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節(jié)萍
[摘 要]習作單元的精讀課文與一般閱讀單元的精讀課文的教學有著明顯的不同。《盼》作為習作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其教學目標直指表達,引導學生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來寫的,并掌握將重要部分寫詳細、寫具體的方法。課堂上,教師通過談話導入、整體感知、走進事例、揣摩表達和遷移運用等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掌握文本的表達策略,獲得習作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習作單元;精讀課文;教學設計;教學目標
[中圖分類號] G623.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9068(2020)28-0006-02
一、教學目標
1.會寫本課“袖、篷”等13個生字,正確讀寫“斗篷、嘴唇”等13個詞語并理解詞義。
2.體會文章是怎樣圍繞中心意思“盼”選取典型事例來寫的,掌握將重要部分寫詳細、寫具體的方法。
3.感受通過環(huán)境描寫和人物動作、語言等描寫來刻畫心理活動的方法和好處,并遷移運用。
二、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共鳴
1.板書課題:“盼?!蹦芙o這個字組個詞嗎?(盼望、期盼、渴盼……)
2.在生活中,你曾經(jīng)特別期盼過什么嗎?簡要說說你的經(jīng)歷和感受。
3.今天,我們走進作家冰凝的童年,看看她小時候盼的是什么,她又是怎樣把自己渴盼的經(jīng)歷和感受寫出來的。齊讀課題——“盼”。
【設計意圖 導入環(huán)節(jié)通過組詞及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喚起學生強烈的閱讀期待,與文本引起共鳴,從而為讀寫融合做好準備。】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 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冰凝小時候盼的是什么?是通過哪些事例來寫‘盼的?”
2.檢查預習,交流反饋。
(1)分享字音字形上的預習所得。
讀準字音。后鼻音——篷、瘋、蹦,翹舌音——甩、唇,詞語——悶雷、燜飯、窸窸窣窣、瞟著、嘟囔、瑪瑙。
辨析字形。比較同音字“斗篷、蓬亂”;觀察“唇”字,是半包圍;識記“醬”字,結合古體字識記下半部分是“酉”。
(2)分享理解詞語的方法與經(jīng)驗。
結合圖片理解:斗篷、瓦藍、瑪瑙。
結合語境理解:逗引、遮蓋、窸窸窣窣。
3.梳理情節(jié),歸納事例。
你從哪些事例讀出了一個小女孩盼望著穿上新雨衣的迫切心情呢?
出示表格(表一),學生根據(jù)表格進行歸納。
【設計意圖 初讀環(huán)節(jié),扎實語文基本訓練,關注學生語文的基本素養(yǎng);接著梳理文本,引導學生體會文章圍繞“盼”這一中心意思,選取了哪些事例。這樣,培養(yǎng)了學生的概括能力和閱讀能力。】
(三)走進事例,體會心情
體會“得到雨衣,盼望變天”的急切。默讀課文1~3自然段,思考:“這是一件怎樣的雨衣?收到雨衣后‘我的心情是怎樣的?”在文中圈畫相關語句,做上批注。
討論交流,教師相機指導。
1.這是一件怎樣的雨衣?
(1)指名讀第一段。
(2)交流這是一件怎樣的雨衣。(顏色好看,款式特別)
2.收到雨衣后“我”的心情是怎樣的?你從哪些文字中讀出來?
(1)喜歡、激動、興奮的心情。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課件:
“我立刻抖開雨衣就往身上穿……摸摸后背,襯衫已經(jīng)讓汗水浸濕了,渾身涼冰冰的?!?/p>
提問:你從這段文字的什么描寫讀出了“我”對雨衣的喜愛?
一是動作描寫:“抖開、穿、想、走來走去、戴上、抖抖、趕緊脫、摸摸后背?!倍莻让婷鑼懀簨寢尩暮奥?,襯衫已經(jīng)讓汗水浸濕了。
(2)期待、焦急、無奈的心情。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出示課件:
“每天放學路上我都在想:太陽把天烤得這樣干,還能長云彩嗎?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氣預報就總是‘晴呢?”
這是通過什么描寫來表達“我”的盼望呢?(心理描寫)
【設計意圖 在寫作單元教學中,“讀”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寫”,借助“讀”獲得“寫”的方法和策略,從而減緩學生寫作的坡度。這一環(huán)節(jié),圍繞“盼”走進具體事例進行品讀,體會人物心情,獲得通過動作描寫、心理描寫來表達感受的寫作知識?!?/p>
(四)體會心情,揣摩表達
1.請同學們默讀第4~17自然段,自主學習思考:“在這件事例中,你讀出了小女孩內(nèi)心有哪些細膩的感受?主要采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具體寫出‘盼的呢?”大家一邊讀,一邊圈點勾畫,相機完成表格(表二)。
2.合作交流:體會放學下雨時“我”的興奮。
(1)品讀第4自然段:終于變天了,找找“我”有哪些反常的舉動?
“放慢了腳步”“興奮地仰起頭”“甩打著書包”“大步跑進了樓門”。
(2)想一想:“我”為什么這么做呢。
(3)沒有直接寫“盼”,我們能不能讀出“盼”呢?這是通過什么描寫達到的效果?(動作描寫)
3.體會借故外出時“我”的迫切。
(1)品讀5~15自然段:分角色朗讀“我”和媽媽的對話,體會“我”的情緒變化。
(2)相機評價朗讀。結合語境與提示語,感受“我”興奮、失落、央求、不甘的情緒變化。
(3)從事例中讀出了“我”的盼望了嗎?看來“借故外出”這件事也是緊緊圍繞著中心意思來寫的。這件事主要使用了什么描寫方法?(語言描寫)
4.體會窗前看雨、雨后觀景時“我”的渴盼。
(1)品讀16~17自然段:還是出不了門,“我”在想什么呢?
(2)文章用了好長一段文字來描寫雨后的景色。讀一讀,想一想:作者僅僅是為了寫景色而寫景色嗎。(景色描寫襯托感受)
5.體會穿上雨衣前后“我”的喜悅。
(1)品讀18~20自然段:從哪些語句中感受到了“我”的喜悅?
(2)分析歸納:
動作:“跑回家、打開柜門、沖媽媽說、挺著脖子、跑下了樓梯、甩著袖子?!?/p>
心理:“心從嗓子眼蹦出來、雨點兒都特別愛往‘我的雨衣上落。”
(3)總結動作、心理描寫的方法。
(4)討論:最后一句話中,雨點真會“起勁地跳躍”嗎?為什么這么寫?
(5)文中還有類似這樣的描寫嗎?抒發(fā)了作者什么情感呢?
①“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靜靜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靜靜地躺在衣柜里?!?/p>
②“有一天,快到家時,路邊的小楊樹忽然沙啦啦地喧鬧起來,就像在嘻嘻地笑?!?/p>
③“雨還在不停地下著,嗒嗒嗒地打著玻璃窗,好像是敲著鼓點逗引我出去?!?/p>
小結:這些描寫實際是在借景抒情,也是為了凸顯“盼”這個中心。
【設計意圖 在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從經(jīng)典的語篇中發(fā)現(xiàn)寫作知識,體會寫作知識所產(chǎn)生的表達效果,直觀地感受到寫作知識所帶來的言語妙處,為單元寫作做好了鋪墊?!?/p>
(五)梳理歸納,總結寫法
1.課文圍繞“盼”選取了三個事例來寫,哪一部分寫得更具體?為什么要詳寫呢?為什么把“得到雨衣”和“穿上雨衣”寫得簡略呢?
2.交流小結:中間部分“盼穿雨衣”最能體現(xiàn)“盼”這個中心意思,這部分寫詳細、寫具體,才能給讀者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3.總結:最后,用一首兒歌來總結這一課我們學到的寫作密碼:
中心意思有事例,詳略得當印象深。
真情流露會表達,動作語言和心理。
環(huán)境描寫來襯托,物隨心動能傳神。
【設計意圖 借助表格與兒歌,將本課生產(chǎn)出的寫作知識支架化——即用寫作知識為學生寫作搭建一個具體可感的腳手架。這樣,充分發(fā)揮言語結構的示范功能,引導學生從關注“寫什么”走向關注“怎么寫”?!?/p>
(六)遷移運用,表達感受
運用這一課學會的表達感受的描寫方法,大家選擇下面一個詞,寫一段話,刻畫人物的心理活動。示示:
溫暖 ?開心 ?驚喜 ? 害怕 ? 憂愁 ?委屈
【設計意圖 這樣的片段模仿是平移式的,坡度不大,目的是引導學生借助練習,將文本的言語結構進行內(nèi)化,真正實現(xiàn)“一課一得”的教學目標?!?/p>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