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明夫
摘 ?要:早在古代,我國教育者就已經認識到每個人之間存在很大的差異性,所以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學策略。在新課標改革之后,順應新時代的教育方式,教師在教學中也需要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教學。物理是初中階段的重要學科,而且它的難度遠比其他學科高,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就更加有必要采取因材施教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還能夠促進學生的良性發(fā)展。為此,本文就差異化教學在初中物理中的應用進行探討,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差異化教學;初中物理;應用策略
新課標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推動我國教育向著素質化的方向進行,而初中物理在教學過程中要想尊崇素質化的發(fā)展腳步,就需要對學生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學方式來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為此,在當下初中物理教學中,開展差異化教學是教學的必然趨勢,與新課標的教育理念是一致的。與此同時,還能夠發(fā)展學生的潛在能力,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也十分有利。
1.差異化的教學目標
想要真正實施差異化教學,首先就需要制定一個目標,其具體內容體現在:在保證后進生正常學習的基礎上,還要提升優(yōu)等生的物理能力。這樣目標的制定就需要充分考慮到班級中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的因素越多,制定的目標就越具有針對性,同時還會更具有層次性,適合不同水平的學生學習物理。當然,差異化教學目標還需要落實“最近發(fā)展區(qū)”的理論,也就是說,當學生付出努力之后才會有所收獲,這有助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身自信心,也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例如,在教學《并聯電路的電壓規(guī)律》時,教學大綱中要求到:學生要能夠正確畫出電路圖,并通過實驗尋找到電壓規(guī)律,進而發(fā)現與串聯電路的不同之處。在教學時,教師對教學目標應進行分層設置,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要求他們畫出電路圖,正確操作實驗,多次實驗之后跟隨教師的腳步一同探索電壓規(guī)律;而基礎較好的學生,就鼓勵他們自主探索電壓規(guī)律,并思考并聯串聯的不同。事實證明,分層式的差異化目標的設置對于學生物理學習而言是有很大幫助的。總的來說,差異化的教學目標能夠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而且對于初中整體物理水平也會有很大提升。
2.差異化的教學策略
2.1教師需要轉變教學觀念,提升自我專業(yè)素質
新課標中特別提到,在新時代的教學中,要將教育落實到每一個學生的身上,既要注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還需要保證他們的全面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在當下時代已經完全不適用,它不僅無法照顧到全部的學生,做到全面發(fā)展,還會讓學生對物理越來越懼怕,甚至會沒有心思去學這門學科。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要及時轉變自身教學觀念,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yè)素質,做學生的朋友而不做知識的復述者。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多加交流,只有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才能夠了解到學生的真正需求。在開展差異化教學時,教師的確需要耗費很多時間去準備,因此,這一教學方式的提出對教師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因此教師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應不斷提升自我,通過旁聽課或者培訓班等方式來加強自身教學理念,并且將其運用到實際教學中,提高初中物理整體教學質量。
2.2在充分考慮學生差異的基礎上科學制訂教學目標
每個學生都是具有獨立思維的個體,因此,教師在教學當中就要充分考慮學生差異,在這個基礎上科學的制定教學目標,不能再維持傳統(tǒng)的封閉教學方式。因此,在日常物理教學中,教師就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將知識按層次的分開,在學習過程中,確保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可以激發(fā)出自己的求職欲望,進而削弱班級中的兩層分化。例如,在教學“物體的運動”時,對于“速度”而言,學生并不陌生,很早就接觸過了,所以,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就需要對其進行物理化,以往理解到的可能是從數學的角度,那么,教師就要轉變學生對速度的概念,從不同的方面來考慮設置具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學習可以了解到物理中“速度”的意義。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取“一對一”教學,也就是一個成績好的帶一個成績差的學生,這樣既可以幫助成績好的同學鞏固知識,對于成績稍差的同學也有很大幫助。
2.3在營造課堂輕松氛圍的前提下設計循序漸進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基礎和理解能力存在差異,這也就導致他們吸收的知識點也存在不同,有的同學理解能力好,吸收的知識點就多,還可以舉一反三;但有的同學理解能力弱,吸收的知識點很少,相對于理解能力好的同學就差一截。因此,為了緩解這樣的情況,教師就需要善于制造討論的氛圍,在這種環(huán)境中,同學之間相互交流,互相溝通和切磋知識點。同時教師在教學時也要層層遞進,一步步地向學生滲透,在他們可以解答時,給予他們機會去思考,在有問題時,教師也要及時做到回復。例如,在 “聲現象”的復習課時,這一章節(jié)難度不高,所以,教師就應該將教學目標放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上面。為此,教師可以將眾多考點拆分成一個個小知識點,讓學生以填空的方式鞏固知識。在此過程中,教師要針對錯誤率高的地方再次做出強調,與學生多一些互動,了解他們的真正需求。
2.4根據學生思維方式的差異合理調整教學方法
教學的方式有很多,但適合自己學生的方式屈指可數,教師在教學時,就需要根據班級中學生的差異制定不同的教案。在上課時,教師也要根據學生的反應情況適當做出調整,盡量可以做到充實整個課堂。例如,在教學“杠桿”時,教師就可以通過一些生活化的情景來進入教學。當講述到杠桿平衡時,其中的一些知識點,像動力、動力臂這些知識點在理解上是比較困難的,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化的實驗來幫助學生理解,形成思維上的互動。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分組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之間的課堂學習效率,同時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探索的能力。
總結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需要按照新時代的教學理念,了解學生之間的差異化,并且能夠善于對學生運用差異化教學方式,以此來提升初中物理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1] ?劉萬江.差異化教學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9(15).
[2] ?黃貴善.錯誤資源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探微[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
[3] ?楊雙燕.積件思想在初中物理聲光現象教學中的運用探微[J].新課程(中學),20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