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
大到大政方針,小到茶余飯后,甚至一些“網(wǎng)紅”議題都可成為生活中的“熱點”?!盁狳c”反映生活的本來面目,引人注目,鮮活生動。校長是學校的引領者,其言語傳遞的是一種價值理念。校長要講好“熱點”,去營造好師生的生態(tài)場,讓學校生活充滿正能量。
一、校長要看到“熱點”
今年有句話很熱:“你的樣子,就是中國的樣子。”那么,“校長的模樣,便是學校的模樣”了。當今社會,國民素養(yǎng)整體提升,人工智能高速發(fā)展,網(wǎng)絡效應不容忽視。學校不是象牙塔,作為校長,要扎根在時代生活中,將教育視野拓寬到更廣闊之境,既要成為教育教學的行家里手,也要廣泛涉獵,融通社會萬象。校長不僅要自己關注“熱點”,還要引領教師時時關注,汲取鮮活的教育因素,保持思想和語言的新鮮度,從而成為先進教育價值觀和理念的轉(zhuǎn)化者。
如最近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無問西東》《后浪》等作品,極具“熱點”又蘊含教育意義,如果校長開會鼓勵大家時來一句“無問西東”“我命由我不由天”“奔涌吧,后浪”等,可能比說一堆套話更有畫面感,更能引發(fā)共鳴。但追“熱點”不是目的,目的是讓“熱點”服務于學校和教師發(fā)展。校長要主動思考“熱點”背后的智慧和教育價值,以時代性的信息優(yōu)化學校文化。
二、將“熱點”講好并落地
清華大學老校長梅貽琦曾說:“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游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游也。從游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毙iL,正是這一泓清泉的挖掘者,若校長善于啟發(fā),則能營造一個和諧綠色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讓教育突破藩籬,開出鮮艷艷的花,養(yǎng)出活潑潑的人。
校長要尊重教師的感受,研究教師的心理。每一位教師對教育教學都有自己的理解,都是講道理的高手。若校長講話生硬,那么道理講得再明白,教師也不見得聽進去。如“鐘美美模仿老師”視頻網(wǎng)上點播量過億,我就請教師也追追這個“熱點”,在爆笑之余品品苦澀,在視頻中找找自己的影子。看到學生對教師行為的解讀和描述,發(fā)現(xiàn)一些我們習以為常的言行若放大來看多少就有些戲劇化了。教師是不是該在一個個有思想、有靈氣的生命面前再多些敬畏?很多道理不必講,站在旁觀者的角度去審視,其理其意不言自明。
同時,我也會關注和挖掘身邊的“熱點”,有意識鼓勵教師觀察身邊的人和事,進行微故事分享,將大道理轉(zhuǎn)化為小事例。如2020年1月光明網(wǎng)和今日頭條以《“班主任發(fā)紅包”蘊含教書育人的“精神富礦”》為題,報道了我校教師張斗艷的教育故事,網(wǎng)友們紛紛留言點贊,引發(fā)熱議和好評。
校長講“熱點”的意義不在講,而在做,要注重以“熱點”來啟發(fā)思考和行動。如我校數(shù)年來對“課程”這一“熱點”的探索,教師從開始時對校本課程的不理解、不接受,到后來主動參與、樂在其中,再到后來的創(chuàng)新性開展,師生和家長結(jié)為共同發(fā)展體,享受教育的快樂。這么多年,我努力在一個個細節(jié)中滲透自己的教育主張,慢慢打造學校文化,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使教師感受到:教育無處不在,教育崇尚行動。
(責 編 莫 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