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抗疫精神是中華民族在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偉大實踐中形成的,包含使命擔當精神守望相助精神英勇奮斗精神科學求是精神,是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tǒng)一,人本主義精神與集體主義精神的統(tǒng)一,大思政教育應抓住這一契機,充分夯實對抗疫精神的理論研究、探索抗疫精神與課堂教學的契合點、組織以抗疫精神為主題的教學實踐活動、整合以抗疫精神為主題的多媒體資源包、加強融入抗疫精神內核的校園文化建設等有效途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作用。
關鍵詞:抗疫精神;大思政;途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長久生存的靈魂,唯有精神上達到一定的高度,這個民族才能在歷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奮勇向前?!薄叭藷o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面對冬末春初的新冠肺炎疫情,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科學決策,帶領全國人民進行了一場可歌可泣的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雖然給我國造成了損失,但抗疫中孕育形成的偉大抗疫精神進一步豐富了中華民族精神寶庫,是當代中國精神的剪影,是戰(zhàn)疫取得勝利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更是高校大思政育人的鮮活教材。
一、抗疫精神的科學內涵
關于“抗疫精神”的豐富內涵,我們可以從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時間不同場合的系列講話中提煉。
2020年2月3日,在疫情防控的緊要關頭,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研究應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時講話強調各黨政軍群機關和企事業(yè)單位緊急行動、全力奮戰(zhàn),廣大醫(yī)務人員無私奉獻、英勇奮戰(zhàn),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團結奮戰(zhàn),打響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打響了疫情防控的總體戰(zhàn),全國形成了全面動員、全面部署、全面加強疫情防控工作的局面。
2020年2月10日,在全國疫情防控進入膠著對壘狀態(tài)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親赴北京疫情防控一線調研指導時強調“廣大醫(yī)務工作者一定要堅持下去,發(fā)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的精神,發(fā)揮火線上的中流砥柱作用?!?/p>
2020年3月10日,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指出:“在這場嚴峻斗爭中,武漢人民識大體、顧大局,不畏艱險、頑強不屈,自覺服從疫情防控大局需要,主動投身疫情防控斗爭,作出了重大貢獻,讓全國全世界看到了武漢人民的堅韌不拔、高風亮節(jié)?!?/p>
2020年3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援鄂醫(yī)療隊全體“90后”黨員回信說“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斗爭中,你們青年人同在一線英勇奮戰(zhàn)的廣大疫情防控人員一道,不畏艱險、沖鋒在前、舍生忘死,彰顯了青春的蓬勃力量,交出了合格答卷。”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說“在這次疫情防控斗爭中,在黨中央的統(tǒng)一領導下,全國動員、全名參與,聯(lián)防聯(lián)控、群防群治,構筑起最嚴密的防控體系,凝聚起堅不可摧的強大力量。廣大人民群眾識大體、顧大局,自覺配合疫情防控斗爭大局,形成了疫情防控的基礎性力量”。
由此,我們可以初步把“抗疫精神”的豐富內涵凝練為使命擔當精神守望相助精神英勇奮斗精神科學求是精神顧全大局精神。
(一)使命擔當精神
疫情發(fā)生以來,各行各業(yè)勇?lián)鐣熑?,體現(xiàn)使命擔當精神。廣大黨員聞令而動,沖鋒在前,以“我是黨員我先上”的使命擔當讓黨旗高高飄揚在抗疫第一線。醫(yī)護工作人員,寫下請戰(zhàn)書,按下紅手印,主動請纓,化身為最美逆行者,義無反顧地沖在了第一線。社區(qū)工作者、志愿者、基層人員、公安干警、環(huán)衛(wèi)、快遞、新聞工作者、運輸司機等沖鋒陷陣,毅然奔赴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用行動詮釋責任與擔當。
(二)守望相助精神
李克強總理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政府工作報告當中指出,中華兒女風雨同舟、守望相助,筑起了抗擊疫情的巍峨長城。廣大醫(yī)務工作者勇敢逆行,人民解放軍指戰(zhàn)員勇挑重擔,科技工作者銳意攻關,社區(qū)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層干部、新聞工作者、志愿者堅守崗位,快遞、環(huán)衛(wèi)、抗疫物資生產運輸人員不辭勞苦。億萬普通勞動者默默奉獻,積極響應,宅在家中,武漢人民、湖北人民堅韌不拔,社會各界和港澳臺同胞、海外僑胞捐款捐物。中華兒女上下一心、全民投入,眾志成城、守望相助的情懷高高揚起。
(三)英勇奮斗精神
疫情災難面前一聲號令,迅速集結,勇往直前,毫不畏懼,迎難而上,不怕犧牲、敢打勝仗。組織調派330多支醫(yī)療隊、4萬多名軍地醫(yī)護人員緊急馳援;組織26個省份對口支援,19個省市采取“一省包一市”方式,馳援湖北,有的醫(yī)護工作者,為了節(jié)省防護服經常8小時不吃不喝,日夜奮戰(zhàn),甚至付出生命?;鹕裆健⒗咨裆结t(yī)院僅用十天左右的時間時建成并開始集中收治;具有戰(zhàn)地色彩的十余家方艙醫(yī)院迅速開設,實現(xiàn)了從未有過的一種新創(chuàng)舉。
(四)科學求是精神
疫情面前,抵御疾病,對抗謠言,最強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黨中央科學決策,各地精準施測、科學布防,醫(yī)療科技行業(yè)加快科研攻關、科學救治,科學復工復產都體現(xiàn)了尊重科學、相信科學、依靠科學的精神,與病魔抗爭的過程中高揚科學求是精神,提升全社會的科學素養(yǎng),將科學精神貫穿于疫情防控始終,推進科學防治精準施策。
二、抗疫精神的特征
(一)民族精神與時代精神的統(tǒng)一
“抗疫精神”是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具體實踐中逐漸形成的,既有深厚的民族精神特質,又具有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特質。中華民族有著深沉的愛國主義與家國情懷,愛國主義在中國歷史上生生不息,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在這次抗議中,無論是醫(yī)務工作者還是人民解放軍,無論是社區(qū)工作者還是志愿服務人員,無論是科技工作者還是英雄的武漢人民,他們舍小家為大家,冒著生命危險勇敢逆行逆行,義無反顧,真實的詮釋了家國天下的愛國主義情懷。時代精神是新時代的精神風貌與優(yōu)良品質,抗疫精神是兩彈一星精神、抗震救災精神、奧運精神等時代精神的繼承與發(fā)展,都是在特殊時期發(fā)揮巨大精神引領作用,彰顯了新時代中華民族與時俱進、戰(zhàn)勝磨難,勇于進取,改革創(chuàng)新、求真務實的時代精神。
(二)人本主義精神與集體主義精神的統(tǒng)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始終不忘人民主體地位。在此次抗擊疫情斗爭中,廣大人民群眾的使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始終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不惜一切代價救治每一個生命,彰顯了人民至上的高尚品質??棺h期間,全國一盤棋,全社會協(xié)同布防,醫(yī)務人員守望互助,億萬群眾宅在家中,充分彰顯了集體主義精神
三、大思政視角下抗疫精神的重大意義
(一)為加強和改進高校大思政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機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要把疫情危機轉化為育人契機,把抗疫精神轉化為育人力量,全員全過程全方位發(fā)力,提煉抗疫精神,總結抗疫經驗,淬煉防疫典型事例,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推動思政教育和疫情防控同步發(fā)力。
(二)為高校大思政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素材
災難,是一本厚重的教科書,抗疫過程中展現(xiàn)的抗疫精神內涵,為高校大思政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教育素材。一能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提升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這次氣壯山河的抗疫過程,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速度、中國力量、中國精神,讓大學生親身感悟了中國共產黨以及中國特殊社會主義制度的先進性,堅定了共產主義信念。深刻認識到自己所擔負的責任與義務,引導大學生將個人理想同社會理想、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聯(lián)系起來,在實現(xiàn)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二是抗疫精神培養(yǎng)大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抗擊疫情的偉大實踐中,中華兒女又一次把深厚的愛國主義情懷揮灑的淋漓盡致。全民抗疫,全國上下一盤棋,極大的非富了愛國主義的精神內涵,是培養(yǎng)大學生愛國主義情懷最生動鮮活的素材。
四、抗疫精神融入大思政體系的路徑研究----以大連藝術學院為例
(一)夯實對抗疫精神的理論研究
抗疫精神有著豐富的理論內涵,應該對其進行深度剖析,進行深入研究及探討,對抗疫精神的理論基礎和文化淵源進行深入挖掘,形成系統(tǒng)的抗疫精神的理論體系。大連藝術學院針對抗疫精神展開學術研究,設立學術課題,定期開展研討,夯實對抗疫精神的理論研究。
(二)探索抗疫精神與課堂教學的契合點
課堂教學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渠道??挂呔駷樗枷胝谓逃峁┝缩r活的素材,高校應該積極探索抗疫精神與課堂教學的契合點。大連藝術學院在思政課堂教學過程中,科學融入抗疫精神,從不同角度解讀抗疫精神的內涵,與思政理論課進行深度融合,豐富教學內容,同時能夠增強學生對思政理論的理解與把握,激發(fā)學習興趣。在其他專業(yè)課堂中尋找抗疫精神的切合點,比如音樂專業(yè)課中結合抗疫精神,樹立正確的藝術觀和創(chuàng)造觀,積極宣傳抗疫精神。
(三)組織以抗疫精神為主題的教學實踐活動
教學實踐活動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和延伸,是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可以增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將抗疫精神融于大思政教育的重要平臺。大連藝術學院針對抗疫精神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通過開展故事分享會,線上討論會,觀看相關視頻分享感受撰寫心得,創(chuàng)作抗疫相關藝術作品,大力宣傳抗疫中涌現(xiàn)的英雄感人事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深刻理解抗疫精神,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培養(yǎng)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學院今年正值20年校慶,結合建校20年來的典型事例及抗疫典型創(chuàng)作并即將演出的原創(chuàng)舞臺劇《夢想·青春》,就是為了突出抗疫精神與思政教育相結合,展現(xiàn)出青年學子在此次抗疫戰(zhàn)疫中的責任擔當與青春力量,展現(xiàn)出大連藝術學院從建校開始就在“大思政”育人的追夢路上的不懈奮斗與努力探索。
(四)加強融入抗疫精神內核的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品牌,是一所學校長期發(fā)展實踐積淀的產物,是在各種活動中形成并被認同的價值觀、辦學思想、思維方式、行為規(guī)范等,是一個學校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精神支柱,包括物質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等,校園文化潛移默化的影響大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身心修養(yǎng)等是推動抗疫精神融入大思政教育的有效載體。自疫情發(fā)生以來,大連藝術學院將抗疫精神融入學校的人文景觀,利用教室走廊,校園墻報,張貼防疫知識及抗震精神的相關畫報,讓學生在無形中感受抗疫精神的熏陶。另一方面,學院重視校園媒介的宣傳作用,利用校園網,微信公眾號,微博、短視頻,廣播平臺等途徑開展抗疫精神的相關活動和典型宣傳,讓同學們在參與活動中感悟抗疫精神,提升思想政治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徐艷玲.“抗疫精神”的生成邏輯、豐富內涵和價值意蘊[J].人民論壇,2020,4.
[2] 王立洲.要上好“抗擊疫情”時期的特殊思政課[J].陜西教育,2020,4.
[3] 習近平:在統(tǒng)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fā)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講話[N].新華網,2020年2月23日.
[4] 研究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N].人民日報,2020年2月4日.
[5] 以更堅定的信心更頑強的意志更果斷的措施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人民戰(zhàn)爭總體戰(zhàn)阻擊戰(zhàn)[N].人民日報,2020年2月11日.
[6] 習近平: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時的講話[J].求是,2020年第7期.
作者簡介:高全梅(1983- ),女,遼寧大連人,講師,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