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竇桂梅老師的主題教學建立起“整合、積累、自省”三對關系,以促成學生精神和人格的養(yǎng)成。本文以竇桂梅老師的執(zhí)教課《秋天的懷念》為例,分析其在教學中所體現(xiàn)的主題思想,以使主題教學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獲得更好的運用。
關鍵詞:主題教學 積累 整合 自省
竇桂梅老師的主題教育思想,是從生命的層次、哲學的高度,用動態(tài)的觀念來整體構建語文課堂,是圍繞一定主題下的不同文本之間的建構與碰撞,通過相同的主題將這些不同的文本串聯(lián)起來,從而實現(xiàn)文與人,語言與精神的同構,真正做到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在對課本的解讀中,實現(xiàn)了文本與學生的心靈對話,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的精神獲得了極大的成長,讓學生最終長成一棵大樹,也許現(xiàn)在學生通過這種主題教學只是獲得了一棵小小的種子,甚至還不足以長成一株小樹苗,但是等他們長大成人,那些在他們幼小心靈曾經(jīng)留下烙印的地方,終會開花結果,長成一棵參天大樹。這才是竇老師實施“主題教學”的終極目的。下面,筆者將從主題教學的三對關系,即人和自然、社會,人和母語文化,自我的確立三個方面來分析竇桂梅老師的執(zhí)教課《秋天的懷念》。
一、整合——建立第一對關系:人和自然、社會
整合的目的是要把支離破碎的知識體系以及人文內涵統(tǒng)一成一個“集成塊”,將知識的個性與共性相融合,達到和而不同的境界,最終在學生的頭腦中建立一個立體的教學內容。一片小小的落葉,在竇老師的課堂上,都能設計出主題教學內容,并且從低年級到高年級設計了不同的教學內容。從簡單的研究落葉的形狀,到落葉的形成原因,最后再到落葉的隱含意義,即落葉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種凄苦和蕭瑟,以及我們應該采取何種人生態(tài)度,通過給學生呈現(xiàn)一系列的相關作品來達到學生對“落葉”這一主題的理解。
在執(zhí)教《秋天的教學》伊始,竇老師先給學生放了史鐵生《合歡樹》的一段文字,“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讓學生通過朗讀的方式體會到了母親的苦和作者對于母親的思念,將課外讀物自然而然地引進了課堂中,營造了濃厚的課堂氛圍,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閱讀興趣,更有利于后面教學內容的展開。當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的痛苦和自責時,竇老師又出示了《我與地壇》和《有關廟的回憶》的片段,再一次讓學生體會到了作者對母親的思念,讀到此處,有的聽課教師和學生都已經(jīng)潸然淚下了。最后,又給學生推薦閱讀書目《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等,在課堂上被深深調動起閱讀興趣和情感體驗的學生在課下一定會找史鐵生的書來讀,這樣,主題教學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嗎?從一篇小小的《秋天的懷念》,學生學會了閱讀同類主題的書籍,“好好兒活”的主題思想早已經(jīng)深入學生心中。
二、積累——建立第二對關系:人和母語文化
積累是建立在人和母語文化關系的基礎上,讓學生體會到母語文化和世界文化的異同,增強民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既包括對母語文化的繼承,也包括對世界文化的吸收,甚至是學生個人的精神成長和情感體驗。教師在教學中,要引領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生活經(jīng)驗等,豐富學生的涵養(yǎng)。
《秋天的懷念》中,有大量的語言描寫和動作描寫,竇老師正是抓住這些語言材料,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仔細體味的基礎上,加深了學生對于 “母親”的理解。竇老師抓住了“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中的三個動詞,即“撲、抓、忍”,讓學生體會到母親想要“撲”滅的是兒子的絕望和痛苦,母親想要“抓”住的是兒子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氣,而母親“忍”住的,除了兒子自身的疾病帶給他的巨大的痛苦和絕望,還要忍住自己的肝癌呀。由“忍”,一下子帶動全篇,讓學生體會到了母親的苦,母親的不易和母親對兒子深深的愛。
三、自省——建立第三對關系:自我的確立
語文教學只有真正調動學生自己的情感體驗,養(yǎng)成學生獨立的個性與人格,最終才會變成學生自己的東西,建立起屬于學生自己的豐滿而充滿活力的人生。
《秋天的懷念》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懷念之情,很多教師講到此處便戛然而止,卻沒有真正引導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個性和經(jīng)歷產(chǎn)生獨特的感受。竇老師把課文的“咱娘倆好好兒活”“我和妹妹我倆好好兒活”通過引導,變成了“我們要好好兒活”,走入文本,又走出文本,最終上升到生活中的每一個人,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學生暢所欲言,分享了自己認為怎樣才是活出最好的自己。
從整合到積累,再到自省,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立體化的教學過程,通過三個部分的有機建構,主題教學最終長成學生生命的參天大樹。
參考文獻:
[1]竇桂梅.竇桂梅與主題教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2]竇桂梅.朝向“偉大事物”——“主題教學”的新思考[J].人民教育,2010(05):42-47.
[3]竇桂梅.比“母愛”更深邃的——我這樣教《秋天的懷念》[J].語文教學通訊,2005(Z1):53-54.
(作者簡介:于宏偉,女,碩士研究生,延安大學,研究方向:學科教學<語文>)(責任編輯 劉月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