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來軍
2020年6月,河南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實施意見》,強調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質量觀,倡導‘綠色評價‘增值評價,堅決克服唯分數、唯升學的頑疾”。
在基礎教育階段,分數評價曾在一定時期對實現教育公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隨著時代和教育的發(fā)展,我們越來越認識到,“分數”只是評價智育方面的一個因素。我們應思考政策、關照現狀,構建起以學生的健康成長及長遠進步為主要內容的評價體系,從而更好地促進教育發(fā)展。
一、構建多元協(xié)同的評價機制
提到教育評價,特別是對學生的評價,多以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業(yè)成績?yōu)橹行倪M行。教師在評價時往往受評價方式、學科、經驗水平等影響,難以關注到學生的思想道德、學習過程、個性特長等方面的綜合狀況,評價的導向、激勵、改進功能很難充分發(fā)揮。為了更客觀地評價學生,我們需要改變單一評價主體的現狀,加強學生自評、互評和師長參評,使評價成為多元評價主體交互影響、立體生成的過程。
在實施評價時,學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低年級可在家長幫助下)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進行自我評價,評價時注重具體事件的回溯和描述,以自我的期待值作為參考,完成原生態(tài)的評價界定。學生互評時,要側重異位觀察,補充積極事例,提出同位建議,確立自己在集體中的身份認同。各學科教師結合學科表現給出學生較為公正合理的評價。班主任再將這些資料匯集在一起,根據平日觀察、信息解讀、價值導向實施綜合評價。這樣,一個立體的學生便呈現在我們面前。如某學生本學期的總體表現:遇師長能主動問好,幫助同學調節(jié)矛盾,積極參與班內衛(wèi)生、誦讀、演出活動;語文成績突出,作文高分,但數學要加強口算,英語口語表達還有較大進步空間。這樣的評價有利于孩子正確認識自我,形成反思能力。
二、構建綠色多樣的評價方式
教育評價的意義是為了促進師生全面健康發(fā)展。老一輩教育家、上海市教育學會原會長呂型偉先生曾經講,我們現在的教育評價制度孵化出了兩種人:一種是“超人”“尖子生”,成績好品德未必高尚;另一種人是“失敗者”“差生”,成績差,總是困于失敗陰影。這樣貼標簽式的教育評價需要改進。在基礎教育階段,應構建多樣的評價方式,使評價更科學、客觀、全面,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探索“增值評價”。“增值”重在評價學生的進步程度。也就是說,學校要有明確的價值導向,有發(fā)展的眼光和舉措,以尊重學生間差異為前提,充分考慮學生起點因素,注重評價的過程,通過“評價+”的方式切實解決因起跑線不同帶來的評價偏差。學??梢酝ㄟ^建立學生檔案,以起點為參照,一個學年評價一次,重點考查學生品德發(fā)展、學業(yè)水平、身心健康、個性特長等方面的增值,從而達到“從起點看發(fā)展”的評價目的。
創(chuàng)新“過程性評價”。評價方式要注重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從知識與能力、方法與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多角度、多層次進行評價。如語文教學把課外閱讀納入評價范圍后,要開展好書推薦、讀書筆記、讀書交流等活動,評價時要體現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情況,對有興趣的學生還要進行策略性的評價引導,激發(fā)出更多的“作家夢、主持夢、詩人夢”。又如“每月一星”評選,可以從不同層面去挖掘學生的閃光點,評出校級“文明之星、學習之星、藝術之星、勞動之星、陽光之星”等,肯定學生的生命價值,激發(fā)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情。
三、構建積極陽光的評價語言
無論是口頭評價還是書面評價,其落腳點在語言。俗話說“良言一句三冬暖”,積極的評價用語具有向善向上的動能。因此,在實施評價時還要關注教師積極的評價性語言構建。
積極的評價語言要親切。教師評價用語要為學生的發(fā)展著想,讓學生產生信任感。當學生回答問題不完美時,教師應及時肯定優(yōu)點,給予鼓勵,如“你心里已經明白,語言還需要組織一下”。積極的評價語言要有激勵性,如“你的語感很好,老師在你這個年齡肯定要向你學習”。積極的評價語言還要有思想性,簡單明了的評價能讓學生及時接受,厚重深刻的評價則能使學生建立完整的認知和高遠的追求。
四、合理完善教師評價體系
我們要構建科學的教師評價機制。學校對教師的評價不僅影響教師的工作成效和專業(yè)成長,也勢必影響到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校向教師要成績,教師就不得不向學生要分數;學校向教師要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那教師就一定會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要克服唯升學、唯分數的單一評價頑疾,需要進一步改進教師的評價方式,扭轉教師評價過于依賴“文憑、論文、分數”的局面,建立健全有教師、學生、家長乃至社會共同參與的科學的評價機制。
我們要確立教師發(fā)展性評價理念,探索和實行分類評價,開展多維度、多層次評價。如可以將職業(yè)發(fā)展分為師德師風、教學業(yè)務、理論修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個性發(fā)展等單元,其中師德師風可以采用學習引導和紅線警示相結合,教學業(yè)務可分為備、授、批、輔、考,理論修養(yǎng)分為讀、研、寫、悟,創(chuàng)新意識可從學科課程和德育課程等方面體現,個性發(fā)展則著重于個體專業(yè)上的突破與提升,通過條塊結合、積分達標,促使教師自我診斷,加快發(fā)展??茖W的教師評價體系帶來科學的學生評價,兩者相互聯系,又相互影響。兩手抓,兩手都要硬,才能真正發(fā)揮評價的正面引領作用。
評價是為了更好地做教育。只有進一步明確教育評價的價值導向,才能夠更好地促進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落實,助力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者和接班人,去實現偉大的中國夢。
(責 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