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婷
摘要:在2018年至2020年,社會工作者在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F街開展兒童安全保護需求調研,發(fā)現兒童和家長的安全意識淡薄,相關部門和學校對兒童安全十分擔憂,因此社會工作者開展了“黨建引領多元共治”兒童保護項目。該項目在黨的引領下,推動“三社聯動”工作機制形成,共同開展兒童保護服務,旨在提升兒童和家長的安全意識,提高兒童自我保護能力和家長安全教育能力,營造安全的社區(qū)氛圍。
關鍵詞:黨建引領;多元共治;兒童保護
江蘇省雎寧縣一名男童從14樓的家中陽臺墜下不幸身亡,溫州7歲兒童在家被燙傷,廣東江門5歲幼女遭男老師猥褻……近年來,多起兒童人身安全事件被曝光,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一、需求分析
(一)兒童有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提升的需求
《2018-2019 F街家庭服務需求調研報告》顯示,96.5%的受訪家庭的兒童需要繼續(xù)學習安全知識,安全意識淡薄。另外,在本次調研中,社區(qū)居委會、學校以及兒童教育機構都表示自我保護能力不足,例如在沒有成人陪同的情況下自行到江邊游泳。由此可見,廣東省廣州市海珠區(qū)F街兒童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都有待提升。
(二)家長有安全教育能力提升的需求
根據調研,60.41%的受訪家長是通過“說教”的方式教授兒童安全知識,但他們認為“說教”的有效性一般;28.55%的家長使用“角色扮演”的方式教育,7.18%的家長使用“一邊看視頻,一邊教育”的方式,這些家長認為這兩種教育方法的有效性較好。但從分析結果來看,只有少部分家長同時使用“角色扮演”和“一邊看視頻,一邊教育”這兩種教育方法。由此可見,大部分家長并沒掌握有效的方法教授兒童安全知識,他們的安全教育能力有待提升,且大部分家長也有提升自身安全教育能力的意愿。
(三)社區(qū)安全設施的設置有待改善
F街位于海珠區(qū)的西北部,東起寶崗大道與海幢街、江南中街相鄰,西至漱珠涌下水道及珠江邊與南華西街相接,北起同福中路與海幢街接壤,南至馬涌十噸橋附近與沙園街交界。根據調研,馬涌邊都有大約1米高的保護欄,但“禁止游泳”“防溺水”等標志牌懸掛在3米高的電線桿上,部分兒童放學經過涌邊,兒童的身高大多在1.2~1.6米,難以注意到3米高的安全標志,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禁止游泳”“防溺水”等標志懸掛的高度需要根據兒童的普遍身高設置。
二、服務過程
“黨建引領 多元共治”兒童保護項目旨在建立“三社聯動”機制,提升社區(qū)兒童和家長的安全意識,提升兒童的自我保護能力和家長的安全知識教育能力,營造協商共治的安全社區(qū)。項目的具體服務如下。
(一)成立項目黨員工作小組
項目開展初期,成立項目黨員工作小組,小組成員分別由街道黨員代表、社區(qū)黨員代表、L教育城黨員代表和社會工作者黨員代表組成。黨員工作小組簽訂工作協議。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項目每季度都組織小組成員學習黨的指導思想,包括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員工作小組帶領社區(qū)居委會、F教育城和社會工作者進行項目調研,調查社區(qū)存在的兒童安全隱患,收集兒童保護的需求信息,并將社區(qū)安全隱患反饋給F街道,爭取政府支持。
(二)形成“三社聯動”機制
項目開展初期,在黨員工作小組的引領下,成立“三社聯動”工作小組,工作小組由社區(qū)居委會、以L教育城為代表的教育機構和F社工服務站組成。社區(qū)居委會、L教育城和F社工服務站簽署合作協議,每兩個月開展一次工作會議,討論確定小組的工作目的、工作計劃、分工、責任和權利,并溝通工作進度、難度和下一步計劃等。項目初期,在黨員工作小組的引領下,“三社聯動”工作小組共同進行兒童保護需求調研,制訂“兒童安全”保護計劃。
項目中期,“三社聯動”工作小組開展兒童安全系列服務,同時在黨員工作小組的引領下開展“三社聯動”工作會議,通過多次工作會議,逐漸完善“三社聯動”機制,包括議事規(guī)則、內部分工。
項目后期,“三社聯動”工作小組總結“兒童安全”保護工作開展的成效,在此基礎上協商修改并完善“三社聯動”機制,最后向項目黨員工作小組匯報。
(三)開展安全知識普及服務
根據“三社聯動”工作協議確定的職責,社區(qū)居委會、L教育城和F街社工服務站分別從兒童本人、家庭、社區(qū)三個層面開展安全知識普及活動,包括交通安全、居家安全、防溺水、防性侵、防拐騙等。
在安全知識普及服務中,黨員工作小組和社區(qū)居委會主要負責鏈接政府資源,向居民反饋服務情況,開展兒童保護政策法律的普及活動;L教育城鏈接各類社區(qū)資源,并提供多樣化的安全知識普及服務;F街社工服務站向L教育城的小教育機構推廣有效的安全教育方法。除此之外,F街社工服務站還結合“全國交通安全反思日”“國際安全日”等節(jié)日,在社區(qū)以游戲體驗的方式提升社會公眾對兒童安全的關注度。
(四)改善社區(qū)安全設施的設置
在黨員工作小組的引領下,社區(qū)居委會和社會工作者搜集和統(tǒng)計河涌安全標志個數、間隔距離、懸掛高度等。社區(qū)黨員代表和社會工作者黨員代表在黨員工作小組會議上匯報河涌安全標志設置情況。黨員工作小組將這些情況反饋給街道和稅務局等有關部門,并爭取根據兒童的普遍身高重新設置河涌安全標志。L教育城結合兒童的身心特點,設計容易讓兒童理解的安全標志。最后,黨員工作小組跟進監(jiān)督河涌安全標志的設置情況。
三、服務成效
(一)目標達成情況
第一,街道黨員代表、社區(qū)黨員代表、L教育城黨員代表和社會工作者黨員代表形成的黨員工作小組共開展三次會議,最后以工作協議的方式明文確定了工作目標、工作方向以及小組內部架構和溝通機制。
第二,社區(qū)居委會、L教育城和社工服務站形成的“三社聯動”工作小組共開展了四次會議,前兩次會議通過討論最后以協議的形式確定了小組工作目標、內容、計劃、議事規(guī)則、人員職責和分工、內部架構、集會頻率、權利義務、進入和退出機制。
第三,兒童認識到自我保護的重要性,掌握了兩種自我保護的方法;家長認識到安全知識教育的重要性,掌握了兩種安全知識教育方法。
第四,在項目后期,社區(qū)居委會、L教育城和社工服務站分工合作,走訪不同的河涌路邊,測量安全標志的懸掛高度,發(fā)現安全標志懸掛的高度都是1.40米。
(二)服務對象反饋
在服務過程中,社區(qū)居委會、L教育城和社工服務站觀察到服務對象的參與度較高,每次服務的出席率較高。另外,每次服務結束后,社區(qū)居委會、L教育城和社工服務站都會分別與服務對象進行訪談,兒童表示項目服務內容豐富,形式新穎,讓他們更容易理解安全知識;家長也表示兒童很積極參與項目服務,他們也掌握了新的教育方法,解決了教育孩子安全知識的困擾。
(三)各方評價
項目獲得了街道的高度肯定,聯動了較多的企業(yè)資源,體現了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響應最新的“三社聯動”工作要求,服務覆蓋面較大;項目獲得社區(qū)居委會的肯定,居委會表示項目構思新穎,改變了傳統(tǒng)的社會工作者單一提供服務的模式;項目還獲得L教育城的大力支持,表示充分尊重了他們的想法,他們從項目調研、設計到執(zhí)行都參與其中,這一過程也提升了他們的活動策劃、服務宣講和資源鏈接能力;除此之外,轄區(qū)學校表示該項目涉及的安全知識面很廣,能夠普及多種安全知識。
(四)項目產生的社會影響
項目成立了街道黨員代表、社區(qū)黨員代表、L教育城黨員代表和社會工作者黨員代表工作小組,工作小組將會持續(xù)在社區(qū)事務中起著引領作用;項目形成的“三社聯動”機制,可為類似服務提供經驗借鑒;項目共服務了3500名服務對象,覆蓋轄區(qū)19個社區(qū),部分轄區(qū)外的服務對象致電社會工作者了解他們能否報名參加項目服務。項目服務曾經被媒體報道兩次,分別是鳳凰網和《信息時報》。
四、工作反思
(一)“黨建引領”有助于激發(fā)社會組織的公益心
在項目初期,L教育城的10家小教育機構加入項目,期望為服務對象提供服務的同時收取一些勞務費或宣傳他們的收費課程,這與項目初衷相違背。項目黨員工作小組召開臨時會議,強調要向教育機構傳遞為人民服務的理念,解釋項目服務目的,讓公眾了解近年兒童安全隱患情況,最后取得教育機構對項目的公益支持。教育機構是企業(yè),也是一種社會組織,他們以營利為目的,在支持公益服務的同時也會想到自身利益,而“黨建引領”能夠激發(fā)他們的公益心。
(二)政策推動促進“三社聯動”機制形成
《廣州市全面推進優(yōu)勢主導型“三社聯動”工作實施方案》明確要求“2019年10月前,實現全市社區(qū)‘三社聯動100%全覆蓋”。在以往的服務中,社會工作者也嘗試聯合社區(qū)居委會和社會組織,但是居委會或社會組織的熱情不高,而該文件的下發(fā)讓社區(qū)居委會和街道明確了自身任務,他們積極聯動社區(qū)資源,尋找社區(qū)合作方,開展社區(qū)調研,初步形成項目構想,促使“三社聯動”機制快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