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坤
摘 ?要:小學階段的語文教育主要是對學生基本能力與基礎素質的培養(yǎng)。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與家長的關注度都相對較高。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小學階段的基礎知識積累、自我學習習慣培養(yǎng)是日后學習與發(fā)展的關鍵。堅持通過小學階段學習培養(yǎng)良好習慣、奠定良好基礎,是小學語文教育的關鍵。小學高年級尤其是小學六年級的語文教育中,既要關注基礎知識積累,也要關注學生小升初的知識銜接。本文就以當前小學六年級語文課堂教育為主要研究對象,就如何提升課堂有效性提出一些看法與見解。
關鍵詞:小學;六年級;語文;課堂;有效
一、當前小學六年級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師群體教學過程中存在忽視學生學習需求。當前的小學語文教育中,教師的教育方式主要是以學生與教師之間面對面教學為主的,教師是課堂的主要施教者,在教育內(nèi)容上,主要是以課本知識為主,以課外知識為輔,以講解為主要方式。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是依照教師講解的內(nèi)容與課本描述的內(nèi)容進行想象性的學習的,但是這一過程有其兩面性。一方面,可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想象力,但是另一方面,學生在想象之后并沒有更進一步的時間過程,自我想象的效果如何,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印證,關注了學生想象力的激發(fā)卻忽視了學生對“真相”的需要。課堂上單憑教師的獨自講解,很多時候都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加上六年級的語文教學與學習負擔較重,教師為了在課堂上講解更多的基礎理論知識,往往忽視了學生對知識的接受度這一問題,不能從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角度出發(fā)進行教學。
2.家長群體的教育關注過度。在當前優(yōu)生優(yōu)育的教育發(fā)展理念下,很多家長群體特別關心對孩子的教育,尤其是在幼小銜接、小升初、初高中銜接與高考階段這些關鍵節(jié)點,很多家長開始產(chǎn)生焦慮,這種焦慮一方面來自于孩子學習現(xiàn)狀的焦慮,另一方面是接受繼續(xù)教育而選擇學校的焦慮。這樣的焦慮無可厚非,但是當前的發(fā)展中,存在很多家長盲目焦慮盲目跟風現(xiàn)象,比如有的孩子自身的學習基礎較扎實,因此在初中選擇進度較快或者“尖子班”,而有些孩子的基礎較為薄弱,需要在相同學習水平與層次的班級內(nèi)進行基礎的構建,但是有些孩子父母通過各種方式選擇尖子班、快進班,這樣的過度關注與不切實際的期望只會導致孩子在日常的學習中壓力大,有些發(fā)展到青春期出現(xiàn)厭學情緒、叛逆心理或者極端的自卑、心理敏感脆弱等問題,影響孩子的全面發(fā)展。
3.學生自身存在一定的壓力。小學到初中的階段,學生的自身學習上也是存在一定的壓力的,有來自教師的壓力,有來自家長的壓力,有來自同學的壓力,如果不能引導學生正確認識這些也壓力,可能會造成不良的后果。教師在教學中將更多的知識通過課堂這一基本不可復制的模式講解出來,學生之間的相互比較、升學過程中的相互攀比、家長群體對自家孩子學習情況與心理發(fā)展現(xiàn)狀存在誤區(qū)等,這些都是孩子學習與生活壓力的主要來源。有些孩子還面臨各種特長學習的壓力,種種壓力之下,如果沒有恰當?shù)慕逃c紓解方式,學習的效果可想而知。
二、如何提升小學六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1.從教師的角度出發(fā)轉變教學方式。小學六年級語文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針對教育行業(yè)是,越是十分重要的階段,越要從多角度出發(fā),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的關注點應該從教了多少轉向學生學會了多少,從學生角度出發(fā),激發(fā)學生想學、會學、能學會的能力與意識,才是關鍵時期的教學重點。小學六年級教師在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轉變教學方式與教學重點。在教學方式上,既通過簡單的講解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自己的認知范圍內(nèi)對教師講解的內(nèi)容有更加科學的認識,也要從互聯(lián)網(wǎng)的角度出發(fā)印證或者糾正學生基于自己想象下的社會認知。比如在《北京的春節(jié)》這一課文的講述中,通盤都是用描寫的方式為小朋友展現(xiàn)春節(jié)期間北京的習俗,但是當前的春節(jié)習俗與舊時的春節(jié)習俗之間還是存在很大不同的,教師可以在課文結束后讓學生對自己所知道的春節(jié)習俗進行講述,然后通過多媒體播放北京春節(jié)期間相關習俗的短片或者相關習俗活動的圖片等讓學生對課文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通過多種模式的講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2.從家長的角度出發(fā)科學關注。小學六年級語文課堂的教學,離不開學生的學習,離不開教師的講解,更離不開家長的參與。升學階段有所焦慮是難免的,但是應該從科學的角度出發(fā),在小學階段的學習結束后對升學情況進行安排。首先是在日常的教育中,教師與學生之間要加強溝通聯(lián)系,教師要將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學習方式與課后表現(xiàn)等及時向家長群體通報家長與教師通過科學分析,針對孩子自身的特點與學習現(xiàn)狀轉變教育重點,比如在小學六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能夠更加清晰地捕捉到學生在課程學習中的弱項,比如在課文朗讀中,有的孩子對某些字不認識,這就是學習習慣與基礎知識的問題,有些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斷句存在不妥之處,這就是寫作能力與理解能力方面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教師與家長要充分利用六年級的時間查漏補缺,比如對基礎字音字形按照每周一冊的速度進行復習,通過多媒體閱讀的方式讓學生找準閱讀的斷句語感,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3.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勞逸結合。小學六年級階段的學習壓力相對較大,學生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既要關注學習,也要 關注放松心情,緩解學習壓力,同時要寓教于樂,堅持在娛樂中學習知識。比如在課間,教師可以播放課文閱讀的音頻,讓學生在娛樂的過程中進行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習慣。在家庭休閑時,家長可以鼓勵學生閱讀課外書如繪本、童話書、作文書等等,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汲取知識,同時也起到放松心情的作用。這樣,在學校與家庭兩個角度出發(fā),轉變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娛樂的過程中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娛樂,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增長了知識,還放松了心情,對推動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語文學習有重要作用。
4.從時代的角度出發(fā)進行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ヂ?lián)網(wǎng)教育是當前各個階段教育都離不開的,在小學六年級語文教育中,由于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基礎不同,有必要對學生進行分層教育。課堂的教育時間有限,教師可以利用課后的時間通過錄制小視頻的方式進行專題講解,發(fā)布到微信群中,讓學生針對自身學習的弱點查漏補缺,進行及時的知識學習與積累,從而從學生的學習需求角度出發(fā),滿足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幫助家長群體進行科學的家庭輔導。教師也可以指定相關的學習軟件,讓學生針對自身學習情況進行學習,為小初銜接打好基礎。
三、結語
小學六年級學習正處于小初銜接的關鍵階段,也是基礎知識全面復習鞏固的重要時期。堅持從教師、家長、學生的角度出發(fā),通過家校共育、互聯(lián)網(wǎng)個性教育、寓教于樂的隨時教育將緊張的六年級語文教育分解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的模塊化教育,避免了不必要的恐慌與心理負擔,切實為學生升入初中學習打下堅實的語文基礎。
參考文獻
[1]孫志國.小學六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實施策略解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