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蘭
【摘要】在課堂中滲透思想道德的教育是每個學科的任務。語文的課時比較多,所以教學的時間長,學生每天都能接觸到思想性強的文章,接受無形的思想教育,所以語文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發(fā)揮的作用是其他學科不能比擬的。
【關(guān)鍵詞】小學? 語文教學? 思想品德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2-0031-02
語文學科是思想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它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發(fā)揮的作用是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加強思想品德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所涉及到的文章,多具備較強思想性,學生經(jīng)長時間的學習后,自身所形成的人文素養(yǎng)為其他學科所無法替代的。小學生正處于一個各方面發(fā)展的階段,可塑性比較強?,F(xiàn)階段,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所接受的思想品德教育內(nèi)容主要為愛科學、愛人民、愛勞動及愛祖國等,以學生優(yōu)秀道德品質(zhì)的培養(yǎng)作為主要教育目標,是陶冶情操的教育以及唯物主義啟蒙的教育。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作用
(一)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在小學語文教學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而小學階段也是價值觀念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思想品德教育能夠加強學生和老師之間的溝通,教師要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積極地滲透正確的價值觀念,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行為觀念,從而為學生未來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有利于提升教學質(zhì)量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應用有利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同時也能夠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保證課堂的活躍氛圍,使學生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起來。除此之外,思想品德教育能夠通過師生之間的互動,加強師生之間的良好關(guān)系建立,促進教學的順利開展,教師也可以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自身的缺點并積極的改變,挖掘?qū)W生內(nèi)在潛能,提高學生學習能力。
(三)有利于幫助學生完成教學目標
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通過思想品德教育運用既能夠強化學生心理素質(zhì),也能夠使學生具備自己的判斷是非能力,因此融入思想品德教育能夠保證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二、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途徑
(一)在文字中滲透思想教育
縱觀小學語文教材,教材所選取文章類型多以生動優(yōu)美的記敘文為主,以生動、形象的文字作為載體,描述了一個個具體的人物,歌頌了他們崇高的品質(zhì)。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思想品德的教育,要充分地發(fā)揮語文教材對人物的蘊染作用,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應避免枯燥無聊的單向授課,促使學生也可參與至課堂活動中。著名文藝理論家劉勰曾指出:“觀文者,披文以入情”,在教學活動中則表現(xiàn)為,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文章時,應逐字逐句分析,以文字切入,體會字里行間所表述的情感,并對文章中所描述的人物形象形成感知,同時還應逐漸引導學生在腦海中形成鮮活生動的人物形象,促使學生可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情感教育。
語文課文中部分文章內(nèi)容以景物形象描寫為主,部分文章內(nèi)容則以人物形象描寫為主。課堂中,當教師講述人物形象描寫類的文章時,應將人物描寫的關(guān)鍵句子作為重點分析內(nèi)容,引導學生去對文章中所刻畫人物形象的動作語言等加以思索,如探討人物在“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怎樣做”等問題,借助自身想象在腦海中刻畫出生動的人物形象,促使學生在人物形象刻畫過程中感受到教育、感染。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還應引導學生多讀一些描寫英雄人物、領(lǐng)袖人物的文章,讓學生領(lǐng)悟偉人的高尚情操和道德品質(zhì),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學習之后接受教育。在對描寫景物的文章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抓住描寫作者思想感情的關(guān)鍵句子以及對景物描寫非常形象、生動、細致的句子,指導學生在腦海中勾勒出一幅美好的畫面,還可以利用一些幻燈片等多媒體設施,在學生面前展示語言文字所描繪的人物和景物,讓學生感受到祖國的大好河山,激發(fā)他們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語言文字和思想道德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是統(tǒng)一過程的兩個不同的方面,二者相輔相成。在進行聽說讀寫的文字方面的訓練中加入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不僅能提高他們學習語文的能力,還能夠在語文中加強思想道德的熏染。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指導學生去體會作者是如何潛詞造句的,將自己的感情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出來,尤其是要緊緊地抓住那些描寫作者中心思想的句子,以及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和體會的語句,老師要進行重點的指導,引導學生對語句反復琢磨、推敲,對作者寫作意圖加以感知,借此除可推動學生語文能力的提升外,還可將語文教學所具備的熏染作用充分發(fā)揮。
(二)在朗讀中接受思想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朗讀課文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在朗讀時滲透思想教育也為一個重要途徑。語文教學過程中,課文朗讀的重要意義之一即在于引導學生借助課文的閱讀,對課文內(nèi)容形成正確理解,并帶入課文情境。學生借助有感情的朗讀,可對作者隱藏在文章內(nèi)容中的情感予以感知,產(chǎn)生情感共鳴,并可對學生產(chǎn)生深刻感染,陶冶情操。
每一部樂曲都有它的主旋律,所以每篇文章都有描寫作者主要感情的地方。讓學生在初步了解課文的時候,還要指導學生從文章的整體內(nèi)容尋找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把握課文的中心,將作者的情感準確地表達出來。指導學生用深情的、輕緩的語調(diào)將課文的感情充分地表達出來。在朗讀開始之前可以讓對文章理解比較深的同學進行試讀,渲染一下氛圍,讓其他的同學更快地融入到感情中去。有時候老師也可以進行范讀,給學生更進一步的有感情的朗讀指導,在理解內(nèi)容的同時進行有感情的朗讀。
(三)與實際相聯(lián)系,強化思想教育
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外部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但是還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利用教材,正面啟發(fā)學生,讓學生在感悟文章情感的基礎之上,傾訴自己的感受,相互交流,進而受到課文中更深的思想教育的熏染。運用課文中學到的知識來分析和解決問題,達到自我教育的效果,深化思想教育的目的。例如,在教學《夏日絕句》古詩詞時,這首詞出自女詞人李清照之手,當時李清照的國家面臨敵兵的入侵,國家的領(lǐng)導者和她的丈夫臨陣逃脫,李清照深以為恥,寫下這首詩:其中“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背浞值卣故玖俗髡邿o所畏懼的氣魄,充分地表達了她對死亡的無所畏懼?!爸两袼柬椨?,不肯過江東”表達了詩人對梟雄項羽的思念,追隨項羽的精神,表達對茍且偷生的痛恨。這首詩明確地告訴人們,活著要為國家立功業(yè),做人中的豪杰,死了也要做鬼里面的英雄,充分地表達了對國家的熱愛。這就要求學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感情朗讀中體會李清照的偉大情懷,愛國情懷油然而生。在小學生成長的過程中,學生的思想道德觀念至關(guān)重要,尤其在小學階段,是學生思想和道德觀念形成的關(guān)鍵時期,因此教師和家長必須要注重對學生的引導,為其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在潛移默化中規(guī)范學生的行為。例如,教師在講解關(guān)于勞動的教學內(nèi)容時,如果只是通過課本理論的講解,那么便不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甚至會產(chǎn)生抵觸情緒,不能夠了解勞動所帶來的快樂,此時,教師可以利用榜樣的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教師可以選取學生當中比較愛勞動、會勞動的榜樣。讓愛勞動、會勞動的同學向其他同學講述自己的勞動經(jīng)驗及操作過程,使其他學生能夠正確地認識勞動所帶來的意義,體驗勞動帶給他們的快樂。
(四)教育者要先接受教育
為確保學生在語文教學活動中充分地感知思想教育,首先教師自身應在文章中感受到熏陶及教育。如此,方可對學生產(chǎn)生影響,并實現(xiàn)學生情感的充分調(diào)動。課堂授課時,若教師自身尚未對思想性較強的文章形成深層次的理解,則難以逐步引導學生對文章中所傳達的思想內(nèi)容、情感形成感知,怎么接受課文思想的熏陶。與其相反,就是教師能夠?qū)⒆约旱母星楹驼n文中作者的感情引發(fā)共鳴,愛其所愛,恨其所恨,痛其所痛,用真情實感去打動學生,學生就會受到影響,強化思想教育的效果。例如,閱讀《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作者的情感,了解課文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先進行聲情并茂的范讀,將學生帶入到文章中作者描繪的情感之中,孩子們深深地被周恩來的愛國情懷所感染,最大程度地激發(fā)了孩子們熱愛祖國的情感。除此之外,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要求教師首先應該具備正確的價值觀念,并具有一定的職業(yè)操守,語文教師要擁護黨的領(lǐng)導,這能夠為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觀念奠定基礎,其次,小學語文教師要將政治情感不斷地滲透到語文教學過程中,豐富課堂教學內(nèi)容,達成教學目標,保證學生學習的效果。
(五)刻畫人物的形象,讓學生知善惡
對人物形象進行深刻的分析,就能夠理解文中人物的情感世界,和作者引發(fā)情感上的共鳴,進而能夠更加了解人物的性格,能夠幫助學生理清復雜的思想路線和人物關(guān)系。對更好的理解文章的主題有著很大的幫助。例如,《精衛(wèi)填?!吠ㄟ^對精衛(wèi)不斷叼石頭去填海的描寫,告訴我們下定決心去做一件事,不管是否能成功,重要的是自己的堅持和努力,贊頌了精衛(wèi)善良的愿望和鍥而不舍的精神,孩子們對精衛(wèi)也產(chǎn)生了強烈的敬佩之情。小學生的年齡尚小且社會經(jīng)驗不足,思想較為單純,因此通過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為學生未來成長和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必須要注重在此時加強對學生的正確引導,避免學生出現(xiàn)不良行為。語文課程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因此教師也要革除傳統(tǒng)教學當中存在的弊端,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突破傳統(tǒng)教學觀念所帶來的束縛。首先,語文教師必須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觀察和了解,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狀態(tài)從而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保證學生能夠和老師之間在情感上達成共鳴,使學生意識到思想品德課程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可以講解一些優(yōu)秀的人物,例如雷鋒作為學生樹立榜樣,引導學生具備優(yōu)秀的品格。同時,小學思想品德教師可以布置相關(guān)學習榜樣等方面的作業(yè),在學習雷鋒活動過程中,教師先讓學生了解雷鋒做過的主要事跡,然后在課堂上通過與同學之間的討論分析雷鋒的主要貢獻,并在潛移默化中將雷鋒作為自己的榜樣進行學習。
結(jié)束語
總而言之,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隨時抓住思想品德教育的機會,不分時機,從點點滴滴做起,有效地落實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像春雨般潤物無聲,對學生的幼小的心靈進行澆灌,陶冶和哺育他們的情操,培育出品學兼優(yōu)和德才兼?zhèn)涞男乱淮恕渭兊膫鞑ガF(xiàn)有的成果和知識不是教育的目的,而是要注重對人潛在的能力進行挖掘,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滲透思想品德教育,教師應該要合理地運用教材,另辟巧徑,充分發(fā)揮語文學科的特點,將語文學科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無聲地潤入學生的心間。課堂上孕育著思想品德,教師要抓住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不斷地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zhì),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語文中加強思想品德教育也是社會培養(yǎng)新一代人才的需要,是落實國家方針和政策的需要,它對提高人民的素質(zhì),培育“四有人才”有著重大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楊燕.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J]. 學周刊, 2017(28):55-56.
[2]陳馬,玉穎.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方法[J].中華少年, 2019(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