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昭軒
摘 要: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行,使中學生自主合作進行學習的能力逐漸被學校和教師重視起來。語文作為初中基礎學科之一,承擔著培養(yǎng)學生語言綜合表達能力的重任。提高學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有助于其在未來的學習中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也有助于語文教學質量的提高。本文在介紹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內涵的基礎上,分析了當前中學生自主合作進行學習的現(xiàn)狀,提出了如何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優(yōu)化策略。
關鍵詞:初中語文 自主合作能力 培養(yǎng)策略
在開展初中語文教育時,針對初中生有極大可塑性的特點,教師除了要加強其對基礎語言知識的傳授,還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包括自主合作學習能力在內的各項學習能力,為后續(xù)的教育與學生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需要從轉變自身的角色入手,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積極性,制定動態(tài)多樣化的評估標準,引導其學會自主探索。
一、自主合作學習概述及現(xiàn)狀
1.自主合作學習概述
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發(fā)揮學生的教學主體作用,即學生在學習中自覺地運用所接收的學習方法,進行知識的理解和內化,靈活運用技能解決實際問題。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其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有意識地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對其引導。教師需要轉變思想,將能力的培養(yǎng)和知識的傳授同樣重視起來,“授之以魚”更要“授之以漁”,避免造成學生“高分低能”。另外,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責任不能僅落在學校身上,還需要學生家長的協(xié)同配合,家校共同為學生營造較好的能力提升環(huán)境。
自主合作學習模式的特點在于:其一,學生能夠參與到學習目標、制度、任務的制定過程中,其自身學習主體的作用與教師的引導作用相互契合。其二,促使學生主動學習,學生需要對所學的知識有探求的欲望,通過教師的引導,正確科學地對知識進行吸收。其三,使學生具備進行自我教育的能力,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能會意識到自身自能力、學識方面的不足,需要及時對其進行調整,可尋求教師的幫助。其四,該模式重視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共同解決學習上的問題,通過思維的碰撞,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維和與人協(xié)作共處的意識。
2.初中生學習能力現(xiàn)狀
當下,初中學生的學習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得到針對性的提高。首先,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雖然教師有心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合作學習能力,但由于學生的自制力不夠強,分組討論時學生在不受教師監(jiān)管的情況下,很容易牽涉與學習無關的內容,浪費較多的課堂時間,反而降低了教學的質量。其次,在展示討論結果時,通常是小組選派代表進行講解,這并不能使每個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鍛煉,教師也無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摸底,進而采取針對性的引導。最后,教師在布置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之前,仍舊會花較長的時間講解知識,未能充分發(fā)揮學生教學主體的作用;一些學生也由于自身語文基礎較差,沒有養(yǎng)成較好的學習習慣,在與同組優(yōu)秀同學進行談論時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使自己在討論中被“邊緣化”。
二、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提高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熱愛,還能促進思維模式和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當下的語文教學中,學校能夠調動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教育環(huán)節(jié)注意是課前預習和課后總結,但由于缺乏對這兩個環(huán)節(jié)的督促,并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另外,以現(xiàn)行的教學模式,很容易導致學生思維模式的過早固化,課堂上出現(xiàn)“應聲蟲”的現(xiàn)象,學生傾向于求同,抑制自己的個性和特長,這對其自身的發(fā)展十分不利。當下我國正在推行教育改革,教育行業(yè)呼吁創(chuàng)新教育模式和內容。語文作為基礎學科,涉及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而語言是思維和觀點的載體,因此語文學習是學生學好其他科目的基礎。在初中語文教育中對學生進行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有助于培養(yǎng)多樣化、個性化的人才。
三、初中語文教學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策略
1.以學生為主體,激發(fā)其學習興趣
學習興趣作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主要動機,需要通過教師源源不斷地對進行引導和刺激。根據中學生在不同年級所呈現(xiàn)的特點,結合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教師可以使語文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得到創(chuàng)新。首先,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思維,提高對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視度,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對其進行引導,在教學中適當“留白”,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針對課前預習和課后總結這兩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要施以監(jiān)督,以引起學生的重視,有助于其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也可以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下基礎。其次,需要建立科學化的分組合作機制,避免學生將過多的時間花在與學習無關的討論上。如在進行陳述時,雖然是選擇一個代表做總結,但他要說明每個小組成員的具體觀點,確保每個人都參與進來。最后,設立合理的教學目標和獎勵機制,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取得成績,有了成就感,會內化為其學習興趣的一部分,因此,教師需要利用這一心理特點,設立獎勵機制,有效引導學生。
2.營造自主合作學習的氛圍
學習氛圍的營造可以通過定期的互動交流、完善的班級管理制度,以及多樣的語文教學活動實現(xiàn)。從定期的互動交流來看,若語文教師為班主任,便可以通過班會的形式與學生進行溝通。會上,教師一方面需要指出學生在學習合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自己的解決辦法,引導學生對該辦法發(fā)表意見,培養(yǎng)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另一方面,需要了解學生對現(xiàn)行教學模式的看法,及時進行革新。若語文教師為任課老師,便可以通過周記等書面交流形式與同學們進行溝通。良好的學習氛圍需要建立在科學有效的班級管理的基礎上,教師可以通過適當?shù)莫劻P制度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忱。此外,除了日常講課外,適當開展知識競賽、演講比賽,也能有效激發(fā)中學生的好勝心,釋放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其在活動中發(fā)現(xiàn)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和自己存在的不足,轉化為學習動力,刺激其自主地進行學習。教師可根據學生學習語文的實際情況,設立語文學習互助小組,以頭口或表彰的形式對集體的學習成果予以肯定,使組內成員優(yōu)勢互補,各取所長,營造組內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
3.進行多樣化的評估
僅通過試卷答題的評分來判斷學生的學習成果,會使教師忽視對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評估,導致學生在分組討論時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因此,想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就需要量化其評估標準,使其表現(xiàn)方式更為直觀。對于學生來說,其可將語文教學討論部分中學生的表現(xiàn),如代表發(fā)言次數(shù)的多少、學習結果的相關性等,加入教學評估中,使學生重視起日常的討論學習;可將小組成員的考試平均成績較上一次的排名是否有所提升,加入教學評估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提高他們的集體榮譽感。對于教師來說,可將教師在教學中展開的教學活動,如學習活動的種類、次數(shù)、質量等內容,加入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估中,使教師重視起對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可將教師管理班級的創(chuàng)新思路、創(chuàng)新舉動加入對教師教學質量的評估中,提高語文教師對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意識。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協(xié)同作用,達到提高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目的。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中,培養(yǎng)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符合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目標,順應當前社會的人才需求,是十分有必要的。因此,學校、教師要重視起對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通過設置多樣化的評估標準,以新穎的教學模式和多樣的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意識到自己學習的長處和不足,引導其進行自我教育并主動進行對語文知識的探索,從而達到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袁偉東《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策略探析》,《名師在線》2020年第12期。
[2] 馬文輝《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探討》《課程教育研究》2020年第2期。
[3] 王有玲《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探討》,《課程教育研究》2019年第49期。
[4] 李文梅《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探討》,《中國校外教育》2019年第29期。
[5] 謝紅德《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初探》,《求知導刊》2019年第28期。
[6] 韓懷印《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升的探討》,《學周刊》2019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