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盛安, 徐范范, 吳迪,2, 王智偉,彭家慶,2, 葉信宇,2,3
(1.江西理工大學,a.材料冶金化學學部,b.江西省稀土發(fā)光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江西 贛州341000;2.國家離子型稀土資源高效開發(fā)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西 贛州341000;3.江西稀土功能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西 贛州341000)
熒光粉作為一種具有高附加值的功能材料,已廣泛用于現代照明和顯示產品領域,例如以白光發(fā)光二極管(WLED)為基礎的固態(tài)照明和液晶顯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1-4]。目前,最常用的LED光源是用藍光InGaN芯片、綠色(或黃色)熒光粉和紅色熒光粉封裝而成[5-10]。高效的紅色熒光粉是降低色溫(Correlated Color Temperature,CCT)和提高顯色指數(Color-Rendering Index,CRI)的關鍵[11-13]。目前,Mn4+摻雜的氟化物由于其優(yōu)良的光致發(fā)光性能(PL),如在藍光區(qū)域的強吸收、高色純度的強發(fā)射等優(yōu)點[14-15],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因此,對Mn4+摻雜熒光粉進行晶體結構設計、新材料開發(fā)和發(fā)光性能優(yōu)化的研究已引起學術界和工業(yè)界人士的高度重視。
近年來,Mn4+非等價摻雜的氟化物熒光粉,例如化學通式為A2AXF6∶Mn4+(A=Na+,K+,Rb+或Cs+;X=Al3+,Ga3+或Sc3+)[16-18],APF6∶Mn4+(A=K+,Rb+或Cs+)[19],以及AxZFx+5∶Mn4+(A=Na+或K+;Z=Ta5+或Nb5+)[20]等熒光粉成為了熒光粉領域的研究熱點。然而,Mn4+非等價摻雜的氟化物紅色熒光粉,由于Mn4+與被取代離子的價態(tài)不同,使缺陷增加,無輻射躍遷概率增加,導致這類氟化物熒光粉的發(fā)光效率和亮度顯著下降[21]。
針對以上問題,本文利用共沉淀方法合成了非等價摻雜的CsPF6:Mn4+紅色熒光粉,通過加入LiF、NaF、KF引入Li+、Na+、K+陽離子,研究不同的陽離子摻雜對CsPF6:Mn4+熒光粉發(fā)光性能的影響,以證明通過陽離子引入提高Mn4+摻雜氟化物紅色熒光粉發(fā)光強度的可行性。
合成K2MnF6前驅體:將KMnO4和KHF2按照質量比為20∶1加入到500 ml HF(40%)中攪拌制成混合溶液,采用H2O2(30%)作為還原劑將Mn7+還原為Mn4+,陳化4h后得到K2MnF6沉淀物,沉淀用無水乙醇(99.9%)洗滌后置于烘箱中在60℃下干燥3 h,即得到K2MnF6前驅體[15],反應式如下:
共沉淀法合成CsPF6∶Mn4+熒光粉:將3.8 mL的HF(40%)與1.2 mL的HPF6(60%)制成混合溶液,然后再將0.19 g的K2MnF6繼續(xù)攪拌(HPF6∶K2MnF6=10∶1),在磁力攪拌器上攪拌5 min后加入7.0 g CsF白色固體粉末,獲得黃色沉淀物,離心分離,用乙酸(99.9%)和無水乙醇(99.9%)洗2次,再將樣品在溫度為60℃的干燥箱內干燥7 h,得到CsPF6∶10%Mn4+??刂破渌麠l件不變情況下,在共沉淀法加入K2MnF6的同時分別加入2%LiF,2% NaF,2%KF,獲得CsPF6:10%Mn4+,2%Li+、CsPF6∶10%Mn4+,2%Na+、CsPF6∶10%Mn4+,2%K+熒光粉,樣品制備流程見圖1。
圖1 K2MnF6前驅體和CsPF6∶10%Mn4+、CsPF6∶10%Mn4+,2%Li+、CsPF6∶10%Mn4+,2%Na+、CsPF6∶10%Mn4+,2%K+樣品的制備流程Fig.1 Synthesis process diagram of K2MnF6 and CsPF6:10%Mn4+;CsPF6:10%Mn4+,2%Li+;CsPF6∶10%Mn4+,2%Na+;CsPF6∶10%Mn4+,2%K
樣品采用X射線單晶衍射儀(德國Bruker,SMART APEX)對粉末進行物相分析,測試條件為:Cu Kα輻射,掃描范圍10°~90°。掃描電鏡(日立公司,TM3030)觀察樣品形貌。熒光光譜儀(日立公司,F-7000),激發(fā)光源為150 W氙燈。量子效率測定采用北京卓立漢光儀器公司的SENS-9000穩(wěn)態(tài)熒光光譜儀,激發(fā)光源是500 W氙燈。熱猝滅性能測試(杭州遠方光電公司EX-1000),測試溫度點為298、323、348、373、398、423、448、473 K。
圖2 所示為所合成的CsPF6:10%Mn4+熒光粉的X射線衍射圖。Mn4+通過取代離子半徑相近的P5+進入主晶格,CsPF6:10%Mn4+熒光粉的衍射峰與立方晶相CsPF6的標準圖譜 (JCPDS No.34-0506;a=b=c=0.822 8 nm;V=0.557 nm3;Z=4)相匹配。因此,CsPF6:10%Mn4+熒光粉與相應的CsPF6基質具有相同的立方結構,空間群為Fm3m,α=β=γ=90°),Mn4+摻入CsPF6基質后,晶體結構沒有發(fā)生明顯變化,所制得的CsPF6:10%Mn4+熒光粉為單一相。CsPF6:10%Mn4+的微觀形貌如圖3所示,CsPF6:10%Mn4+的顆粒分布均勻,顆粒表面光滑,平均粒徑約為20μm,有利于獲得出光更加均勻的白光LED器件。
圖2 CsPF6:10%Mn4+樣品的X射線衍射(XRD)圖譜Fig.2 X-ray diffraction(XRD)pattern of CsPF6:10%Mn4+
圖3 CsPF6:10%Mn4+樣品的的SEM圖像Fig.3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image of CsPF6:10%Mn4+
CsPF6:10%Mn4+的激發(fā)和發(fā)射光譜如圖4(a)所示,在468 nm激發(fā)下,CsPF6:10%Mn4+樣品在約600~660 nm處呈現出一系列的窄帶發(fā)射峰,其中最強發(fā)射峰約位于634 nm,這歸因于Mn4+的自旋禁阻的躍遷:2Eg→4A2g[22]。在634 nm監(jiān)測波長下,其激發(fā)光譜分別約在365 nm和468 nm處存在2個寬的激發(fā)帶,其中,365 nm處的寬激發(fā)帶歸因于Mn4+的自旋允許的躍遷:4A2g→4T1g,而在468 nm處的激發(fā)帶來源于4A2g→4T2g,另外,450 nm附近的一系列銳線峰可能來源于Xe燈,文獻[23-25]中也報道過類似現象。468 nm處的激發(fā)帶的強度遠高于365 nm處的激發(fā)帶強度,表明所制備的CsPF6:10%Mn4+紅色熒光粉的吸收峰與商業(yè)化的藍光LED芯片匹配;450 nm激發(fā)時其內量子效率為50.1%,在白光LED器件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圖4(a)中插圖為CsPF6:10%Mn4+紅色熒光粉在468 nm激發(fā)下的圖像。圖4(b)所示為CsPF6:10%Mn4+紅色熒光粉的CIE色坐標圖,坐 標 點 (0.697 6,0.302 3)位 于 紅 光 區(qū) 域,與Sr4Al14O25:Mn4+(0.722,0.278),Sc0.82Lu0.05VO4:Eu3+0.07,Li+0.06(0.6629,0.3341),LiGd0.6Eu0.4(Mo0.6W0.4)2O7.7F0.6(0.645,0.346)等相比[26-28],更接近于美國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 (NTSC,National TV Standard Committee)的紅色標準值(0.67,0.33)[12]。
圖4 在468 nm激發(fā)下CsPF6:10%Mn4+樣品的激發(fā)發(fā)射光譜和CIE色坐標Fig.4 the PLE and PL spectrum,and the CIE color coordinate of CsPF6:10%Mn4+sample excited at 468 nm
為了探究陽離子對CsPF6:10%Mn4+發(fā)光性能的影響,通過共沉淀方法加入KF、NaF、LiF,分別合成了CsPF6:10%Mn4+;CsPF6:10%Mn4+,2%Li+;CsPF6:10%Mn4+,2%Na+;CsPF6:10%Mn4+,2%K+的樣品。圖5所示為樣品的X射線衍射(XRD)圖譜,加入LiF、NaF和KF后,樣品的衍射峰與所制備的未引入陽離子的CsPF6:10%Mn4+樣品一致,并且樣品的X射線衍射圖譜中沒有出現額外的衍射峰,說明Li+、Na+、K+的摻入沒有改變晶體的結構。
圖5 CsPF6:10%Mn4+;CsPF6:10%Mn4+,2%Li+;CsPF6:10%Mn4+,2%Na+;CsPF6:10%Mn4+,2%K+樣品的X射線衍射(XRD)圖譜Fig.5 X-ray diffraction(XRD)pattern of CsPF6:10%Mn4+;CsPF6:10%Mn4+,2%Li+;CsPF6:10%Mn4+,2%Na+;CsPF6:10%Mn4+,2%K+
通過熒光光譜儀測試了CsPF6:10%Mn4+;CsPF6:10%Mn4+,2%Li+;CsPF6:10%Mn4+,2%Na+;CsPF6:10%Mn4+,2%K+樣品在468 nm激發(fā)下的發(fā)射光譜。如圖6(a)所示,引入了陽離子的樣品(CsPF6:10%Mn4+,2%Li+;CsPF6:10%Mn4+,2%Na+;CsPF6:10%Mn4+,2%K+)與未引入陽離子樣品(CsPF6:10%Mn4+)發(fā)射峰的位置和峰型一致,但是在相同的測試條件下,不同的離子對熒光粉的發(fā)光強度有著顯著的影響。如圖6(b)所示,在3種陽離子中,引入K+和Li+后發(fā)光強度增強,加入Na+后發(fā)光強度降低。通常來說,過渡金屬離子的f-f躍遷屬于宇稱禁戒躍遷,受周圍的晶體場對稱性影響較大,離子周圍的局域晶體場對稱性越低,其譜線強度就越強,4f禁戒躍遷就解除得越徹底,輻射躍遷的可能性將大大增加[29]。晶體場的晶格畸變主要受到了離子的電負性和半徑大小影響。加入Li+后,由于Li+電負性較大,產生的晶格收縮較大,降低了晶格對稱性,而低的晶格對稱性被證明是有利于發(fā)光的。加入K+后,由于K+的離子半徑大,位于間隙位置引起的晶格膨脹大,從而增強發(fā)光。而加入Na+后,在上述2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晶體場對稱性相比原有的更趨近于對稱,發(fā)光強度降低。
圖6 CsPF6:10%Mn4+;CsPF6:10%Mn4+,2%Li+;CsPF6:10%Mn4+,2%Na+;CsPF6:10%Mn4+,2%K+在468 nm激發(fā)下的發(fā)射圖譜和相對發(fā)光強度Fig.6 Emission spectrum and relative intensity of CsPF6:10%Mn4+;CsPF6:10%Mn4+,2%Li+;CsPF6:10%Mn4+,2%Na+;CsPF6:10%Mn4+,2%K+under 468 nm excitation
熱猝滅性能是衡量白光LED用熒光粉的一個重要參數。LED器件的制造和工作溫度時溫度可達到150℃(423 K),LED芯片的工作溫度通常會削弱熒光粉的熒光[30]。圖7(a)和圖7(b)分別為CsPF6:10%Mn4+和CsPF6:10%Mn4+,2%K+紅色熒光粉在468 nm藍光激發(fā)下,298~473 K溫度范圍內的溫度依賴性發(fā)射光譜。隨著溫度升高,發(fā)射峰沒有發(fā)生明顯的偏移,最強發(fā)射峰位于634 nm。有趣的是,如圖7(c)所示,隨著溫度的升高,發(fā)射強度都呈現出先增加,在423 K達到最大值,然后出現溫度猝滅發(fā)光強度下降。發(fā)光強度降低是由于在升溫過程中4T2激發(fā)態(tài)和4A2基態(tài)之間的熱活化交叉產生的非輻射躍遷增強,熒光粉的發(fā)射強度隨測量溫度的升高而逐漸降低[30]。溫度為423 K時的發(fā)射強度約為初始發(fā)射強度(298 K)的1.4倍,這種隨著溫度的升高發(fā)光強度增加的可能解釋是由于樣品在高溫下對激發(fā)光的吸收增加和反斯托克振動發(fā)射的增強,Chen等也報道過這種現象[19]。另外,相較于CsPF6:10%Mn4+熒光粉,在298~423 K溫度范圍內,引入陽離子后的CsPF6:10%Mn4+,2%K+熒光粉的發(fā)射強度顯著增加,增強幅度約為40%,這可能是由于熒光粉引入合適的陽離子,減少晶格缺陷,降低了非輻射躍遷的幾率[20],進一步說明了引入K+對于CsPF6:10%Mn4+熒光粉發(fā)光性能有顯著的提升效果。
圖7 在468 nm激發(fā)下CsPF6:10%Mn4+和CsPF6:10%Mn4+,2%K+紅色熒光粉的溫度依賴性發(fā)射光譜及在升溫過程中發(fā)射強度的變化趨勢Fig.7 Under 468 nm excitation,CsPF6:10%Mn4+and CsPF6:10%Mn4+,2%K+red phosphor's temperaturedependent emission spectra,and the trend of emission intensity during 298~473 K
采用共沉淀法分別制備了CsPF6:10%Mn4+熒光粉和CsPF6:10%Mn4+,2%Li+;CsPF6:10%Mn4+,2%Na+;CsPF6:10%Mn4+,2%K+熒光粉。研究表明,所制備的熒光粉具有立方結構,空間群為Fm3m。在藍光激發(fā)下,在紅光區(qū)域呈現出一系列銳利的紅色發(fā)射,其中最強發(fā)射峰位于634 nm處,色坐標為(0.697 6,0.302 3)。引入K+和Li+后,發(fā)光強度增強,加入Na+后,發(fā)光強度減弱,K+對熒光粉的改善效果較好,可能是由于K+的離子半徑大,位于間隙位置引起的晶格膨脹大,從而增強發(fā)光。CsPF6:10%Mn4+,K+熒光粉的發(fā)射強度隨著溫度的上升先增強然后由于非輻射躍遷的增加而降低。423 K時CsPF6:10%Mn4+,2%K+熒光粉的發(fā)射強度為初始發(fā)射強度(298 K)的1.4倍,相較于未引入陽離子的熒光粉發(fā)射強度增強40%。以上結果表明,陽離子的引入可以有效提升CsPF6:10%Mn4+熒光粉的發(fā)光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