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軍 王妮
摘 要:正確處理大學生突發(fā)疾病是輔導員的重要職責,對于大學生身心健康、輔導員工作能力提升、校園安全穩(wěn)定、和諧校園建設意義重大。通過案例分析,以輔導員的第一視角,總結出判斷、溝通、安撫、關注“四步法”處理大學生突發(fā)疾病事件,提出應對舉措如下:掌握學情,提前預防;注重積累,正確判斷;及時匯報,重在溝通;安撫學生,持續(xù)關注;反思總結,提升能力。
關鍵詞:突發(fā)疾病;高校輔導員;危機應對
校園危機事件應對是輔導員工作職責之一,其中“由于忽視鍛煉、作息不規(guī)律、飲食不合理等導致身體素質下降或既有病史等因素導致大學生突發(fā)疾病在高校突發(fā)事件中比重居高不下”[1]。輔導員在此類事件處理中作用重大,但輔導員年齡相對較輕、經驗較為欠缺,如何恰到好處的應對處理此類事件,是考驗輔導員的一個重要關口。文章通過案例分析的形式,分析輔導員處理學生突發(fā)疾病事件的流程步驟,總結凝練此類事件解決方案,進行工作反思,以拋磚引玉,為輔導員冷靜面對、有的放矢地處理大學生突發(fā)疾病,提升突發(fā)事件應急水平提供有益借鑒。
一、案例概述
王XX同學系我校剛入學的某專業(yè)學生,本地人。入學后表現中規(guī)中矩,除身體較為瘦弱外,無任何異常情況。但是在與其同班同學交流時,意外得知該同學高中時曾經癲癇發(fā)作過。后再與該生家長交流,其家長雖未直接承認,但是隱晦告知該生身體較弱,切勿讓其過于激動、勞累。在得知這一情況后,我一直比較留意該生,并安排學生干部、好友、同宿舍同學隨時予以關注。
2015年10月18日晚10時,在家中突然接到學生干部電話,該同學晚飯回到宿舍后,與同學聊天時,身體突發(fā)異常,表現為全身抽搐、失去知覺、口吐白沫伴有嘔吐物。我立即驅車趕到學生宿舍,同時囑咐學生干部保持冷靜,立刻撥打120。隨后,該生被送到醫(yī)院救治,后經醫(yī)生診斷、治療,身體有所好轉。其父母于隨后到達醫(yī)院,陪同他進行了后續(xù)治療,直至身體恢復出院。
二、案例分析及應急舉措
王XX同學的突發(fā)疾病案例具備以下特點:(1)事發(fā)突然,毫無防備;(2)病情表現緊急,情況較為嚴重;(3)周圍學生恐慌,心情難以平復。
到學生宿舍后,針對當時的形勢,結合前期了解情況,作為輔導員我做了如下決定:(1)仔細觀察該生情況,初步判斷為疑似癲癇發(fā)作,將其保持平躺側臥,同時用毛巾清理嘔吐物,保證其呼吸暢通,并撥打120急救電話;(2)以最短的時間理清思路,及時匯報學院主管學生工作的黨委副書記及學校保衛(wèi)處工作人員,與學生家長進行聯絡溝通;(3)陪同學生趕赴醫(yī)院,對學生進行陪護和照顧;(4)出院后對學生本人及班級其他同學進行持續(xù)關注和后續(xù)輔導。
經過與學生家長、該生高中同學的交流,特別是本次事件發(fā)生后與家長的溝通交流,獲悉該生是家中獨子,父親軍隊干部轉業(yè)在市政府某機關工作,母親在市政府某事業(yè)單位工作。高中時,因望子成龍心切,加之該生小時候過于頑皮,學習較差,該生父母迷信某國外神經類藥物具有開發(fā)智力的功能,盲目的給該生服用,加之后來該生因學習壓力較大,雙重因素導致癲癇疾病。此次發(fā)作,是因近期控制良好,近三年未曾發(fā)作,聽從專業(yè)醫(yī)生建議暫停藥物觀察治療情況導致。
三、解決方案
在校大學生突發(fā)疾病,由于其突然性和不可預知性,往往造成輔導員處理上的被動。輔導員在遇到此類事件時,需要保持冷靜,理性應對。在王XX同學的案例中,我將整個處理過程總結為“判斷、溝通、安撫、關注”四個部分。具體經驗如下:
(一)第一時間趕到到場,及時判斷病情
學生突發(fā)疾病時,輔導員往往在做其它工作,接到信息后,輔導員應本著先做最重要最緊急事情的原則,暫時放下手中工作,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并做出初步判斷:是否需要叫急救車。我當時在趕往現場的途中,與現場同學電話交流,確認學生的癥狀為“全身抽搐、失去知覺、口吐白沫”,情況緊急,所以決定先撥打120,第一時間將學生送往醫(yī)院救治。
(二)及時聯系相關人員,保持溝通順暢
在學生出現緊急情況時,輔導員必須及時與領導進行溝通,并以最短的時間理清思路,將重點情況告知領導。處理嚴重問題上,領導遇事較多,會幫助輔導員做出更正確的決策。
在王XX同學的案例中,我及時聯系了學院團委書記及黨委副書記,并按照領導的指示及時與學生家長進行聯系,告知學生情況,在通報的過程中注意照顧家長的情緒,以家長最能接受的方式進行溝通。
整個事件處理過程中,我的手機保持暢通,事件出現任何情況和新的進展都與領導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
(三)安撫學生情緒,減輕學生心理負擔
一是針對發(fā)生疾病的學生本人,由于其發(fā)生疾病在治療過程中,由于不知道自己身體的實際狀況,心理負擔較大,輔導員應及時予以安撫,并有技巧地告知本人真實情況。同時,由于身處于一個相對陌生的環(huán)境,加之生病時處于心理上的弱勢,需要他人的陪伴和照顧,輔導員的陪伴會讓學生更加安心。再就是,學生對于其以后在與其他學生相處方面的擔憂較重,輔導員應該及時進行心理疏導。
二是針對現場學生的安撫,以及其他同學的心理輔導。由于事發(fā)突然,絕大部分學生因為受到驚嚇,以為中毒或者其他疾病,表現較為慌亂。其他學生會因此與該生產生隔閡,不利于班級團結。
王XX同學先后被送往醫(yī)院進行救治,治療過程中,我與醫(yī)生盡可能多的進行溝通,并一直陪在王XX同學身旁,讓其能安心。直到家長趕到醫(yī)院,將學生情況和家長交接完全后才離開。
(四)事后輔導有的放矢,關注學生心理
遇到突發(fā)病疾的同學,往往因為身體的消耗和心理的負擔,康復后會有一段時間情緒的低落;周邊同學往往會因此產生抵觸心理,擔心惹禍上身,故意疏遠,造成學生之間的矛盾。輔導員應繼續(xù)關注,予以相應的心理輔導。
王XX同學在治療結束后返回學校,我發(fā)現他擔心自己身體還會出現問題。我結合醫(yī)生的觀點,并查閱了相關資料,以事實為依據,對其進行了心理輔導,消除了他心中的擔憂。在之后的學期,王XX同學身體一直很好,沒有再生病。在后續(xù)的多次輔導中中,他坦承,當時輔導員在場讓他非常踏實。現在的王XX同學完全不再受當時事情的影響。
及時與該生同宿舍同學交流談心,將癲癇的原因、表現告訴學生,并特別指出的是,只要平時多注意,按時按量服用相關藥物,基本上是不會發(fā)作的。同時,召開“共敘同窗友誼,共創(chuàng)美好未來”主題班會,邀請優(yōu)秀校友現身說法,引導學生珍惜同窗之誼,相互提攜,共同創(chuàng)造美好未來。
四、工作反思
從王XX同學突發(fā)病疾開始,到后來的痊愈,再到之后的跟蹤關注,我的工作都得到了學生及家長的認可。通過此事,有反思如下:
(一)掌握學情,提前預防
對此事的冷靜處理,得益于與該生家長經常聯系,對其病史有初步判斷。由此及彼,作為學生輔導員,一定要對學生基本情況,包括受教育背景、家庭成長經歷、性格特點、既往病史等情況及時了解,并篩選出需要重點關注的對象。同時,要完善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建立學生干部——輔導員——相關領導三級一體的預警機制。做到事前及時預防,事發(fā)及時處理,事后及時跟進。
(二)不斷積累,正確判斷。
突發(fā)事件是在工作中無法預知的,但是在工作和平時可以不斷積累,了解各類事情發(fā)生的一般處理方式,根據經驗做出正確的判斷,通過對一般事件處理方式的學習,做好突發(fā)情況的處理。
(三)及時匯報,重在溝通。
遇到突發(fā)情況后,根據平時積累的經驗進行初步的處理,如果遇到情況嚴重的事件,作為輔導員,必須及時向上級領導匯報。在這種時候及時與領導進行溝通聽取領導的意見,會幫助輔導員做出更好的決策。同時,注重與家長的溝通聯系,掌握平時聯系和事發(fā)時聯系的技巧,照顧家長的情緒,有禮有節(jié)有據地與家長協商。
(四)安撫學生,后續(xù)關注。
遇到突發(fā)情況,學生本人及同學往往心理壓力較大,此時作為離學生最近的輔導員就是學生最希望依靠的人。此時輔導員必須體現出責任心和使命感,及時幫助、安撫學生,保證所有相關學生心理負擔不要太大。在現場處理完突發(fā)情況后,輔導員要做后續(xù)跟蹤和關注,了解到事件對班級學生的其他影響,并及時消除事件對學生造成的負面影響,幫助學生盡早恢復正常,引導學生樹立集體意識。
(五)善于反思,提升能力
輔導員應對突發(fā)事件能力的提升是輔導員自身素質提升的重要一環(huán)。因此,輔導員以在實際工作中理應善于反思總結,同時注意不斷加強疾病、心理、安全、法律等各方面知識,提升理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同時,能夠通過線上線下各類形式對大學生開展突發(fā)事件應對培訓,在提高學生安全防范意識的同時,提升自身處理大學生突發(fā)事件的實際能力。
大學生突發(fā)疾病事件突發(fā)性、差異性、特殊性特征明顯[2],一旦發(fā)生,往往措手不及,甚至被動棘手,應對此類事件,預防為主尤為重要。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要提升自身應對危機的能力,利用黨員、學生干部等建立網格化的安全管理體系,責任到人,保證信息暢通,早發(fā)現、早預防,避免此類事件發(fā)生。即使遇到對此類事件,也能時刻保持冷靜,理性分析判斷,按照應急預案有的放矢進行處理。
參考文獻
[1] 高軍,姜德照.高校突發(fā)事件輔導員預控機制的構建[J].中國行政管理,2013(3):121-122.
[2] 張曉文,齊憲磊,王慶材,張會,胡春龍,聶鑫.大學生疾病突發(fā)事件的預防和處理——高校輔導員視角下的典型疾病突發(fā)事件案例分析[J].學理論,2017(04):191-192.
基金項目:2017年山東省高等學校學生教育與管理研究項目“高校突發(fā)事件處置中網絡輿情引導和管理機制研究”(2017A007)。
作者簡介:王海軍(1986- ),男,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通信作者:王妮(1987- ),女,研究生,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