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楠 段榮霞 郎賓
摘? 要 為了更好地將思政教育貫穿軍校學員學習的整個過程,高校教員在專業(yè)課程授課時應充分融入課程思政元素。根據電類專業(yè)學員的特點,同時針對電子技術基礎課堂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開展思政教育的內涵和背景出發(fā),闡述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實施方法,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yè)教育的有機融合。
關鍵詞 電子技術基礎;思政教學;軍事院校;課程思政
1 引言
2016年12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huán)節(jié),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1]。伴隨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進步,軍隊高校學員的思想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諸多影響,在新時期開展軍校學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新一代“四有”優(yōu)秀軍人等工作也面臨諸多挑戰(zhàn)。習近平主席于2020年6月16日簽署命令,發(fā)布新修訂的《軍隊院校教育條例(試行)》,其中強調“培養(yǎng)德才兼?zhèn)涞母咚刭|、專業(yè)化新型軍事人才,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立德樹人”[2]等要求,無不強調提高軍校學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
在軍校所具有的多門課程中,電子技術基礎作為基礎必修課程,是每名軍校學員必須學習的課程。這一特點使得該專業(yè)教員與學員之間溝通較多,為任課教員參與思政教育提供了便利條件?;诖?,本文針對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展開研究,通過優(yōu)化教學設計、重組教學內容等方式,對如何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yè)教學的方法進行初步探索。
2 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思政教學的內涵
思政教學,即根據課程特點,圍繞“課堂教育與思想引導”這一目標,充分挖掘專業(yè)課程內所具有的思政元素,并將其融入專業(yè)課程學習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要注重“愛國情懷、文化自信、社會責任等價值范式的提煉”,在專業(y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科學價值觀的熏陶,促使他們更好地成長成才[3]。在具體授課中,教員不僅要注重對專業(yè)知識的講解,更應該注重課程教學中所傳遞的價值觀,在潛移默化中激勵學員成長成才,促進學員綜合素質全面發(fā)展。以理工科專業(yè)課程教學為例,不僅要鼓勵學員學習科學家廢寢忘食、孜孜不倦的學術精神,也要傳遞“科學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的愛國思想,引導學員學習胸懷祖國、服務人民,敢為人先、堅毅執(zhí)著、忘我奉獻的情操,為他們的發(fā)展與成才打下鮮紅的政治底色。
3 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思政教學背景
軍校學員思想政治特點? 軍校學員,首先是軍人,然后才是大學生,就軍隊屬性而言,思想政治教育屬于其主要工作之一。軍校學員作為部隊最主要的知識群體和儲備軍官人才,只有具備良好的思政基礎,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以及高度的責任感,才能在畢業(yè)后更好地履行其職責。當前形勢下,學員多為“90”“95”后,成長于經濟高速發(fā)展階段,缺乏對我黨、我軍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深入了解,與艱苦復雜環(huán)境作斗爭、與敵人交鋒敢打必勝的信念有所退化,在集體意識、紀律意識、理想信念等方面較以往有所弱化。因此,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需要形成新思路和新理念,要以培育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為根本基礎,緊貼學員實際,進一步強化憂患意識、危機意識、使命意識,培養(yǎng)學員戰(zhàn)斗精神、強化戰(zhàn)斗血性,在思政教育中樹立崇高的理想、正確的追求,敢于犧牲奉獻,履行好堅固強軍人才支撐的重任。
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思政教學的必要性? 電子技術基礎是軍校學員在校學習期間必修的一門課程,與國防、軍隊的發(fā)展息息相關。通過對本專業(yè)課程的學習,學員可掌握基本電壓放大電路、功率放大電路、集成運算放大器的分析方法,掌握組合邏輯電路和時序邏輯電路及其分析和設計等較為專業(yè)電路的工作原理和過程,并在課程實踐中提升理論知識素養(yǎng)、實踐創(chuàng)新設計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加深對電類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傳統(tǒng)的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側重于對專業(yè)知識的傳授,對于引導學員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形成系統(tǒng)理念。學員能夠了解相關知識和電路原理,但對于為何而學、學有何用不能形成較為準確的認知。電子技術基礎課程中蘊含豐富科學知識,如果在課程教學中對其中所包含的豐富文化進行充分挖掘,不僅能讓相關知識更容易被學員所消化吸收,還能實現育才與育德相統(tǒng)一,對培養(yǎng)學員辯證思維能力,樹立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科學觀點和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有著重要作用,更能為部隊培養(yǎng)“又紅又專、德才兼?zhèn)洹钡膹秃闲腿瞬判纬芍Α?/p>
4 實施思政教學的途徑與方法
優(yōu)化教學設計,融入思政內涵? 與專業(yè)思政課程不同,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注重講解原理、動手實踐等科學知識,在課堂實施過程中將思想政治內容生搬硬套進行教學的方法不具有可行性。這就要求任課教員采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從課程導入、理論講解、知識總結等方面將思政元素巧妙融入課堂,實現思政元素與專業(yè)理論的有機融合。同時,還應該注意思政元素與專業(yè)內容所占課時比,避免出現本末倒置的情況。因此,任課教員需要充分挖掘本課程的科學價值和思想價值,經過科學學習和訓練,提高學員綜合素養(yǎng),從而達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以課程教學為例,在學習“緒論”及“前言”部分時,可采取多媒體教學的方式,展示電子技術近現代以來的發(fā)展和在國防工業(yè)中的應用,以及我國和歐美發(fā)達國家存在的差距,引導學員激發(fā)學習創(chuàng)造積極性,樹立為國防軍隊科技事業(yè)奮發(fā)學習的恒心與信心;學習由晶體管組成的電壓放大器電路工作在放大區(qū)需要滿足的條件時,引導學員認識生活中的事情跟電路里面滿足的必要條件一樣,“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都是要在一定的框架內,遵守一定的法律法規(guī),遵守一系列規(guī)則,人才能夠在社會上正常有序地工作和生活[4]。
教員以身作則,做到言傳身教? 教書育人是教員的職責所在,教員的德育水準直接決定課程的思政效果。教員本人擁有較高的政治素養(yǎng),是開展好課程思政工作的前提和根本。因此,任課教員不僅要主動理解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在平時的授課過程中也應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踐行課程思政教育理念。這就要求任課教員不僅要熟練掌握課程基本理論和實際教學方法,更要懂得課程背景和其中蘊含的先進思想,并將這一思想融入所教課程中,即“傳道”與“授業(yè)”并行發(fā)展。
要做到這一點,任課教員就必須提高思想政治水平,熟悉歷史和政治以及社會發(fā)展趨勢,不斷提升自我德育素養(yǎng)和思想政治水平,為學員樹立良好榜樣。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舉例一定要正面積極,有意識有目的地引導學員養(yǎng)成良好的品質品德,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和學習態(tài)度[5],才能塑造學員正確的價值觀,提高他們對課程思政內容的認同感和使命感,成為國防和軍隊發(fā)展的主動參與者和積極建設者。
結合課終考核,進行綜合檢驗? 對學員而言,最為重視的是課終考試,關系到這門課的通過與否。因此,在課終考試環(huán)節(jié)適當加入思政內容考核,學員對思想的學習就會更加重視。在日常教學環(huán)節(jié),任課教員不僅要講解專業(yè)知識,還可以嘗試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有機融入其中,并在課終考核時將部分內容作為附加題納入出題范圍,以考核的形式督促學員加強對思想政治內容的學習,進一步培養(yǎng)學員關注時事政治、了解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情與動力,并將愛國主義情懷融入專業(yè)知識的學習中。
發(fā)放調查問卷,及時進行反思? 課程思政建設的成效在學員。學校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在于培養(yǎng)出更高質量的人才,因此,必須以學員的獲得感為檢驗標準[6]。在思政教學中,教員可通過向學員和聽課專家組成員開展問卷調查的形式,在反饋中及時發(fā)現問題并加以解決。作為思政教育的實施者、踐行者和引導者,教員對于調查問卷所反饋的問題要虛心接受、調整心態(tài),不能因為一次的批評而徹底放棄對教學的熱情,收獲了贊揚與認可也不能洋洋得意而不思進取,要深刻認識調查問卷所起到的反思促進作用,持之以恒承擔“立德樹人”的重要使命。
5 結語
課程思政充分體現專業(yè)課程的育人功能以及全體教員的育人責任、育德意識,有助于改變專業(yè)教員“只教書不育德”、思想政治教育教員“單打獨斗”的現象,構建全方位課程育人格局。在電子技術基礎課程思政教學實踐過程中,任課教員要努力找準思政教育與專業(yè)課程融合的關鍵點,耐心挖掘專業(yè)課程中的每一個思政元素,遵循專業(yè)課程進度、思政教育規(guī)律和學員成長路徑,將思政元素融入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方案,科學規(guī)劃、循序漸進、重點突出地推進課程思政建設,為國防和軍隊發(fā)展培育優(yōu)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立德樹人,為民族復興提供人才支撐: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重要講話[EB/OL].[2016-12-0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12/08/c_1120083340.htm.
[2]發(fā)布新修訂的《軍隊院校教育條例(試行)》[EB/OL].[2020-06-17].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0/0617/c1024-31749166.html.
[3]肖香龍,朱珠.“大思政”格局下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10):133-135.
[4]奚彩萍,王敏.如何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電工電子技術課程思政建設[J].思政教育,2018(32):84-85,92.
[5]吳婷,吳鵬飛,柯熙政.高頻電子線路“課程思政”教學實踐和探索[J].教育現代化,2019(37):45-46.
[6]匡江紅,張云,顧瑩.理工類專業(yè)課程開展課程思政教育的探索與實踐[J].管理觀察,2018(1):119-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