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一體化是當前數學課程教學的重要趨勢,選題基于此,首先分析了義務教育一體化的理論基礎,從學段銜接與校際聯動兩個層面總結了義務教育一體化的要點,繼而就如何從義務教育一體化出發(fā)推動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對策,包括健全課程體系、創(chuàng)新教學體系、完善評價體系、構建研訓體系等。
關鍵詞:義務教育一體化;小學數學;教學
一、 引言
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數學課程則是義務教育的重點、難點。一方面,數學課程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嚴密的邏輯性以及廣泛的應用性,對學生的學習要求較高;另一方面,當前的數學教學存在很大的不足,難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從義務教育一體化的角度出發(fā),推行新的教學模式,就成為當前的重點任務。
二、 義務教育一體化理論基礎與要點
(一)義務教育一體化理論基礎
義務教育一體化是當前的熱點內容,從不同的角度來看,義務教育一體化有著不同的內涵的指向。比如,從城鄉(xiāng)教育協同的角度來看,義務教育一體化指城鄉(xiāng)義務教育的協同發(fā)展,而從學段銜接的角度來看,義務教育一體化指將義務教育視作一個整體,注重學段間的銜接。義務教育一體化有著深刻的理論基礎,首先,最近區(qū)發(fā)展理論。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由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Lev Vygotsky)于20世紀30年代提出,也稱潛在發(fā)展區(qū)理論,是研究兒童發(fā)展與教育心理的理論。從維果茨基對最近發(fā)展區(qū)的解讀來看,最近發(fā)展區(qū)的內涵可以概括為“一段距離”,即兒童獨立解決問題時所顯示出來的發(fā)展程度與兒童在有人指導或有同伴幫助時所顯示出來的發(fā)展程度之間的距離。其次,協同教育理論。協同教育理論以發(fā)揮不同系統對教育的促進作用為目標,是拓展教育主體,深化教育質量的重要理論。
(二)義務教育一體化要點
從義務教育一體化的內涵來看,義務教育一體化的要點主要有兩點:首先,強化小初銜接。小初銜接是一項整體性的工作,指小學教育與初中教育的全面整合。國家層面關于教育銜接的界定最早可以追溯到1996年頒布的《關于現行高中數學英語兩學科教學內容和初中義務教育課程改革方案銜接處理意見的通知》,其中“銜接”指的是初中、高中兩個獨立學段同一學科的過渡與鏈接,這為理解小初銜接的內涵提供了標準化的解釋。其次,注重校際聯動。當前,課程教學多以學校為陣地、以班級為單位,教學資源相對分散,同一區(qū)域內的各學校缺乏密切的交流,也未能形成有效的資源共享機制,制約了課程教學中的協同作用。校際聯動以同一區(qū)域的學校為主體,在推動特色課程教學改革中具有突出的優(yōu)勢。各學校教學資源有著很大的差異性,校際聯動能夠有效引導資源豐富的學校向資源不足的學校傾斜,在最大限度提高資源利用效果以及促進課程教學均等化中均有著重要的意義。
三、 義務教育一體化視角下的小學數學教學對策
(一)健全課程體系
課程是教學活動的物質基礎,根據現行的課程管理體制,小學數學課程主要由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三個部分構成,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有別,學校在校本課程開發(fā)中具有很大的自主權,這使得校本課程能夠突破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內在的局限性,具備更為多元的呈現形態(tài)以及更為豐富的課程容量。對此,學校要以校本課程的開發(fā)為重點,健全課程體系。首先,組建校本課程開發(fā)隊伍。校本課程開發(fā)的系統性、長期性、復雜性,決定了開發(fā)工作不可由某一位或某幾位教師完成,必須有完善的組織機構和嚴密的分工措施。學校要從學生的學情出發(fā),設置以副校長牽頭的校本課程開發(fā)與實踐小組,吸收全體數學教師作為小組成員。其次,加強新型課程資源開發(fā)。線上教學對課程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課程資源無法滿足線上教學的需求。教師既要重視線上課程資源的開發(fā)與應用,也要具備網絡資源發(fā)掘的能力。與線下資源相比,網絡資源的優(yōu)勢在于海量性、共享性、即時性,而劣勢則在于資源質量泥沙俱下,需要教師有一定的甄別能力。教師要結合線上教學中資源不足的實際問題,加強網絡資源,特別是時效性比較強的網絡資源的發(fā)掘力度,形成契合課程教學需求的資源庫,為線上教學活動的深入實施提供資源保障。
(二)創(chuàng)新教學體系
義務教育一體化既為小學數學教學指明了方向,也對小學數學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需要從以下三點來創(chuàng)新教學體系:首先,推動資源共享。從全面質量管理的角度出發(fā),加強校際合作與聯動,推動教育教學資源共享。其次,線上線下融合。21世紀以來,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不斷深入,成為推動教學變革的重要力量,而網絡教學則是教育信息化時代的教學新形態(tài),在輔助課堂教學中發(fā)揮著非常突出的作用。作為新興的教學方式,網絡教學的優(yōu)勢不僅僅體現在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與教學形態(tài)的變革上,更使得教學資源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凸顯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有利于個性化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對此,要做好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的融合,打造混合式教學模式。最后,做好學段銜接。學段銜接是義務教學一體化的重要內容,其中,尤以小初銜接占據主要地位?!靶〕酢敝感W、初中兩個學段,二者均為義務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延續(xù)性的角度來看,初中教育以小學教育為基礎,具有明顯的承接關系,但二者在教育環(huán)境、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評價等多個維度又存在顯著的差異。由此導致的結果便是初中教育與小學教育之間存在一條隱形的“隔離”帶。對此,要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實施過程、教學評價、師生觀念、課內課外等角度做好小初銜接的工作。
(三)完善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是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反饋、調節(jié)教學活動的作用,在推動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中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義務教育一體化對教學評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要從以下兩個層面來完善評價體系:首先,豐富教學評價的層次。以往的教學評價多為針對學生的評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義務教育一體化視角下的教學評價,不僅要重視學生評價,也要重視教師評價和課程評價。對此,學校要從教學管理的角度出發(fā),做好教師評價與課程評價工作,根據數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設計全面、系統且具有操作性的評價指標體系,組織專業(yè)化的考核評價人員對教師的教學活動以及課程教學的整體質量開展評價,從宏觀層面把握數學課程的教學情況。其次,拓展教學評價的主體。一直以來,小學數學教學評價均存在評價主體單一的問題。建構主義理論將學生視作課程學習的主人,而當前的教學評價則僅僅將學生視作被評價的對象,不利于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也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反思意識。因此,要拓展評價主體,將學生納入評價主體中,鼓勵學生開展自主評價、互相評價、小組評價,同時,也要允許學生對教師的教學活動開展評價。評價體系的建設能夠更好地實現義務教育一體化目標。
(四)構建研訓體系
研訓一體化是義務教育課程教學深入開展的重要保障,其中,“研”指教研、科研,“訓”指師訓、干訓,研訓一體化指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協同開展。研訓一體化對小學數學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借助研訓一體化,能夠有效突破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點問題、難點問題,強化教學研究對課程教學的輔助作用;另一方面,教師在研訓一體化中能夠得到教學能力的發(fā)展。對此,要從以下幾點出發(fā),構建研訓體系。首先,加強教研組建設。教研組是研訓一體化的組織依托,學校要從數學教學的現狀出發(fā),加強教研組建設,健全教研組的組織機構以及活動機制,做好教研組教研活動的考核。其次,加強教研投入。研訓一體化以教研活動為基礎,力圖以教研活動來達成師資隊伍培訓的目標。對此,學校要加強教研投入,從數學課程教研活動的實際需要出發(fā),為教研組提供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以及相應的配套設施,提升教研活動的效能與價值。最后,創(chuàng)新師資隊伍培訓方式。在利用好教研組師資培訓作用的基礎上,推行教師結對制度,將新入職的數學教師與經驗豐富的老教師結對。如此,既能發(fā)揮老教師對新入職教師的引導、幫助作用,也有助于新入職教師將新的教學思想、新的教學方法傳授給老教師,從而實現師資隊伍的整體發(fā)展。
(五)加大硬件軟件投入
很多學校在落實小學數學教學工作時都存在資源投入不足的問題,雖然可以滿足傳統的義務教育需求,但是在近幾年發(fā)展義務教育一體化的過程中,整體資源的利用還是達不到新時期教育改革的要求。我國法律明確規(guī)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很多經濟落后的區(qū)域在發(fā)展當中沒有投入足夠的硬件和軟件,制約了義務教育一體化的發(fā)展。部分小學數學知識內容相對來說比較抽象,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難度,所以就需要借助更多的硬件和軟件將數學知識內容具體化。從現實的情況來看,國家在小學生義務教育一體化發(fā)展方面已經制定了相關政策,并且義務教育政策得到了全面落實。但是在持續(xù)發(fā)展當中,各級政府在資金投入方面存在偏差,導致部分學校的教育財政經費投入不足,缺乏教學必備的硬件和軟件。在新時期建設發(fā)展當中,學校在組織小學數學教學時就需要給學生提供必備的硬件資源,同時還需要結合現代信息化發(fā)展的需求創(chuàng)建線上教育平臺,引導小學生通過線上學習的方式掌握多元化的數學學習方法。學校在投入軟硬件時,要結合義務教育一體化和小學數學課程的特點,在給學生提供與數學學習相關的學習工具時,還要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教學的優(yōu)勢,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運用,達到優(yōu)質資源共享的目標。
(六)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隊伍建設對于當下時期的教學來說尤為重要,尤其是在改變教學模式的情況下,教師要明確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引導其利用正確的方法掌握數學知識要點。盡管很多學校都在逐步完善師資隊伍,但是部分教師對于義務教育一體化缺乏了解,影響了最終的教學效果。在優(yōu)化小學數學教學效用時,首先,教師需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明確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強化對于義務教育一體化發(fā)展的重要作用。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致力于成為優(yōu)秀教師,以數學課程教學內容的呈現為主,彌補自身在教學當中的短板,為小學生數學學習水平的提升提供人才支撐。其次,學校需要針對小學數學教育工作的開展組織教師開展專業(yè)培訓,讓其在備課的過程中學習新的教育方法,找到與小學數學課程教學更加契合的教學形式。在信息高度發(fā)達的時代,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整合多樣化的教育資源,將存在聯系的數學章節(jié)知識相互結合,促使小學數學教學水平在義務教育一體化發(fā)展當中可以不斷得到提升。最后,學??梢砸M高水平專業(yè)人才,拓寬師資引入渠道,以義務教育一體化作為背景,讓教師在實施小學數學教學工作的同時,可以不斷提高自身的知識素養(yǎng),引導小學生拓展延伸數學知識內容。
四、 結語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我國義務教育進入了新的階段,而一體化則是當前義務教育的主要趨勢。義務教育一體化不僅有著深刻的理論基礎,更有著巨大的現實價值,是提升義務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路徑。對此,必須深刻認識到義務教育一體化的作用,并從課程體系、教學體系、評價體系以及研訓體系等角度采取好措施。
參考文獻:
[1]吳剛平.校本課程開發(fā)[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
[2]劉孝華.小升初過渡期間情景變化及其教育建議[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1.
[3]余勝泉,路秋麗.網絡環(huán)境下的混合式教學:一種新的教學模式[J].中國大學教學,2005(10):50-56.
[4]徐輝.中小學研訓一體化研究[D].延安:延安大學,2016.
作者簡介:
章楠,江蘇省昆山市,昆山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中華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