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培
(北京市朝陽區(qū)雙橋醫(yī)院,北京 100020)
2 型糖尿病患者多為35 ~40 歲的患者。此病患者的主要臨床癥狀為乏力、多飲、多食、多尿、身體消瘦等。此外,有部分此病患者的臨床癥狀并不明顯。2 型糖尿病患者若接受不到及時的治療,可發(fā)生多種并發(fā)癥。鹽酸二甲雙胍是臨床上治療2 型糖尿病的常用藥。但用鹽酸二甲雙胍治療2型糖尿病的效果并不理想。格列美脲是第三代磺酰脲類長效抗糖尿病藥[1]。在本次研究中,筆者主要探析為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格列美脲實施治療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 月期間北京市朝陽區(qū)雙橋醫(yī)院收治的80 例患者。其納入標準為:1)其病情被確診為2 型糖尿病。2)對本次研究中使用的藥物過敏。其排除標準為:1)合并有感染性疾病。2)有乳酸中毒史。3)處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將這些患者隨機平均分為Matched 組和Research 組。在Matched 組患者中,有男24 例,女16 例;其年齡為42 ~75 歲,平均年齡為(58.3±5.1)歲。在Research 組患者中,有男23 例,女17 例;其年齡為41 ~72 歲,平均年齡為(57.4±4.8)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相比,P >0.05,具有可比性。
為對照組患者使用鹽酸二甲雙胍片進行治療。鹽酸二甲雙胍片的用法為:口服,0.5 g/ 次,1 次/d,于餐后半小時內服用,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為其調整用藥量,保證每天治療的最大劑量≤2 g。為Research 組患者使用格列美脲片進行治療。格列美脲片的用法為:口服,2 mg/ 次,3次/d,于餐后半小時內服用,可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為其調整用藥量,保證每天治療的最大劑量≤8 mg。兩組患者持續(xù)接受治療4 周為一個療程,共治療3 個療程[2]。
實施治療后,觀察Matched 組患者與Research 組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餐后2 h 血糖的水平及不良反應(惡心、嗜睡、腹脹、皮疹等)的發(fā)生率。
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均采用SPSS 19.0 統計軟件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 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實施治療前,Matched 組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為(9.71±1.08)mmol/L,餐后2 h 血糖的水平為(13.06±1.37)mmol/L;Research 組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為(9.78±1.28)mmol/L, 餐 后2 h 血 糖 的 水 平 為(13.28±1.42)mmol/L;兩組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及餐后2 h 血糖的水平相比,P >0.05。實施治療后,Matched 組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為(5.83±1.36)mmol/L,餐后2 h 血糖的水平為(8.82±1.17)mmol/L;Research 組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為(3.84±1.29)mmol/L,餐后2 h 血糖的水平為(5.59±1.21)mmol/L;Research 組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及餐后2 h 血糖的水平均低于Matched 組患者,P <0.05。
實施治療后,在Matched 組患者中,出現惡心的患者有5 例,出現嗜睡的患者有2 例,出現腹脹的患者有4例,出現皮疹的患者有3 例,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35%(14/40);Research 組患者中,出現惡心的患者有2 例,出現腹脹的患者有2 例,出現皮疹的患者有1 例,其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為12.5%(5/40);Research 組患者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低于Matched 組患者,P <0.05。
目前,臨床上對2 型糖尿病患者常使用鹽酸二甲雙胍進行治療[3]。但有部分患者使用鹽酸二甲雙胍進行治療的效果并不理想。格列美脲是一種第三代磺酰脲類長效抗糖尿病藥。此藥可與人體胰腺β- 細胞表面的磺酰脲受體相結合,隨后與ATP 敏感性鉀通道(KATP)相耦連,促使KATP 關閉,進而促使胰腺分泌胰島素。需要注意的是,在為2 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格列美脲進行治療期間,臨床醫(yī)師需嚴密監(jiān)測其血糖的水平[4-5]。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實施治療前,Matched 組患者與Research 組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及餐后2 h 血糖的水平相比,P >0.05。實施治療后,與Matched 組患者相比,Research 組患者空腹血糖的水平、餐后2 h 血糖的水平及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均較低,P <0.05。
綜上所述,用格列美脲治療2 型糖尿病的效果顯著,可改善患者血糖的水平,且具有較高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