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愛萍
摘 要 音樂課改的價值追求在于“為了每一師生的健康成長”,讓教育回歸課堂,需要教師承擔起更艱巨的責任,使基本教學任務在課堂上得到充分全面的完成。課堂上老師必須積極努力,為孩子們打造一片凈土、樂園,靜待花開。
關鍵詞 小學音樂;課堂改革
音樂課堂改革中如何以生為本向心而立,讓音樂課堂向優(yōu)而行?這是音樂課堂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zhàn)。老師搭建平臺,創(chuàng)設空間以及藝術氛圍,要給學生自由、自主、自信,激發(fā)和鍛煉學生的思維想象和創(chuàng)造能力,讓藝術有聲有色,有形有味,有情有致,以其本身獨特“美”的魅力感染學生,影響學生,此時的音樂課堂發(fā)展需要“穩(wěn)中求進”。
一、穩(wěn)中求進,進中求穩(wěn)
聚焦音樂課堂,你會發(fā)現(xiàn)穩(wěn)和進,一靜一動,課堂上老師能否把握好兩者之間的耦合度,這是一節(jié)課成功與否的基礎。在六年級欣賞《初升的太陽》這一課中,老師可以通過介紹蒙古族喜歡騎馬射獵,能歌善舞,蒙古族的舞蹈源于生活,多姿多彩,帶學生欣賞一段蒙古族的舞蹈,發(fā)現(xiàn)其中印象最深刻的動作-騎馬的動作,嘗試與學生一起跳一段蒙古舞,讓整節(jié)課很好地將舞美與旋律的美融為一體,之后欣賞樂曲三部分主題后引導學生用多種表現(xiàn)形式充分體現(xiàn)教師與學生的愛樂初心。
“初聽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庇兄鷮嵒竟Φ囊魳防蠋熯€可以以一曲二胡獨奏《賽馬》打動學生,走進孩子心中,成為每個學生的“心靈捕手”。學生在課堂上盡情享受音樂帶來的愉悅和快樂,通過一曲《賽馬》走進蒙古族,了解蒙古人民的生活以及歌舞樂器,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滿足學生對音樂和樂器的好奇心,讓學生充分表現(xiàn)了對音樂的享受意識,讓學生有無盡的成就和滿足;這樣的課堂是那么地抒情、動情和感人,充滿美感,讓音樂“音”曲而美,讓學生“樂”享成長。
二、“穩(wěn)”有三度,“進”在質量
課堂教學離不開三個維度:兒童為本(思維狀態(tài)、問題意識、學校方式、課堂練習);寬容心態(tài)(因材施教、教學相長、課堂評價),多樣機會(發(fā)言機會、分享交流、師生關系),課改中的課堂可以圍繞這三個度深入打磨,基于三度的本質與規(guī)律,先夯實,后提升。欣賞六年級《初升的太陽》過程中,通過二胡與馬頭琴音樂風格的差異比較:二胡被稱為中國的小提琴演奏技巧,豐富多變的音色,恰如其分地表現(xiàn)被外國人譽為是一種神奇的令人崇敬的樂器,二胡較為適合表現(xiàn)漢族的音樂;馬頭琴音樂主要是草原音樂,比較有代表性的是前些年我國和蒙古國政府共同取得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蒙古長調音樂。這種音樂的特點是歌唱性極強,雖然已廣泛采用五聲音階,但是以羽調式為主要調式,有的音拖得極長,在演奏技法上有較大隨意性,多用三度顫音和大幅度的滑音,幅度可達一個半八度之大,充分體現(xiàn)了北方游牧少數(shù)民族居住在廣袤天地中,與自然做伴的寬廣胸懷。兩種樂器充分對比后再介紹《初升的太陽》這一樂曲的作者:齊·寶力高,世界馬頭琴大師,蒙古族,1944年出生在科爾沁草原,是成吉思汗大兒子術赤的后代,首次創(chuàng)建了馬頭琴樂隊——野馬樂隊,結束了馬頭琴只有獨奏和伴奏的局限性,同時也是至今為止走進世界音樂之都——維也納金色大廳舉辦專場馬頭琴音樂會的唯一中國演奏家。這樣巧妙的環(huán)節(jié)設計使育人文化潤物細無聲,課改課堂靈動更顯智慧。
三、求“穩(wěn)”謀“進”,重在行
音樂課堂讓尊重成為課堂文化的底色,課堂中教師應當肩負起全心全意幫助學生的責任,學生采取一切辦法使自己進入學習的狀態(tài),課上主動學習,自信表達,積極有效互學,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欣賞《初升的太陽》課前老師應創(chuàng)設情境視頻《蒙古草原風光》畫面定格在(草原、馬、蒙古包),引導學生進入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xiàn)牛羊的蒙古族,了解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有其獨特的性格特點、地域特點以及他們過著游牧的生活,接著帶著孩子們騎著馬來到蒙古草原,感受體驗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了解其特有的樂器。在欣賞樂曲主題片段過程中,先初聽第一部分旋律,讓學生交流看到了怎樣的畫面?再用彈舌來模仿馬蹄的聲音,再看樂譜,發(fā)現(xiàn)前半句和后半句有什么不同,運用ppt閃現(xiàn)附點,強調節(jié)拍感和運用駿馬奔馳般的前十六分節(jié)奏型,使樂曲極富動力。旋律二,老師引導學生先用da模仿節(jié)奏型0 da da│da da·da│da-│,再出示旋律線圖譜,結合圖譜來畫一畫旋律線,旋律線的起伏,也像是草原上的小山丘一樣,馬兒在草原上飛奔,有起伏又有顛簸,再出示曲譜,講解切分音重音體會,因此第一部分為四二拍,色彩明朗活潑;第二部分和第一段落音樂形象構成對比,采用的手法是:調式色彩的轉化,速度減慢,改變節(jié)拍為四三拍,拉寬節(jié)奏等,音樂抒情、優(yōu)美,先用la哼唱旋律,感受草原雄鷹展翅飛翔的畫面,再加上蒙古族舞蹈畫龍點睛,仿佛讓人看到了藍天白云下,一群雄鷹在展翅飛翔;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變化再現(xiàn),三部分的完整欣賞后老師和學生一起提煉樂曲結構為帶再現(xiàn)的三部曲式。
總之,在音樂的世界里,師生們相互切磋,互通有無、優(yōu)勢互補,共同享受成長的快樂,追求課堂教學的新高度,以舍我其誰的開拓精神在音樂教改之路上闊步向前,做一個藝術的追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