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昌甜
摘要:針對電子書包環(huán)境下小學數(shù)學復習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教師將電子書包充分應用在復習課前,復習課中,課后練習,課后作業(yè)的全部教學過程中。通過這一方式,節(jié)省課堂教學時間,提升教學效率。
關鍵詞:電子書包;小學數(shù)學;復習課教學
作為一門應用學科,數(shù)學是科學技術的基礎,是學生學習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小學數(shù)學的學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能力,還能夠通過數(shù)學知識的學習為低年級學生認識世界打好基礎。而在促進小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過程中,開展良好的復習課教學模式十分重要。合理有效的復習課能夠為學生的高效學習提供條件,切實促進小學數(shù)學教學效果的提升。對此,如何在電子書包環(huán)境下進行小學數(shù)學復習課的有效教學成為關鍵問題。
一、電子書包概述
電子書包是一個教學信息化工具,教師通過電子書包終端,和學生家長進行交流,和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通過電子書包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等,在電子書包環(huán)境下,課堂教學更加輕松便捷。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較,學生在放學后進行數(shù)學知識的復習時,通常采用做題的方式進行,在遇到不懂的問題時,沒有合適的媒介對問題進行解決,不利于實現(xiàn)小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的復習鞏固。而電子書包的利用,有效地避免了學生有問題無處可問的情況,為學生進行課程復習提供了便捷的途徑,給教學水平的全面提升創(chuàng)造了條件。
二、小學數(shù)學復習課的教學現(xiàn)狀
(一)復習方法不夠新穎
在當前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復習課中, 大多以習題訓練的方式對數(shù)學知識進行鞏固, 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學生數(shù)學成績的提高。然而,小學生處于成長的初級階段,對于外界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 大量的習題訓練容易給小學生帶來乏味的感覺, 長期用單調的方法讓學生進行知識復習會降低學生對于復習的積極性,進而對復習效果產生消極影響。而且,在學生進行習題練習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常常得不到有效改善,一些學生存在做錯的題在下次做的時候還會繼續(xù)錯的情況,不利于實現(xiàn)高效復習。
(二)復習的針對性相對缺乏
目前, 小學數(shù)學教師在布置家庭作業(yè)的過程中大多進行統(tǒng)一布置, 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是利用同樣的習題進行知識內容的復習。這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數(shù)學的復習缺乏針對性。對于學習成績好的學生而言, 他們會覺得大部分習題過于簡單,發(fā)揮不了鞏固知識的作用,而對于學習成績較弱的學生而言,他們則會覺得題很難,進而出現(xiàn)不會做的情況,容易打擊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對于數(shù)學復習課產生厭煩心理,有違鞏固復習的初衷。
三、基于電子書包環(huán)境下小學數(shù)學復習課教學模式的設計
(一)從課前檢測中發(fā)現(xiàn)問題
在開展小學數(shù)學復習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根據(jù)復習內容,為學生設計相應的課前檢驗,通過檢驗發(fā)現(xiàn)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并將這些內容向電子書包評測中心發(fā)布。學生通過電子書包終端,將檢驗進行提交。對此,教師借助相應系統(tǒng),對檢測結果進行總結,通過這種方式讓教師充分了解學生對知識的復習情況, 找出學生掌握知識的薄弱點或者易錯點,在課堂上進行詳細講解。
例如對“加減乘除法”進行復習的過程中,教師分別為學生準備加法運算、減法運算、加減混合運算、乘法運算、除法運算、乘除混合運算、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等計算題目,讓學生在課前完成,并將計算結果通過終端傳送給教師, 教師對這些計算結構進行整合并分析,找出學生普遍存在的薄弱點,在課堂上對這些內容進行重點講解。此外,結合課程標準,對一些難點和重點進行詳細講解。通過這種方式,有效的節(jié)省了課堂教學時間,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二)科學進行課堂導入
教師開始講課,可以借助電子書包,采用提問或者講述小故事的方式將復習內容進行引入, 也可以使用猜謎語的方式進行課堂的導入。通過不同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
例如在復習“平面圖形性質”的過程中,首先通過電子書包,為學生準備各種形狀的物體圖片,這些物體正面朝向學生,讓學生觀察這一平面是什么圖形。經過確認后, 教師要制定本節(jié)課復習目標,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相應的知識網絡。教師講解過程中,關注學生的神態(tài),保障學生一直處于精神相對集中的狀態(tài)下。防止因為精力不集中而影響復習效果。此外,對平面圖形進行復習過程中,
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說說生活中存在的不同圖形, 并闡述為什么這個物體要采用這種形狀。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回憶圖形所具備的性質,在提升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還能促使學生將實際生活和所學知識相互聯(lián)系,幫助學生對所學知識進一步了解。
(三)加強師生互動,共同解決問題
1. 提出問題,布置任務
上文已經提到,通過電子書包對課前檢測結果進行分析,然后找出知識要點,教師為學生設置問題情境,幫助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對這些問題進行總結。教師實施課堂導入之后,通過電子書包終端展示學生需要完成的任務, 并且讓學生清楚的了解活動的步驟。
2.引導學生自主探索
電子書包背景下,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通過移動終端,小組成員之間進行溝通。通常情況下,教師在小組內選出一位組長對活動進行組織和協(xié)調, 例如對教師安排的任務進行分配,甚至進行活動的策劃等。在這個活動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探究時間,在活動過程中,教師要跟蹤關注,保障活動的順利進行,當小組探究過程中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可以作出適當引導。同時,教師對學生活動過程進行詳細觀察,總結出大多數(shù)學生知識薄弱點,進行重點講述。
3. 學習成果交流
教師從學生中選出代表,匯報本小組的學習情況,匯報的形式可以是口頭表示或者操作演示等方式。教師通過這一匯報,從中找出相應信息,教師通過對話的形式,進行學習成果再現(xiàn)。這時,教師對這些內容進一步講解, 也可以通過傳統(tǒng)板書的形式進行教學內容的總結。
總之,電子書包背景下,教師要對其進行充分利用,借助電子書包,安排學生進行課前練習,再借助其對檢測結果進行總結和分析,結合分析結果,對典型問題進行重點講解。此外,通過電子書包終端進行小組合作探究,提升課堂效率。
參考文獻:
[1]袁小軍.電子書包環(huán)境下小學數(shù)學復習課教學模式的設計[J].科普童話,2017(12).
[2]高虹.電子書包環(huán)境下小學數(shù)學復習課教學模式的設計[J].山西青年,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