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春媛 韓磊娟 黃端端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各高校紛紛響應教育部的號召開展在線教學。因地方普通高校的學生數(shù)量在全國高??倢W生數(shù)中占比最大,其在線教學效果問題成為了全社會關注的熱點。通過不斷地實際印證以及對比后,特別針對教師和學生分別設計了相關調查問卷,并制訂出相應的調查計劃,再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對比分析歸納出影響在線教學效果的教師、學生、高校和地方政府四大因素,最后通過實際的考察研究提出了相關的解決策略,集中體現(xiàn)在增加相關培訓、改良教學方法、提高支持力度等方面。
關鍵詞:地方普通高校;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學效果
中圖分類號:G647?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0)29-0064-03
新冠疫情背景下,在線教學首次覆蓋全國各類高校的各個學科,成為疫情防控階段高校落實“停課不停學”的主要手段。作為我國高校人數(shù)占大多數(shù)的地方普通高校,其在線教學效果將直接影響我國高校教學總體質量,因此本文針對全國地方普通高校和211、985院校以及地方??圃盒5脑诰€教學效果情況展開相關調研,對地方普通高校在線教學實施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了分析與反思,并探索了改進措施,以期能夠更好地為疫情期間開展在線教學指明方向,同時也為未來線上教育的發(fā)展提供借鑒。
一、方案設計
在線教學效果是指通過在線教學取得的相應教學成效,包括教師教學目標的達成情況和學生接受、應用知識的情況。疫情防控期間的在線教學效果直接決定了疫情防控后半段在線教學的發(fā)展和改進方向,因此,研究在線教學效果影響因素對提升效果、保證教學質量、促進疫情防控、發(fā)展在線教學等都有極大裨益。
本研究特別設計了教師版和學生版兩個問卷,力求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來考察疫情防控期間在線教學效果的真實情況、影響因素、提升策略等問題。
來自全國29個省的高校教師和學生填寫了問卷,樣本的選擇不局限在地方普通本科高校,也包括“211”、“985”和??圃盒?,這樣可以多角度全方面地反映地方普通高校與國家重點大學之間是否存在在線教學效果的差異問題,通過比較研究提升地方普通高校的教學效果。
問卷是基于以下幾個假設設計的,即疫情防控期間高校開展在線教學很有必要;教師和學生對在線教學效果是基本滿意的;在線教學中教師和學生大都會遇到一些困難,包括培訓、設備、環(huán)境等問題;地方普通高校和“985”、“211”院校相比在教學效果問題中有所差異。
教師版和學生版的問卷題目俱都是20多道,不僅涵蓋了假設的相關問題,也從在線教學的認識、作為、影響、發(fā)展等多角度考察在線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使在線教學效果問題立體地呈現(xiàn)出來。
二、分析討論
調查是在在線教學進行了兩個多月后開始的,屆時教師和學生對在線教學都有了一個較為深入的了解,對在線教學的效果有了自己的判斷和認識,所以有利于分析在線教學效果的影響因素。
調查發(fā)現(xiàn),年齡大小與在線教學的熟悉程度以及了解使用有很大關聯(lián)性,年齡越小對在線教學的使用越熟練,反之亦然;調查也表明,“985”、“211”高校的教師比地方普通高校教師對在線教學的了解程度相對更高。
(一)對在線教學的認識分析
教師們普遍反映疫情期間開展在線教學很有必要,這占94.95%,在疫情前后,教師們的認識了解程度具有明顯差異,只有23.47%的教師在疫情前能熟練駕馭在線教學,32.85%的教師反映疫情后非常了解,短短兩個多月這個數(shù)字就增加了將近10%。
(二)對在線教學效果的評價分析
只有7.58%的教師對自己的在線教學效果非常滿意,2.53%的教師是比較和非常不滿意,說明大多數(shù)教師認為自己的在線教學效果是有提升空間的。72.92%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過影響教學效果的阻礙性因素,其中反映網(wǎng)絡斷開或卡頓的最多,占比達到89.6%;其次是操作不熟練和課堂管理困難,設備不全、身體疲勞、教學環(huán)境嘈雜、電路故障等緊隨其后。課堂管理一直是在線教學的難點,有71.84%的教師反映遇到了這方面的困難,主要是在上課監(jiān)督、交流互動、遲到缺勤管理等方面的困難。
學生們對在線學習的基本情況是,78.91%能按照課表及時上課,上了一小部分或者沒上課的學生占8.86。我們對沒能及時上課的原因也進行了調查,其中網(wǎng)絡、設備和身體原因占56.79%,也有43.24%的同學反映是其他原因,包括家中環(huán)境太過嘈雜、在家沒有定力、父母工作太忙等。
大多數(shù)同學的學習4門課程,認為教學效果較好的課程集中在2門,占比率在 35.9%。學生認為課程教學效果較好的原因占比較大的有:教師知識講解詳細占59.26%,課程有趣味性占49.38%,教師風趣幽默占45.68%,教學方式比較好占35.8%。還有學生表達是因為課程本身比較通俗易懂、以前學過相關課程等;有66.67%的學生反映在學習中遇到過阻礙性因素,網(wǎng)絡卡頓因素占78.91%;其后是眼疲勞身疲憊,占64.84%;學習缺乏主動性和自律性、資料不全、硬件設備不全等也是其重要影響因素。
(三)對在線教學的教學方法分析
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教師們普遍認為最好的在線教學方法是直播講授,占54.15%;播放自己錄制的視頻占17.69%,高于慕課視頻和學生自學等。學生們的調查結果與教師類似,認為教師直播講授效果較好的占64.58%,認為播放教師自己錄制的視頻效果較好的占18.49%,教師發(fā)放資料指導自學的占8.85%,與教師問卷中的9.03%基本一致。
(四)對在線教學的客觀條件分析。
由于在線教學的特殊性,問卷特別對在線教學的設備、環(huán)境、培訓等方面的支持情況進行了調查。教師們主要的使用的設備就是電腦和手機,小部分使用了ipad,極少數(shù)配備了背景板、補光燈、專業(yè)麥克等設備。教師們認為教學每次課時間最好在1個小時,占61.37%,而且教師們反映身體疲勞的占24.75%,可見目前教師的身心壓力都比較大。有83.75%的教師希望學校提供一些支持,集中在硬件設備、平臺操作培訓、教輔資料、資金支持、流量包等方面。關于所在學校培訓情況的調查結果是47.29%的教師認為培訓效果一般,39.35%的教師認為效果很好,甚至有9.75%的教師反映沒有過培訓。
學生們反映硬件設備不全的占35.16%,網(wǎng)絡斷開或卡頓的占49.38%;認為每次課的時長為1.5小時和1小時的占絕大多數(shù),這與教師們的數(shù)據(jù)一致。對于教師對平臺操作熟練程度的調查結果是,22.92%的同學反映非常熟練,57.55%的同學認為比較熟練,反映非常不熟練和比較不熟練的只有2.6%,說明教師們付出了非常多的努力熟悉平臺操作;學生們遇到困難的問題時大家會一起討論解決途徑,獨立思考或聯(lián)系老師這兩個方面的比例差不多,但排序中聯(lián)系老師解決的居后。有65.63%的同學需要學校提供在線學習的支持,主要需要學習資料、硬件設備、流量和資金方面的支持等。
(五)在線學習對學生的促進作用分析
對在線教學對學生的促進作用主要從學習自主性、自律性、學習效率、知識收獲、學習反饋和改善等五個方面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同學們在線學習后認為對自己的促進作用非常大和比較大的比率一般在40%左右,其中促進自主性方面的結果是46.61%,排在五個方面的第一,而學習效率方面的則為32%,排第五。說明還有大部分的同學認為在線學習對獲得的自主性、自律性、學習效率、知識收獲、學習反饋和改善等方面的促進作用不盡如人意。
(六)對在線教學未來發(fā)展的分析
對于疫情結束后繼續(xù)使用在線教學的調查表明,偶爾使用的教師占67.51%,經(jīng)常使用的占23.1%,不再使用的占9.39%;學生問卷中有56.25%的同學認為疫情后還有必要開展在線學習,而43.75%的同學認為沒必要。對于“在不遠的將來,在線教學可以取代傳統(tǒng)課堂教學”這一觀點的認識教師們認為非常不同意的占23.47%,非常同意和同意的占16.97%;學生們中非常不同意的占15.36%,持中立觀點的占最多為32.55%。說明在線教學已經(jīng)受到了教師和學生的重視,發(fā)展前景比較樂觀。
三、在線教學效果影響因素分析
(一)教師方面因素
教師是在線教學的主導,因此教師是影響在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從對教師的問卷調查可以明顯看出,半數(shù)以上的教師對在線教學的操作是不熟練的,教學方法也比較單一,在駕馭課堂方面存在很大困難,身心疲憊,這些都直接影響了教學效果。從學生問卷可以看出,講解詳細、風趣幽默、有趣味性、教學方式較好的課程教學效果更好。
教師的年齡與在線教學的熟練度是成反比的,所在高校對教師是否有培訓和是否有設備、資料、資金等方面的支持對于教師的教學效果有很大影響。從985、211高校教師的答卷可以看出來,這些高校教師得到了相關的培訓和支持,其對于在線教學的了解程度和熟練程度更深,這一點從學生的問卷中也能體現(xiàn)出來。
(二)學生方面因素
學生是在線教學的主體,在線教學效果直接作用于學生,關系到學生的成長發(fā)展和實際的教學質量。學生版問卷中認為自己在線學習效果好的只占52.87%,沒有能夠按時上課的學生占21.09%,反映缺乏主動性和自律性的學生達到58.2%,這些都說明學生在線教學的學習效果并不令人滿意,這從教師問卷中也能得到印證,對學生的在線學習狀態(tài)選擇非常滿意和比較滿意只占60.29%。
學生對在線學習效果不高,除了主觀方面的一些原因外,還有設備不全和網(wǎng)絡不暢的原因,也有眼疲勞和身疲憊的原因,學生們遇到困難和問題更多的是自己想辦法或找同學解決,最后才會選擇尋求老師幫助,說明師生間的溝通交流在線上并不是非常便利和順暢。
(三)高校方面因素
從問卷中可以看出,實力更為雄厚的985、211院校與地方普通高校相比對于在線教學的準備更為充分,教師更為熟悉和了解,教學效果也相對較好。這種現(xiàn)象來源于各高校在疫情前的認識和投入,也來源于疫情發(fā)生后的有效培訓,還有對教師和學生的諸如硬件設備、資金、流量等方面的支持。211、985院校的教師對于自己的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學習情況評價相對于地方普通高校教師而言更加滿意,這不僅反映教師和學生自身素質問題,也反映高校在師資培養(yǎng)、學生管理、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等方面還存在著巨大的改進空間。
(四)地方政府方面因素
地方普通高校大部分所在地為各省非中心城市,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相對不高的占多數(shù),因此地方政府的通信部門、電業(yè)部門、社區(qū)等等對于高校在線教學效果會產(chǎn)生很大影響。調查顯示,網(wǎng)絡不順暢是教師和學生遇到最多的困難,還有停電斷網(wǎng)問題、居住地環(huán)境嘈雜問題等,這些問題是教師和學生本人無法解決的問題,需要地方政府能夠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師生在線互動的順利進行。
四、地方普通高校在線教學效果提升策略
(一)增加相關培訓
在線教學對計算機、網(wǎng)絡設備、直播平臺、軟件操作等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只有教師和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才能使在線教學順利進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這就需要高校能夠有相關的培訓,不僅有理論培訓,更要有操作培訓。針對學生可以在計算機等相關課程里加入在線學習如何操作這部分內(nèi)容;針對教師采取分批培訓方式,特別是對年齡比較大的教師要做到一對一指導,并建立互助小組、幫扶小組、解答問題的平臺等,確保每位教師都能掌握并熟練運用在線教學平臺。
(二)改良教學方法
在線教學使得教師和學生無法面對面直接溝通交流,對教師網(wǎng)上課堂教學管理也存在著挑戰(zhàn),如何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學習過程中、如何讓學生得到更多的知識和能力等這需要教師改良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講授、討論等教學方法,更多考慮在線教學的實際情況,教師需要對每名學生在線學習的實際情況進行了解,并有針對性地改良教學方法。例如,針對在線提問效果不佳的問題,可以提前將討論題目發(fā)布在學習通、交流群等讓學生回答;針對注意力難以集中問題,教師可以把知識點分解,并制作更為有趣的PPT吸引學生;針對學生長時間網(wǎng)上上課疲勞的問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課間鍛煉放松;針對學生學習不主動不積極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與學生網(wǎng)上談心和重點輔導的方法;針對學生不愿閱讀拓展知識的問題,教師可以布置閱讀材料,召開網(wǎng)上讀書分享會,鼓勵和幫助更多同學提高學習思考的主動性。
(三)提高支持力度
不僅需要高校對教師與學生在相關硬件設備、參考資料、流量包等方面的支持,也需要高校對教師的教學效果評價更為多元化,對學生的學習方式更為包容;對于偏遠地區(qū)的學生實在無法在線學習的,高校要指導幫助教師訂立備用方案,對于學習和考核方式要有所創(chuàng)新。
地方政府的支持也非常重要。在線教學已經(jīng)成為目前疫情期間的主要教學方式,這對地方政府的電力供應、網(wǎng)絡安全、社區(qū)環(huán)境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政府和地方普通高校要協(xié)同發(fā)展、共克難關,確保高校所在地和高校教師所在小區(qū)的在線教學所需電、網(wǎng)絡、水、燃氣等相關基礎設備能夠安全運轉,為教師在線教學保駕護航,也要把諸如停電斷網(wǎng)的信息及時傳達給高校,給教師啟動備用方案的時間。
參考文獻:
[1]? 楊金勇,等.疫情期間在線教學實踐與經(jīng)驗[J].中國電化教育,2020,(399).
[2]? 焦建利,周曉清,陳澤璇.疫情防控背景下“停課不停學”在線教學案例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20,(398).
[3]? 楊海軍,張慧萍,程鵬.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高校在線教學探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wǎng)絡教學學報,2020,(4).
[4]? 宋靈青,許林,李雅瑄.精準在線教學+居家學習模式:疫情時期學生學習質量提升的途徑[J].中國電化教育,2020,(398).
[5]? 魏順平,韓艷輝,王麗娜.基于學習過程數(shù)據(jù)挖掘與分析的在線教學反思研究[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15,(6).
[6]? 徐曉方.高校教師教學活動有關問題探討[J].現(xiàn)代經(jīng)濟信息,201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