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
摘要:目的:分析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康復訓練效果。方法:隨機選擇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于我院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將擲硬幣分為60個對照組和一個觀察組劃分。在用于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傳統(tǒng)護理干預措施中,觀察組的患者進行肺康復訓練,并觀察兩組患者的肺功能。結(jié)果:觀察組的FEV1,F(xiàn)VC和FEV1 / FVC值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為P <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jié)論: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采用肺康復訓練效果明確,患者的肺功能明顯改善,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肺康復訓練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肺疾病。它的臨床特征是不完全可逆的氣流受限和肺功能受損,這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質(zhì)量。為了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必須采取積極措施進行干預,呼吸困難嚴重影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研究表明,臨床運動和氧療可以有效改善慢性呼吸困難,而肺康復治療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困難和生活質(zhì)量。 在這項研究中,肺康復治療被用于治療穩(wěn)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效果顯著,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隨機選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采用擲硬幣的方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采取常規(guī)慢性阻塞性肺病護理干預,觀察組實行肺康復訓練。其中,觀察組患者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齡(52.31±11.65)歲,平均患病時長(4.56±2.82)年;觀察組患者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齡(55.18±12.34)歲,平均患病時長(4.76±2.79)年。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患病時長等基本資料上無明顯差異(P>0.05),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納入標準
①所有患者均被診斷出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2)患者及其家人同意成為研究人員并簽署了通知書。 (3)所有患者均無精神疾病或言語交流障礙,將積極配合護理及訓練。 ④所有患者均無重大疾病并發(fā)癥史。
1.3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療法。每天給患者定期服藥并增加其適當?shù)闹w運動。
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使用3個月的肺部康復治療,每月復查一次并進行最終檢查。首先,與患者的呼吸康復訓練相關的康復教育和健康教育可幫助患者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病情,提供營養(yǎng)指導并合理化營養(yǎng)成分。其次,開展肺康復訓練,可以幫助患者積極合理的鍛煉自己的肺功能。具體細節(jié)如下。(1)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給患者一個舒適的姿勢,放松身體,用一只手放上腹部劍突下區(qū)域,用一只手胸部,經(jīng)鼻深吸氣,吸氣時膈肌下移手會感覺腹部鼓出,呼氣時,腹部手掌可稍用力向下按壓,幫助呼氣。呼氣時將嘴唇收縮成魚嘴或口哨狀,并緩慢呼氣??稍谘矍胺乓粡?0厘米的白紙,根據(jù)白紙的擺動調(diào)整嘴唇的呼氣量,需要深吸氣和緩慢呼氣。吸氣和呼氣時間的比例為1:2,每天訓練5-10分鐘每天進行3練習,熟悉后訓練次數(shù)可增加。 (2)呼吸功能鍛煉:步驟1:腹式呼吸:站立,一只手胸部,一只手腹部進行腹部呼吸。吸氣時抬起腹部,并盡力不要移動胸部。呼氣時,腹部肌肉緩慢而活躍地收縮,腹腔內(nèi)壓力升高,膈肌升高,并且有節(jié)律的呼吸。步驟2:壓腹呼吸:站立,將手放在腹部上,拇指向后,用剩余的四根手指推上腹部,向前傾并呼氣。逐漸舉起雙手并吸氣。步驟3:彎曲腰并呼吸:站起來,雙臂交叉在腹部前面,向前彎曲時呼氣,上半身恢復原狀并呼吸 。每日練習 3~4 次 ,每次重復10分鐘。(3)指導有效咳嗽:患者采用坐或者站、上身略向前傾的體位,囑患者緩慢深吸氣,然后關閉聲門并屏氣1秒鐘,接著在打開聲門的同時收縮腹肌進行咳嗽,咳出分泌物后指導患者緩慢深吸氣,縮唇呼氣可緩解咳嗽引起的氣道刺激4)誘導式肺量計(IS):選用流量導向型,囑患者進行慢、長、深的吸氣,達到最大肺容積并維持2~3秒,之后嘴離開咬嘴,緩慢將氣體完全呼出,每小時進行10~15次訓練
1.4觀察指標
測試并記錄患者肺功能情況,測試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用力肺活量(FVC)與第一秒用力呼氣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1.5統(tǒng)計學處理
本次研究結(jié)果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2.1觀察組與對照組的肺功能情況比較結(jié)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行肺康復訓練后的FEV1、FVC、FEV1/FVC值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有統(tǒng)計學意義。[(2.13±0.76),(3.79±0.67),(0.74±0.08)]均優(yōu)于對照組[(1.83±0.57),(2.75±0.68),(0.67±0.07)],P<0.05,見表1。
3討論
在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中,肺氣腫的病理變化會導致隔膜減弱,并對膈膜活動產(chǎn)生抑制作用。即使隔膜仍然處于溫和的呼吸狀態(tài),患者也必須使用呼吸輔助肌來協(xié)助呼吸,從而導致氧氣消耗顯著增加和心肺壓力升高,易導致呼吸肌疲勞。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膈肌疲勞和低氧血癥的診斷會導致肺動脈痙攣和肺動脈高壓。美國胸科學會將肺康復治療定義為使用準確的診斷和治療工具,心理支持和教育,以及對患者狀況的科學研究,以穩(wěn)定和逆轉(zhuǎn)肺病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狀況,恢復具有最大呼吸功能潛力。肺部病理或生理功能受損的患者的生理和社會功能。肺康復療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促進呼吸方式的重建,改善呼吸困難,并改善肺泡通氣能力,原因是腹式呼吸目的是使橫膈肌的活動變大,呼吸輔助肌的活動減少,從而使潮氣量增加,肺泡通氣量增加,呼吸消耗減少,從而改善呼吸困難癥狀和促進改善呼吸功能。呼吸運動有助于促進心血管功能的改善,從而提高肌肉強度和呼吸肌的耐受性,并減輕呼吸急促和缺氧的癥狀。它可以改善骨骼肌功能障礙并增強運動信心??s唇呼吸練習可減慢呼氣速度,防止氣道過早陷閉,降低外部壓力并促進呼吸順暢。本研究中的肺康復訓練方法簡便,易操作,成本低廉,對患者具有耐受性,具有廣泛的應用范圍。綜上所述,肺康復治療對穩(wěn)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臨床療效很重要,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缺氧,減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呼吸困難,提高患者的活動耐受性和生活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師琨,王陽.肺康復鍛煉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呼吸功能和運動耐力的影響[J].中華肺部疾病雜志(電子版),2016,9(3):306-307.
[2] 鐘柳芳, 程春虹. 肺康復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的影響[J]. 深圳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2018,28(23):187-189.
[3]涂智毅,林曉敏,郭曉珍,廖鑑能,鄒天士,劉海波. 兩種肺康復訓練對穩(wěn)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的影響 [J]. 中國醫(yī)藥科學,2018,8(23):182-184.
[4]鐘柳芳. 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穩(wěn)定期患者實施肺康復護理的價值[J]. 中國實用醫(yī)藥,2017,12(7):158-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