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越明
◆摘? 要:在初中教育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作為實施德育教育的最為有效的載體,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明確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將德育作為教育開展的首要目的,使學生逐步地成為一個全面發(fā)展的人?;诖?,本文將對立德樹人視域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展開研究,并給予針對性建議。
◆關鍵詞:立德樹人;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探索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以成績?yōu)闇实慕逃J皆缫巡辉谶m用于對學生的教育,“立德樹人”逐步的成為教育的發(fā)展方向。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中開展德育教育,一方面,能夠提升學生的自律性,保障班級秩序,減輕教師的管理壓力,促進教學任務的有效落實。另一方面,能夠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升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端正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樹立,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由此可見,對立德樹人視域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進行探究是十分必要的,具體策略綜述如下。
一、“立德樹人”的重要性
“立德樹人”強調育人為先的原則,重要的時代意義,首先,德育教育能夠對學生起到啟發(fā)性作用,使學生能夠對自身產生反省與反思。其次,德育教育能夠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學生能夠對法律產生敬畏之心,學會約束自身的行為,養(yǎng)成優(yōu)秀的文明習慣。另外,初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德育教育能夠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心理建設,使學生能夠擁有辨別事物對錯的能力,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構成。因此,“立德樹人”對學生具有較大的重要性。
二、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應用于課堂教學對學生進行德育啟發(fā)
(一)課堂教學引入生活情境對學生進行德育啟發(fā)
在傳統(tǒng)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模式中,部分教師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意義認知不夠明確,急于追趕教學進度,采取劃重點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死記硬背”,致使學生喪失了探究學習的過程,對所學的道德與法治并沒有深層次的了解,往往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進而導致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無法對學生的學習與生活帶來有效的作用。因此,教師應對教學模式的改進重視起來,積極地引入生活情境,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啟發(fā),使學生能夠產生熟悉感與帶入感,將道德與法治知識與現(xiàn)實生活相連接,促使學生能夠從一個嶄新的角度看待道德與法治知識與實際生活,加深學生對事物的理解,促進學生德育素養(yǎng)的提升。例如:在學習到初中道德與法治人教版九年級《中國擔當》時,教師可以以2020年的新冠肺炎為例,引入生活情境,為學生播放有關疫情的新聞,增強學生對當前世界局勢的認識,并與學生一同討論,“在這次疫情期間中國都做出哪些措施?具有怎樣的意義?體現(xiàn)了怎樣的中國智慧?”等,使學生能夠深入地對“中國擔當”進行探究,受到啟發(fā),明白中國對世界的意義與重要性。
(二)借助思想政治課程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啟發(fā)
學生所學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內容與實際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借助思想政治課程內容對學生進行德育啟發(fā),讓學生站在問題中,對身邊發(fā)生的人和事進行思考,逐步地實現(xiàn)對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的提高目的。例如:在學習到初中道德與法治人教版下年級《少年的擔當》時,教師可以先利用信息化的教學工具為學生播放一段視頻,并向學生提出問題,如:“王亞平是我國的航天英雄,在她小時候就勵志成為一名飛行員,為離這個目標夢想更進一步,她在畢業(yè)后就參了軍,經(jīng)歷了多年的努力,她終于用她的堅持實現(xiàn)了她的航天夢。①請根據(jù)王亞平的事跡分析,你都從她的身上獲得了哪些啟發(fā)?②你還知道哪些英雄人物的事跡?請簡單地談一談③請根據(jù)自己的理解談一談,你認為少年的擔當是什么?④作為新時代下成長的中學生,應不斷地進行自我提升,為推進中國發(fā)展而努力,對此,你認為新時代下的中學生應該怎樣做?”等,激發(fā)學生的思考,使學生能夠對現(xiàn)實進行反省與反思,明確年青一代應當有的擔當與責任,樹立民族情懷,實現(xiàn)對學生的德育教育。
(三)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對學生進行德育啟發(fā)
雖然初中學生的思維意識已經(jīng)初步建立,但社會經(jīng)驗仍然不足,在面對較為復雜的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時仍無法進行充分的理解。對此,教師可以采用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德育啟發(fā),調動學生對初中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欲望,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促進學生的德育素養(yǎng)發(fā)展,使學生所學的德育知識能夠在學生的學習與生活中充分地發(fā)揮有效價值。例如:在學習到初中道德與法治人教版上年級《追求民主價值》時,教師可以先根據(jù)學生的性格特點、學習情況、思維方式等將學生進行科學的合理的分組,然后依據(jù)這一個的學習重點與難點,通過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的方式,為學生設計幾道問題,如:“隨著綠色環(huán)保理念的不斷深入民心,共享單車這個便捷的交通工具受到了人們的熱烈響應,但問題也隨之出現(xiàn),人們在停放共享單車時未能做到有序性,單車被隨意的丟棄在路邊,部分單車甚至出現(xiàn)在了河里,對人們的出行安全造成了阻礙,請根據(jù)所學內容談一談國家與市民應該怎樣做才能改善這一情況?”等,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自主探究。在一段時間后,教師需要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依次進行作答,此時教師需要在一旁耐心地觀察,將學生在回答中表現(xiàn)出來的知識誤區(qū)與盲區(qū)進行記錄。在所有小組都回答結束后,教師需要對這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高度的概括與總結,并對學生出現(xiàn)問題的地方進行引導與糾正,滲透德育理念,實現(xiàn)在立德樹人視域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的高效性。
三、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在教育中的作用不僅僅是傳授給學生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懂得的道理,學會做人,建立起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因此,在初中道德與法治中滲透德育教育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教師應堅持“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積極給予學生啟發(fā),使學生能夠對德育理念產生認同感,讓學生能夠在德育教育中受益良多。
參考文獻
[1]白天恩.立德樹人 德育為先[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7(02):79.
[2]馮雷激.開展德育活動 讓核心價值觀浸潤孩子的心靈[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18(03):324.
[3]苗吉堂.創(chuàng)新德育 立德樹人[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5(02):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