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風
摘要:應用型大學人才培養(yǎng)工作以職業(yè)崗位為導向,以增強學生崗位能力為培養(yǎng)目標,基于工作過程進行教學設計,培養(yǎng)出滿足企業(yè)和各行業(yè)崗位需求的應用技術人才。稅法作為高校會計學專業(yè)的必修課,具有規(guī)范性和實踐性強的特點,在會計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稅法教學模式應由原來比較注重理論教學轉化為注重應用實踐,轉變過去學識考試測評向注重學員知識、能力、素質綜合測評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轉變。
關鍵詞:稅法課程;實踐教學;課程改革
要培養(yǎng)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需提升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稅法課程是高校財會專業(yè)的主干課程,同時也是實踐性較強的一門學科,稅法教學中的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方法已不再適應社會需求,因此,如何提高稅法課堂教學效果,是目前稅法課程教學中應該思考和解決的迫切問題,應用型高校教師面臨著如何進行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問題。
一、目前應用型高校稅法課程教學中面臨的問題。
1、學生參與度較低
由于稅法課程難度較大,法律條文較多且繁瑣復雜,大部分院校稅法課程的教學都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課上教師著重講述解釋法律條文,缺少與學生的互動,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此外,很多教師著重于稅法本身的講解,而忽視了稅法與其他學科之間的聯系,與其他知識的斷裂導致學生在實際中只會孤立地處理問題。
2、教材編寫滯后
特別是隨著近幾年財稅制度改革的深化,全國范圍內全面推行營業(yè)稅改征增值稅試點,導致我國財政稅收體制與政策處于不斷變化與更新的狀態(tài)中,導致教材的編寫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同時也要求學生必須不斷更新知識,增強實踐性方面的能力。不斷的更新財政稅收與政策知識,與容易讓學生產生倦怠感。且目前市場上的稅法教材大部分偏重于法條的羅列,缺乏案例解釋,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3、實踐能力薄弱
大部分高校稅法教學方法的脫離實際,過于重視理論教學,而忽視了實踐教學。學生所接觸到的都是專業(yè)的理論知識,缺乏實踐機會,很難將理論轉化為實際的處理稅收問題的技能,導致學生步入社會之后的在稅收方面的實際操作能力較低,一旦遇到實際的稅收問題便手足無措,無法解決實質問題。。
二、對應用型高校稅法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問題的建議
1、科學設計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
教學設計以理論知識的應用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為重點,突出稅法課程的應用性。主要體現在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上:(1)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應用。在稅法課程中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既有助于學生牢固掌握稅法理論知識,又能提高學生的稅務實踐能力。
(2)案例教學模式的應用。稅法課程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引入案例教學以改進單一講授方式的不足。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來分析和解決案例中的實際問題。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學生可以鍛煉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一步鞏固教學效果,思維和判斷能力在案例分析和討論中逐步得到提高。案例教學法通過討論的方式,增加了學生課堂學習的主動性,提高了學生與教師的互動性。學生通過對這些接近真實案例的分析,獲得一定的成就感,從而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稅法知識的興趣。
(3)情景教學模式。學生學習相關理論之后,教師在課堂上設計與稅收相關的開業(yè)登記、發(fā)票領購、防偽認證、申報納稅等具體的工作情境,讓學生身臨其境,參與各項稅收工作,從而達到將理論知識融入到具體的工作的目的。
2、科學選用教材、及時更新教學內容
教材是教學的關鍵,教師必須選擇適合本校學生的教材,應選擇教材更新最快,錯漏最少的教材。最好選用每章均有引導性案例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思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高校稅法教師必須隨時更新國家財政稅收政策的更新變動,向學生傳遞正確的新知識,新理念等方法來保障教學質量。
3、重視實踐實訓教學
實踐教學使學生全面、系統(tǒng)地掌握稅法的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納稅各種問題的技能,使學生初步具備獨立從事納稅計算申報的工作能力。
(1)加強校內的模擬實訓教學,鍛煉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
應用型高校在專業(yè)建設和課程設置時應考慮稅法課程的實訓課時安排,并提供實訓課程需要用到的設備及環(huán)境。還可以通過舉辦競賽的形式,讓學生分成小組代表不同的企業(yè),各自扮演企業(yè)經歷、財務總監(jiān)等角色,各司其職一起來完成某個與稅收相關的某個項目。
(2)課程中的案例示范
選用實際業(yè)務,讓學生實際進行各項涉稅事項處理,使學生畢業(yè)即能從事企業(yè)報稅員工作崗位的工作。教會學生在學習中既要重視理論知識的學習,又要通過練習和實訓提升的應用能力,能增強對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的系統(tǒng)理解,提高稅務處理的實際操作能力。
(3)加強雙師型隊伍建設,鼓勵教師走進企業(yè)。當前各應用型高校許多年輕教師有扎實的稅法理論知識,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缺乏在企業(yè)或者稅局工作的經歷,造成稅法課程教學重理論而輕實踐。因此,鼓勵教師去企業(yè)掛職鍛煉,系統(tǒng)掌握企業(yè)的涉稅業(yè)務,才能更好的在課堂上組織教學。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達到滿足應用技術大學的教學要求。
(4)加強校企合作,引進校外稅務專業(yè)技術人才。
加強與校外企業(yè)的合作,在企業(yè)內設置實訓基地,組織學生進企業(yè)學習,不僅不僅解決高校的就業(yè)問題,學生可以學到切切實實的工作技能。還能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引入企業(yè)一線的專業(yè)技術人才進行實踐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崗位能力,有效提高學生所學專業(yè)知識的實用性和時效性,有效幫助學生提高職業(yè)能力和素養(yǎng)。
4、創(chuàng)新課程考核方式,強化實踐在考核中的比重。以往的稅法課程教學中,期末考試往往成為學生成績評定的主要標準,這種方式只會促使學生死記硬背書本知識。要真正地強化實踐教學,需要調動學生參與實踐的積極性,而創(chuàng)新成績評定方式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將平時學生進行實踐學習的表現、主動參與實訓以及參加各種相關競賽的成績都算作成績考核的一部分,這樣可以給學生提供參與實踐學習的動力。
結束語:
應用型院校進行稅法教學改革已經勢在必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強化實踐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提升其工作技能以更好地適應社會需求。只有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建立工學相結合、強化實踐教學才能培養(yǎng)出具備創(chuàng)造性思維,符合實際需求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曾祥光.任務驅動教學法在翻轉課堂實踐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成人教育,2014,7:130-132.
[2]劉長英.任務驅動法在高職課程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輕工科技,2015,8:159-16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