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
【摘?要】?目的:探討中醫(yī)護理方法對顱腦損傷和腦出血患者所致的中樞性高熱的療效。方法:選擇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顱腦損傷和腦出血患者,根據(jù)入院先后順序,將60例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及對照組(2017年1至2018年6月)各3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物理降溫方法進行降溫,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醫(yī)護理方法進行干預。對比兩組患者降溫前、降溫后0.5h、降溫后4h、降溫后8h時的體溫,對比兩組體溫降至正常時所需時間,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的Glasgow評分。結果:降溫前及降溫后0.5h時,兩組的體溫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降溫后4h及降溫后8h時,觀察組的體溫明顯較對照組低,P<0.05。治療前,兩組患者的Glasgow評分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Glasgow評分均明顯升高,且觀察組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結論:中醫(yī)護理方法可縮短顱腦損傷和腦出血患者所致的中樞性高熱的降溫時間,提高降溫效果。
【關鍵詞】?中醫(yī)護理方法;顱腦損傷;腦出血;中樞性高熱;降溫;意識狀態(tài)
文章編號:WHR2020064011
腦出血、顱腦外傷是因紅細胞溶解吸收、體溫調節(jié)中樞等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發(fā)熱,從而加重了對患者腦組織的損害,導致致殘率、致死率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生存率[1-2]。因此需降低患者的體溫及腦組織代謝,減輕腦水腫及顱內壓,因此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需有效控制患者高熱,本院將中醫(yī)護理方法用于顱腦損傷和腦出血患者所致的中樞性高熱治療,療效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60例顱腦損傷和腦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入院時GCS評分均不超過8分。根據(jù)入院先后順序,將60例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及對照組(2017年1至2018年6月)各30例,觀察組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23~55歲,平均(41.09±3.15)歲,其中顱腦損傷者13例,腦出血者17例;對照組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2~54歲,平均(40.99±3.46)歲,其中顱腦損傷者14例,腦出血者16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性別、年齡、疾病類型等)對比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所有患者家屬知情同意,且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方法
將室溫設定為22℃~24℃,對照組患者采用傳統(tǒng)物理降溫方法進行降溫,將薄毛巾包裹冰塊后,置于大動脈處,之后患者頭部戴普通冰帽,并及時進行更換。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中醫(yī)護理方法進行干預,包括刮痧、放血與中藥護理,刮痧時取患者脊柱兩側的背俞穴,選夾脊相應病變臟腑俞穴及四肢穴位,患者取俯臥位,取穴至腰部夾脊兩側,用刮痧板蘸清水或油,沿著背俞穴或脊柱兩側,刮至皮膚成紫紅色,每個部位刮3~5min,最長不超過20min;刮痧時取穴要準確,施刮時不能逆向刮,要順著肌膚走向進行刮痧,以免損傷肌膚;同時用耳尖穴進行放血,將患者的耳輪向耳屏對折,耳廓上尖端處為耳尖穴,用75%乙醇棉球、三棱針、鑷子,患者取側臥位,用乙醇棉球進行局部消毒,用三棱針在患者的耳尖處放血6~9滴;中藥降溫,給予益氣養(yǎng)陰清熱開竅的中藥,組方為麥冬100g、人參20g,五味子10g,沙參100g,石菖蒲10g,羚羊角沖服300mg,青蒿30g,茯苓20g,柴胡30g,熟大黃3g,水煎后進行鼻飼,每日1劑。
1.3?觀察指標
1)對比兩組患者降溫前、降溫后0.5h、降溫后4h、降溫后8h時的體溫;2)對比兩組體溫降至正常時所需時間;3)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的Glasgow評分。
1.4?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計數(shù)資料用頻數(shù)或百分比表示,卡方檢驗對比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對比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比兩組患者降溫前、降溫后0.5h、降溫后4h、降溫后8h時的體溫
降溫前及降溫后0.5h時,兩組的體溫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降溫后4h及降溫后8h時,觀察組的體溫明顯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1。
2.2?對比兩組體溫降至正常時所需時間
觀察組體溫降至正常所需時間為(6.78±1.21)h,對照組為(24.10±3.15)h,觀察組體溫降至正常所需時間明顯較對照組短,P<0.05。
2.3?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的Glasgow評分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Glasgow評分對比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Glasgow評分均明顯升高,且觀察組明顯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2。
3?討論
顱腦損傷患者多會出現(xiàn)丘腦下部損傷、腦干損傷或腦出血等,會導致患者的體溫調節(jié)中樞受損,體溫異常升高,出現(xiàn)彌散性腦腫脹,升高顱內壓,進一步引起體溫調節(jié)中樞的繼發(fā)性損傷,體溫調節(jié)中樞5羥色胺含量因顱腦損傷增加,對其調節(jié)功能產生影響,因此中樞性高熱與顱腦損傷互為因果,相互影響,形成惡性循環(huán),危及患者生命[3-4],因此需采用合適的干預措施,對中樞性高熱進行控制,提高治療效果,筆者分析了中醫(yī)護理方法對顱腦損傷和腦出血患者所致的中樞性高熱的療效,為中樞性高熱者選擇合適的降溫方法提供依據(jù)。
本文結果表明,降溫后4h及降溫后8h時,觀察組的體溫明顯較對照組低,治療后,兩組Glasgow評分均明顯升高,且觀察組明顯較對照組高,主要是由于中醫(yī)護理方法(刮痧、放血與中藥)綜合作用,從而進一步縮短患者的體溫降低時間,改善患者的意識狀態(tài)[5]。
綜上所述,中醫(yī)護理方法可縮短顱腦損傷和腦出血患者所致的中樞性高熱的降溫時間,提高降溫效果,值得臨床推廣應用。本研究病例資料較少,有待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進行深入分析。
參考文獻
[1]?廖勝霞.預見性護理對顱腦損傷患者中樞性高熱的影響[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03(21):156-157.
[2]?郭紹慧,李勤,江娟.亞低溫治療儀對腦出血中樞性高熱患者治療效果和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醫(yī)療裝備,2018,31(04):196-197.
[3]?湯怡然,齊曉漣.物理降溫聯(lián)合溴隱亭治療中樞性高熱的案例分析[J].藥學服務與研究,2019,19(02):148-150.
[4]?楊建嬌.冰毯機在重型顱腦損傷術后中樞性高熱病人中的護理體會[J].首都食品與醫(yī)藥,2018,25(12):56-57.
[5]?趙坤,李傳勇,周井鐸.針藥聯(lián)合治療腦出血急性期中樞性高熱60例患者臨床效果研究[J].中國處方藥,2018,16(07):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