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燕,許 妍
1.河南省人民醫(yī)院腫瘤放療科,鄭州 450000;2.河南省人民醫(yī)院放療科一病區(qū),鄭州 450000
乳腺癌是發(fā)生在乳腺腺上皮組織的惡性腫瘤,醫(yī)生會根據腫瘤的分期和患者的身體狀況,酌情采用手術、放療、化療等手段,放療是利用放射線破壞癌細胞的生長、繁殖,達到控制和消滅癌細胞的作用,手術、放療均屬于局部治療,化學治療簡稱化療,是一種應用抗癌藥物抑制癌細胞分裂,破壞癌細胞的治療方法,疾病本身及治療均給患者帶來較大的痛苦,使患者產生負面心理,故給予心理疏導,提高身心健康對患者康復較為重要[1-2]。本次研究旨在探討身心康復鍛煉對乳腺癌放化療患者自我效能及癌因性疲乏的影響,報告如下。
選擇2018年7月—2019年8月河南省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30例乳腺癌放化療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65例。對照組,年齡36~73歲,平均年齡(53.49±7.31)歲;病程1~3年,平均病程(1.74±0.61)年;單側乳腺癌57例,雙側乳腺癌8例。觀察組,年齡35~73歲,平均年齡(53.51±7.28)歲;病程1~3年,平均病程(1.69±0.65)年;單側乳腺癌58例,雙側乳腺癌7例。比較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納入標準:①均經病理學確診為原發(fā)性乳腺癌,進行放化療者;②均伴有癌因性疲乏者;③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嚴重障礙者;②精神疾患者;③伴有血液系統(tǒng)疾病者;④預計生存時間<3個月者;⑤溝通交流存在嚴重障礙者。
1.3.1 對照組 常規(guī)護理給予患者乳腺癌放化療的口頭宣教,告知患者乳腺癌疾病的相關知識、放化療的必要性、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及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等,并給予飲食指導,囑患者注意保證足夠的睡眠及營養(yǎng),按時進行放化療,定期進行復診。
1.3.2 觀察組 身心康復鍛煉,主要方法包括:(1)組建身心康復小組,小組成員主要由1~2名醫(yī)生、3~5名責任護士組成;(2)每周進行1~2次健康教育,內容包括:身心健康鍛煉概念、癌因性疲乏知識、飲食、康復、心理教育,增強自信心方法等,通過微信實時解答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疑惑;(3)組員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康復鍛煉計劃,主要有運動及放松鍛煉,并將計劃與患者進行商討,結合患者意見進行修改,確定最終康復鍛煉計劃,將有關資料通過影像等形式發(fā)放給患者,給予詳細講解及示范;(4)運動主要為有氧運動,如騎車、慢跑、散步、健身操等,根據患者個人喜好及病情給予針對性指導,可在運動時配合音樂,音樂以舒緩輕柔為主;(5)指導患者當出現負面情緒時可進行放松鍛煉,如深呼吸療法,吸氣時握緊雙拳,呼氣時放松;(6)組員對患者身心康復鍛煉計劃進行跟蹤回訪,及時給予相應的指導;(7)組員每周針對患者存在的問題進行一次小組討論,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制定改善措施,并指導患者實施。
(1)于護理前、護理2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量表(GSES)對患者進行調查,包括10個條目,每個條目1~4分,總分40分,得分越高患者自信心越高。(2)于護理前、護理2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癌因性疲乏,采用Piper疲乏量表(RPFS),分別從疲乏行為及程度、情感、認知及情緒、感覺4個維度22個條目進行評價,疲乏行為及程度6個條目,情感5個條目,認知及情緒6個條目,感覺5個條目,每個條目0~10分,得分越高癌因性疲乏越嚴重。(3)于護理前、護理2個月后比較兩組患者生命質量,采用生命質量量表(FACT-B)對患者進行調查評估,從生理、家庭、社會、情感、功能等方面進行評價,總分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GSE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GSES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變化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GSES評分對比(±s) 分
表1 兩組GSES評分對比(±s) 分
組別對照組(n=65)觀察組(n=65)t P 22.807 40.934 0.000 0.000 tP護理前18.54±2.17 18.61±2.08 0.188 0.851護理后26.57±1.83 31.69±1.52 17.352 0.000
護理前兩組RPF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RPF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變化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RPFS評分對比(±s) 分
表2 兩組RPFS評分對比(±s) 分
注:與同組護理前對比,a P<0.05。
護理前對照組(n=65)觀察組(n=65)tP護理后對照組(n=65)觀察組(n=65)tP 26.37±4.26 26.33±4.29 0.053 0.957 21.26±3.85a 13.51±2.63a 13.401 0.000 27.49±5.16 27.53±5.11 0.044 0.965 22.52±3.95a 14.16±2.73a 14.037 0.000 21.39±4.17 21.45±4.08 0.083 0.934 17.38±3.65a 12.14±2.83a 9.147 0.000 25.38±5.07 25.33±5.15 0.056 0.956 20.73±4.37a 16.08±3.32a 6.831 0.000
護理前兩組FACT-B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FACT-B評分均升高,且觀察組變化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FACT-B評分對比(±s) 分
表3 兩組FACT-B評分對比(±s) 分
放化療是雙刃劍,殺滅癌細胞的同時,不可避免地也對患者造成損傷,患者常會出現由多種因素相互作用而致的癌因性疲乏,貫穿于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治療及預后等整個過程,是癌癥患者最常見的癥狀[3]。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GSES、FACT-B評分均升高,RPFS評分均降低,觀察組變化幅度均大于對照組,表明乳腺癌放化療患者給予身心康復鍛煉,可提高自我效能,緩解癌因性疲乏,改善生活質量。身心康復鍛煉是采用適量、定向或者有針對性的機體運動及心理療法來幫助患者身體及心理恢復到正常狀態(tài)的方法,包括體操、太極拳、氣功等,身心康復鍛煉具有針對性強、運動性、自然性、雙重效應等特點,以強調患者自身功能訓練,注重患者整體康復[4-5]。身心康復鍛煉中組員根據患者病情制定康復鍛煉計劃,主要有運動及放松鍛煉,并指導患者當出現負面情緒時可進行放松鍛煉,如深呼吸療法,吸氣時握緊雙拳,呼氣時放松,調整患者情緒[6-7]。身心康復鍛煉通過患者的自然活動來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不受年齡、性別和體質強弱的限制,護理人員將身心康復計劃與患者進行商討,結合患者意見進行修改,確定最終康復鍛煉計劃,將有關資料通過影像等形式發(fā)放給患者,給予詳細講解及示范,方法得當,對癥下藥,對患者不產生副作用[8]?;颊邊⒓由硇目祻湾憻挘槍π缘姆乐鼓撤N疾病的過程,同時也是一種促進身心健康的過程,具備較強主動精神,用堅強的意志品質去克服來自身體內外的困難,使患者達到健身強體、康復和治療疾病的目的[9-10]。
綜上所述,乳腺癌放化療患者給予身心康復鍛煉,可提高自我效能,緩解癌因性疲乏,改善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