEM,JEM-2100,日本JEOL公司,200 kV)分別研究顆粒形貌和微觀結構,利用X射線光電子能譜(XPS,K-A1pha+,日本 U1vac-Phi公司)確認表面元素的化學組成和價態(tài)(C1s,284.8 eV)。
將活性物質(LMO和LMBO)、炭黑和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質量比8∶1∶1分別稱量于球磨罐中,加入適量的N-甲基-3-吡咯烷酮(NMP)溶劑,混合形成均勻的漿液。將制備好的漿料涂覆在鋁箔上,先在烘箱中80℃干燥4 h,將干燥的正極薄膜切成直徑16 mm的圓盤狀正極片,再放置真空干燥箱中120℃干燥12 h,其正極片的活性物質面載量約為1.0 mg·cm-2。以LMO和LMBO為正極,鋰箔為對電極,聚丙烯微孔膜(Ce1gard 2320)為隔膜,1 mo1·L-1LiPF6的碳酸乙烯、碳酸二甲酯和碳酸甲基乙酯混合溶液(三者體積比為1∶1∶1)為電解液,在充滿氬氣氣氛的真空手套箱(水、氧的體積分數(shù)均低于10-6)中組裝為CR2032型紐扣電池。采用武漢金諾電子有限公司CT2001A型Land測試系統(tǒng),在3.0~4.5 V電壓范圍內進行恒電流充放電測量。比容量根據活性材料質量進行換算(1C=148 mAh·g-1)。在電化學工作站(CHI604D)上進行循環(huán)伏安(CV)測試,電壓范圍為3.6~4.5 V。電化學阻抗譜(EIS)測試的頻率范圍為0.1 Hz~100 kHz,均在同一電化學工作站進行。
圖1為LMO和LMBO樣品的XRD圖。從圖中可以看出,這 2個樣品都有(111)、(311)、(222)、(400)、(331)、(511)、(440)、(532)、(533)和(522)10個特征衍射峰,沒有其他任何雜質衍射峰,與LiMn2O4的立方尖晶石結構(PDF No.35-0782)相對應,屬于立方對稱性的空間群,表明B的摻入沒有改變LiMn2O4固有的尖晶石結構,且2個樣品的衍射峰尖銳且半高峰寬窄,表明其結晶性好。表1為LMO和LMBO的晶胞參數(shù)。LMBO樣品的晶格常數(shù)和晶胞體積數(shù)值都明顯小于LMO樣品,這歸因于B3+的半徑小于Mn3+的半徑,B—O鍵鍵能比Mn—O鍵鍵能強,因此晶格常數(shù)會變小,晶胞體積會收縮,可以起到穩(wěn)定尖晶石型LiMn2O4結構的作用[21]。同時,LMBO中的I(400)/I(111)和I(440)/I(111)的衍射峰強度比值分別為0.446和0.202,均大于LMO的0.317和0.158,表明B摻雜促進了(400)和(440)晶面的優(yōu)先生長。由于(400)和(440)晶面與(100)和(110)晶面的取向相一致,因此B摻雜有利于提高LiMn2O4正極材料的倍率性能[22]。
圖1 LMO和LMBO樣品的XRD圖Fig.1 XRD patterns of LMO and LMBO samp1es
表1 LMO和LMBO樣品的晶胞參數(shù)Table 1 Cell parameters of LMO and LMBO samples
圖2a和2b分別為LMO和LMBO的SEM圖,由圖可知,其晶粒形貌均為具有(111)、(110)和(100)晶面的單晶多面體。圖2b插圖中標注了單晶多面體LMBO的晶面。LMBO樣品顆粒尺寸在160~350 nm之間,小于LMO的顆粒尺寸(200~450 nm)。為了進一步觀察LMBO樣品的微觀形貌,對其進行了TEM測試,結果如圖2c~2e所示。從圖2c中可以看出LMBO晶粒為多面體形貌,尺寸在200~330 nm之間,與上述SEM圖相符合。其晶格條紋之間的距離為 0.479 nm,對應于尖晶石型LiMn2O4的(111)面(圖2d)。從LMBO樣品的選區(qū)電子衍射(SAED)花樣中可以清楚地觀察到規(guī)則且明亮的斑點(圖2e),這些衍射斑點歸屬于立方尖晶石LiMn2O4的(111)、(311)和(511)晶面,且晶帶軸為[011],表明LMBO屬于單晶結構且具有高結晶性。
圖2 (a)LMO和(b)LMBO的SEM圖;LMBO的(c)TEM圖、(d)對應的HRTEM圖及(e)SAED圖Fig.2 SEM images of(a)LMO and(b)LMBO;(c)TEM image,(d)corresponding HRTEM image and(e)SAED pattern of LMBO
圖3 LMBO樣品的XPS譜圖Fig.3 XPS spectra of LMBO
如圖3所示,利用XPS對LMBO樣品的元素價態(tài)分布及B摻入對Mn3+相對含量的影響進行了研究。LMBO的XPS全譜圖表明Li、Mn、O和B元素的存在(圖3a)。從圖3b可以看出,B1s結合能為192.28 eV,對應于B3+離子[26]。由圖3c的Mn2p3/2擬合譜圖可知,Mn3+和Mn4+的相對含量分別為48.99%和51.01%,而理論上LiMn2O4中的Mn3+和Mn4+離子的相對含量應均為50%,表明B3+離子已經摻雜取代了部分Mn3+位置,使得Mn3+的相對含量降低。另外,由XPS譜圖計算出LMBO樣品的平均化合價為+3.52,大于LiMn2O4的理論平均化合價+3.5,說明B摻雜的LMBO有效抑制了Jahn-Te11er效應,提高了材料的結構穩(wěn)定性。
圖4a為LMO和LMBO樣品在1C下的首次充放電曲線,由圖可知,2個樣品均具有2對充放電平臺,對應于鋰離子2步脫/嵌過程。圖4b展現(xiàn)了不同電流密度下2個電極的倍率能力。隨著電流密度從1C增加到10C,電極的放電容量逐漸減小,尤其是在5C、8C和10C的高倍率下,容量衰減最為明顯,但LMBO比容量顯著高于LMO,展現(xiàn)出更佳的倍率性能。當倍率再次恢復到1C時,2個電極的放電比容量基本恢復到最初1C時的容量,說明2個電極均具有良好的電化學可逆性。圖4c為LMO和LMBO電極在1C、室溫下的電化學循環(huán)性能,由圖可知,2個電極首次放電比容量均達到122.0 mAh·g-1左右,循環(huán)2 000次后,LMBO的比容量和容量保持率稍高,但差別較小,這是由于LMO和LMBO都具有獨特的多面體結構,因此在較小倍率下表現(xiàn)出相似的電化學性能。然而隨著充放電倍率的增加,LMBO的比容量和容量保持率與LMO相比出現(xiàn)顯著的差異。在5C下,LMBO樣品的首次放電比容量為110.3 mAh·g-1,高于LMO 的95.2 mAh·g-1(圖 4d)。當倍率為10C時,LMBO首次放電比容量為103.0 mAh·g-1,循環(huán)2 000次后,其循環(huán)保持率仍維持在57.7%,明顯高于LMO首次放電比容量(70.0 mAh·g-1,44.3%的容量保持率,圖4e)。特別是在15C高倍率充放電時(圖4f),LMBO仍然能達到較高的首次放電比容量(67.1 mAh·g-1)而LMO降至40.6 mAh·g-1,循環(huán)1 500次后,LMBO保持較高的容量保持率(46.2%),LMO的比容量僅僅只保留了16.0 mAh·g-1。這是由于B3+的摻入抑制了Jahn-Te11er效應及單晶多面體形貌降低了Mn的溶解,穩(wěn)定了其結構,從而改善高倍率性能和循環(huán)穩(wěn)定性。
圖4 LMO和LMBO樣品在1C下的(a)首次充放電曲線和(b~g)在不同溫度和不同倍率下的循環(huán)性能Fig.4 (a)Initia1 charge-discharge curves at 1C and(b~g)cyc1ic performances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rates of LMO and LMBO samp1es
圖4g是55℃、1C下2個電極的高溫充放電性能圖,從圖中看出LMO樣品有相對較弱的高溫循環(huán)性能,其首次放電比容量為123.4 mAh·g-1,而LMBO樣品的首次放電比容量為125.2 mAh·g-1,高于25℃條件下的比容量,這是高溫引起更快的Li+擴散所致[27],表明了LMBO樣品具有良好的高溫性能,這是由于B摻雜和形成的單晶多面體,穩(wěn)定了尖晶石型LiMn2O4的結構且增加了Li+的擴散通道。
為了解LMO和LMBO樣品的結構穩(wěn)定性,對其循環(huán)前后的極片進行了XRD測試,從圖5a和5b中可以看出,除了鋁箔集流體產生的A1峰外,2個樣品在循環(huán)前后都清晰地顯示出尖晶石LiMn2O4的特征衍射峰,但經過2 000次循環(huán)后,LMO和LMBO的衍射峰強度不同,LMBO樣品衍射峰強度基本不變,而LMO衍射峰強度顯著減弱,表明B摻雜穩(wěn)定了尖晶石型LiMn2O4的晶體結構。對循環(huán)后的2個樣品進一步進行SEM測試(圖5c和5d)可知,LMO樣品在循環(huán)2 000次后晶體顆粒形貌變得相對模糊,而LMBO中仍能清晰地看出多面體形貌,且顆粒大小分布較均勻,說明LMBO結構較穩(wěn)定,基本沒有發(fā)生結構的破壞或者坍塌,這與循環(huán)后的XRD結果一致。
圖5 LMO和LMBO樣品(a、b)在10C循環(huán)前后的XRD圖和(c、d)在10C循環(huán)2 000次后的SEM圖Fig.5 (a,b)XRD patterns before and after 2 000 cyc1es at 10C and(c,d)SEM images after 2 000 cyc1es at 10C of LMO and LMBO
圖6a和6b分別為LMO和LMBO電極在10C下循環(huán)前和循環(huán)后的CV圖,掃描速率為0.1 mV·s-1。循環(huán)前2個樣品曲線都表現(xiàn)出2對明顯的氧化還原峰,對應于鋰離子電池中的2步脫/嵌過程,峰面積和峰電流基本一樣,表明2個樣品的首次放電比容量相近,該結果與1C下2個樣品的首次放電比容量基本相同。在10C循環(huán)2 000次后,LMO和LMBO電極的峰面積均減小,但LMBO峰面積和峰電流比LMO的大,且峰電位差較小,表明LMBO電極具有較高的比容量、較小的極化和較好的循環(huán)可逆性。圖6c和6d為對LMO和LMBO進行的一系列不同掃描速率的CV測試。根據峰值電流(ip)與掃描速率的平方根(v1/2)的擬合線性關系(圖6c和6d左上方的插圖),2個樣品的Li+擴散系數(shù)(DLi+)按Rand1ese-Sevcik公式計算(25℃)[28-29]:
圖6 LMO和LMBO樣品(a、b)在循環(huán)前后的CV圖以及(c、d)在不同掃速下的CV圖和擴散系數(shù)Fig.6 CV curves of LMO and LMBO samp1es(a,b)at a scan rate of 0.1 mV·s-1before and after 2 000 cyc1es at 10C,and(c,d)at different scan rates
其中,ip表示峰值電流密度(A),n表示電荷轉移數(shù)(n≈1),cLi+表示Li+在電極中顯示的體積濃度(0.023 78 mo1·cm-3,由 4.3 g·cm-3的理論密度計算而得),A為電極表面積(2.01 cm2),DLi+表示Li+擴散系數(shù)(cm2·s-1),v表示掃描速率(V·s-1)。通過計算得出LMBO的DLi+值為2.74×10-11cm2·s-1,大于LMO的DLi+值(1.94×10-11cm2·s-1),說明LMBO樣品提高了鋰離子在尖晶石型LiMn2O4晶格中的擴散速率,這與其具有高倍率性能和較好的循環(huán)性能相一致。
為了研究LMO和LMBO電極循環(huán)前后電阻的變化及動力學,對其進行EIS測試。如圖7a和7b所示,所有的Nyquist圖在中高頻區(qū)域都是一個半圓,在低頻區(qū)域都是一條傾斜的線。半圓一般與鋰離子通過SEI膜進行擴散遷移的過程和電荷傳遞的過程相關,而傾斜線反映了Li+在電極中擴散的Warburg阻抗[30]。圖中相應的等效電路圖是通過Zview軟件擬合得到(圖7a、7b中插圖),該等效電路包括電解液的歐姆電阻(Rs)、電荷轉移電阻(Rct)、雙層電容(CPE1)和Warburg阻抗(Zw)。LMO和LMBO樣品循環(huán)前的Rct分別為137.5和124.3 Ω,兩者數(shù)值相差較小,2 000次循環(huán)后,2個樣品的Rct值分別增大到291.1和126.7 Ω,兩者數(shù)值相差較大,可以看出LMBO相對LMO具有較低的Rct值,且循環(huán)后電阻變化較小,說明LMBO電極具有更快的電荷轉移速率和更優(yōu)異的倍率性能,這是由于B摻雜和多面體形貌提高了材料的結構穩(wěn)定性和鋰離子傳輸速率。此外,對2個電極進行了不同溫度下EIS測試(圖7c和7d),根據公式計算得到電極的表觀活化能(Ea)[31-32]:
式中i0為交換電流(A),R為氣體常數(shù)(8.314 J·mo1-1·K-1),T為絕對溫度(K),n為電子轉移數(shù)(n≈1,對于LiMn2O4),F(xiàn)為法拉第常數(shù)(96 484.5 C·mo1-1),Rct為電荷轉移阻抗(Ω),A為與溫度無關的常數(shù)。結合上述式2、3可知,Ea可以表示為Ea=-Rk1n10,其中k為擬合線斜率(圖7c、7d中插圖)。計算可得LMBO電極的Ea(26.45 kJ·mo1-1)小于 LMO電極的Ea(30.24 kJ·mo1-1),說明LMBO具有較低的反應能壘,使鋰離子在充放電過程中具有較快的遷移速率,進一步證明了LMBO具有較好的電化學性能。
圖7 LMO和LMBO樣品(a、b)在循環(huán)前后的EIS圖以及(c、d)在不同溫度下的EIS圖和活化能Fig.7 (a,b)EIS spectra of LMO and LMBO before and after 2 000 cyc1es at 10C,and(c,d)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采用固相燃燒法成功合成了具有(111)、(110)和(100)晶面的單晶多面體LiMn1.94B0.06O4正極材料。研究發(fā)現(xiàn),B摻雜促進了(440)和(400)晶面的優(yōu)先生長,形成了高暴露(111)晶面及少部分(110)和(100)晶面的單晶多面體LiMn1.94B0.06O4晶粒,降低了Mn的溶解和提供了更多的鋰離子擴散通道。在10C下,LiMn1.94B0.06O4的首次放電比容量為 103.0 mAh·g-1,2 000次循環(huán)后,表現(xiàn)出較好的容量保持率57.7%;在15C時,LiMn1.94B0.06O4仍然保持了67.1 mAh·g-1的首次放電比容量,1 500次循環(huán)后,仍能維持46.2%的容量保持率;在1C、55℃下,初始放電比容量為125.2 mAh·g-1,250次循環(huán)后,容量保持率 61.1%。此外,CV和EIS測試結果表明,LiMn1.94B0.06O4具有較高的 Li+擴散系數(shù)(2.74×10-11cm2·s-1)和較低的表觀活化能(26.45 kJ·mo1-1)。表明摻雜B制備的單晶多面體LiMn1.94B0.06O4正極材料可以有效抑制Jahn-Te11er效應和減小Mn的溶解,穩(wěn)定材料的晶體結構,提高倍率性能和循環(huán)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