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春紅,楊明濤
(京東中美醫(yī)院,河北 三河 065200)
目前,進行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是臨床上救治急危重癥患者的常用手術。由于急危重癥患者多存在低血壓、血容量不足及休克等情況,部分患者還可出現(xiàn)較為嚴重的焦躁不安等不良情緒,故其對穿刺置管的依從性較差,對其進行穿刺置管的難度與風險均較高。近年來,床旁超聲技術在靜脈穿刺置管領域的應用范圍逐漸拓寬。該技術可對穿刺置管的過程進行實時觀察和引導,可明顯提高穿刺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降低患者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1]。本文以2017 年9 月至2019 年1 月期間在京東中美醫(yī)院重癥監(jiān)護室(ICU)接受治療的120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對這類患者進行床旁超聲引導下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的臨床效果。
選擇2017 年9 月至2019 年1 月期間在京東中美醫(yī)院ICU 接受治療的120 例患者為研究對象。在這120 例患者中,有男性67 例,女性53 例;其年齡為41 ~69 歲,平均年齡(44.8±4.5)歲;其中,有68 例重癥心力衰竭患者,有30 例尿毒癥患者,有22 例由顱腦外傷導致昏迷的患者。
對這120 例患者均進行床旁超聲引導下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選用Sonosite Micro Maxx 便攜式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對患者進行床旁超聲引導,超聲探頭的頻率為7.5 Hz。在進行穿刺置管前,設定好超聲診斷儀的參數(shù),調節(jié)好其圖像深度、彩色框與增益。將超聲診斷儀推到患者的床旁。協(xié)助患者取仰臥位,將頭部略向左偏,并向后仰30°,最大限度地裸露頸部。用超聲探頭掃描探查患者的頸部,確定其頸內靜脈的解剖位置、走向、寬度及血流狀況等,選擇最適宜的穿刺位點。對穿刺部位進行常規(guī)的消毒鋪巾,用裹有消毒護套的探頭對該部位進行掃查。對穿刺位點周邊的皮膚進行局部浸潤麻醉,將進針點和探頭邊緣的距離保持在0.5 ~1.0 cm,將進針方向與探頭保持在同一個水平面上,使穿刺針與皮膚表面的夾角呈約30°。嚴格按照預設的穿刺位點、方向與深度進針,在超聲實時引導下將穿刺針刺入患者的頸內靜脈內,將導絲沿針頭送入其血管內,然后退出穿刺針。用擴張器沿導絲對皮膚及靜脈穿刺口進行擴張后,退出導絲,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將3 ml 的肝素鈉(濃度為100 U/ml)注入導管內。將導管固定在適當?shù)牟课唬脦镜臒o菌敷貼覆蓋穿刺位點。在完成穿刺置管后,確定導管是否位于患者的靜脈內、其是否出現(xiàn)氣胸及胸腔積液等并發(fā)癥。
觀察這120 例患者穿刺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進行穿刺置管的時間和術后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情況。
在這120 例患者中,有114 例患者一次性穿刺置管成功,其一次性成功率為95.0%(114/120)。有6 例患者因存在頸內靜脈解剖變異而無法進行穿刺置管。這120 例患者進行穿刺置管的時間為26 ~47 s,平均時間為(35.8±14.9)s。術后,這120 例患者均未出現(xiàn)血胸、氣胸及血腫等并發(fā)癥。
以往臨床上在對患者進行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時,主要是利用其體表的解剖標志對其靜脈進行定位,穿刺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較低,且患者易發(fā)生血氣胸、動脈損傷及血腫等并發(fā)癥?;颊呷舸嬖谛呐K驟停、心肺功能衰竭及頸部解剖結構異常等現(xiàn)象,對其進行頸內靜脈置管的難度可進一步增加,甚至可在為其穿刺置管的過程中誘發(fā)危及其生命的嚴重并發(fā)癥。
近年來,國內外相關的研究發(fā)現(xiàn),人體左右側頸內靜脈解剖變異的發(fā)生率分別在16.0% 和18.0% 左右[2]。因此,臨床醫(yī)師在對患者進行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時,若能利用超聲診斷儀進行實時引導,可較為清晰、充分地了解其頸內靜脈和周邊組織的解剖關系,明確其是否存在血管變異、其血管腔的通暢性等情況,以確定最適宜的穿刺位點和深度。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采用床旁超聲引導下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對120 例患者進行靜脈穿刺置管,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該方法可利用超聲的特性對患者的頸內靜脈進行實時觀察和有效的穿刺,可明顯減少其操作的頻次,從而可減輕其痛苦,降低因反復穿刺所致動脈損傷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對于小兒、頸部粗短及存在頸內靜脈解剖變異的患者,臨床醫(yī)師可通過觀察其超聲影像,直觀地判斷其頸內靜脈的內徑、深度及走行情況,動態(tài)地觀察其頸內靜脈周邊的軟組織、骨性及胸膜等結構特點,從而可準確地將導管置入其頸內靜脈內[3]。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這120 例患者進行穿刺置管的一次性成功率為95.0%,其進行穿刺置管的平均時間為(35.8±14.9)s。其中,有6 例患者因存在頸內靜脈解剖變異而無法進行穿刺。術后,這120 例患者均未出現(xiàn)血胸、氣胸及血腫等并發(fā)癥。由此可見,對在ICU 接受治療的患者進行床旁超聲引導下頸內靜脈穿刺置管術的一次性成功率較高,對其進行穿刺置管的時間較短,且其不易出現(xiàn)血胸、氣胸及血腫等術后并發(fā)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