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芳芹
【摘? 要】新時代的教育,鼓勵教師采用多樣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這樣能極大程度地擺脫單一教學帶來的枯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筆者從事小學數(shù)學教學工作多年,一直在學習新的教學方法,現(xiàn)將自己的一些心得歸納如下,還望能對大家有所啟發(fā)。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有效教學
21世紀的教育不再是單純的應試教育,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行和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人們對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以往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教學模式單一,教學效率低下,顯然已經(jīng)不能在適應當今新時期對于教學的要求,急需做出大的改變。這一改變指的是高效課堂的構建,我們要通過多樣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這一目標,使學生感覺到學好數(shù)學并不是一件多困難的事,數(shù)學是充滿樂趣的,使其察覺到數(shù)學的魅力。
一、明確教學目標,統(tǒng)籌教學形式
傳統(tǒng)的小學數(shù)學課堂,僅僅是在向學生傳授知識,而沒有思維的激發(fā)?,F(xiàn)代教學論認為,課堂教學的意義不在于單純的知識的傳授,而是通過引導促進學生朝著全面的方向發(fā)展,當然,其中也包括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因而,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統(tǒng)籌考慮,合理容納各種思維方法和形式的運用,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長方形的面積”內容時,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提高學習的思維水平,在課堂實踐中筆者是這樣做的:首先,課件出示一個長6厘米寬4厘米的長方形,讓學生來估一下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然后,筆者用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擺一擺”進行驗證(課件操作),通過驗證學生知道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24平方厘米。而這個24是怎么得到的,卻恰恰是本節(jié)課落實知識目標的關鍵所在。學生通過回憶,憶起一行擺了6個面積單位,擺了4行,所以這個長方形的面積是6×4=24(平方厘米)。在此基礎上追問,這里的6和4分別指的是什么?進而抽象得出長方形的面積=長×寬。但這僅僅是個猜想,究竟是不是對所有的長方形面積都適用呢?于是筆者又讓學生在自主的驗證中達成共識:長方形的面積=長×寬適用于各種長方形。這一過程中,實現(xiàn)了學生的思維從特殊到一般的轉換,由具體的操作到模型的抽象概括與建立,實現(xiàn)了思維能力的成長。
二、借助數(shù)學問題,融入數(shù)學思想
我們都知道,數(shù)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小學生的思維主要以形象性為主,這就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不過,借助轉化思想能將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從而降低學生理解的難度。
例如,小學數(shù)學中的一種經(jīng)典的題型—兩輛小汽車A車和B車,從兩地中間出發(fā),以不同的車速向相反的方向駛去,三小時之后,A車率先抵達目的地。這時B車還需要走三十千米才能到達。已知,B車的速度是A車的四分之三,據(jù)此求得兩地之間的距離為多少?如果我們不運用轉化思想直接進行計算,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如果將題干中“B車的速度是A車的四分之三”這一已知條件進行轉化,變?yōu)椤癇車與A車車速的比是3∶4”,也就等于是在相同的時間內B車的速度為3份,則A車的速度為4份,B車比A車少行駛1份,即少行駛30km,換個說法就是1份相當于30km,這樣貨車甲三個小時就行駛了120km,而貨車乙則行駛了90km,兩地之間的距離就是120+90+30=240km。通過這道經(jīng)典問題我們可以看到轉化思想是如何運用的,并如何將復雜知識轉化成容易被學生理解的簡單內容,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解題效率。
三、借助信息技術,有效應用反思
在小學階段,某些數(shù)學知識依靠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很難讓學生理解,占去了大量的課堂時間進行講授,學生所能進行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時間就變少了,從長遠來看,不利于學生能力的提高。而信息技術具有強大的功能,能生動、形象、能動呈現(xiàn)某些知識難點,從而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圖形的運動”內容時,筆者通過最先進的技術手段,給學生展示了旋轉的圖形,還給學生制作了一個簡單有趣的微課—旋轉的世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理解。轉變了他們學習的態(tài)度,使其自主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雖然信息技術能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發(fā)揮很大的作用。但是也有地方需要注意,避免造成信息技術的濫用。比如,雖然多媒體課件在一定程度上展現(xiàn)了我們的教學思路,但是多媒體課件只是一種輔助工具,絕不能讓其成為教學的絕對依據(jù),教師也絕對不能對著多媒體課件自說自話,而忽視了和學生的交流。制作課件時,所有圖片、文字和聲音都必須圍繞本課內容而選,無用的素材堅決杜絕采用,所有課件必須環(huán)環(huán)相扣、重點突出,避免過于花哨,使學生的注意力錯誤地被吸引到教學內容以外的地方,同時教師必須要由淺入深地引導和點撥。
總而言之,只有樹立正確發(fā)展觀,勤于探索,勇于實踐,定能闖出一條具有特色的課堂教學之路,探索出有效課堂教學模式,突破量變到質變的升級,真正促進小學數(shù)學教學水平。
參考文獻:
[1]張華.提高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