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婷
摘 ? 要: 研究高職學生手機移動學習不僅是對時代需求和政策要求的積極響應,還是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的迫切實際需要。本文從移動學習內涵研究入手,分析移動學習的現實意義。設計《高職學生移動學習狀況調查》問卷,通過對高職學生手機移動學習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出高職學生手機移動學習狀況。
關鍵詞: 高職學生 ? 手機 ? 移動學習
隨著“互聯網+教育”的深入人心,不受時間、地點限制的移動學習以顯著的天然優(yōu)勢,在極短的時間內俘獲學習人群的芳心。智能手機以便攜性、操作簡單等特征,成為移動學習重要的技術設備之一。具有靈活的思維、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大學生很快成為手機移動學習主要的目標群體。然而由于高職生源質量參差不齊,相較于普通高校來說,高職院校的教學過程更加難以控制,學習質量更加難以保證?!督逃畔⒒臧l(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明確指出:“推動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促進教育質量全面提高?!盵1]2019年,國務院發(fā)布《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明確建立健全信息化建設辦學標準,建立職業(yè)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推進高等職業(yè)教育高質量發(fā)展[2]。可見,國家層面高度重視信息化教學、教育質量保證手段及質量監(jiān)測工作。因此,研究高職學生手機移動學習不僅是對時代需求和政策要求的積極響應,還是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的迫切實際需要。
一、移動學習的內涵
從1994年卡內基梅隆大學研究項目Wire-Less Andrew開展至今已有20余年,但移動學習的發(fā)展速度遠遠不及專家學者們對其傾注的熱情和興趣。直到近年來,在各類高端通信技術的保駕護航之下,智能手機、智能筆記本電腦和一些無線通信終端設備廣泛應用,使移動學習的小火苗又燃燒成了熊熊火焰,發(fā)展態(tài)勢著實喜人。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移動學習更是展現了相較于其他學習形式無與倫比的魅力。但是迄今為止,學術界并沒有對移動學習的定義形成統一認識。移動學習是中文的說法,美國和歐洲稱之為Mobile Learning或M-Learning。遠程教育學家戴斯蒙德·基更(Desmond Keegan)提出,移動學習是遠程教育的第三個發(fā)展階段,前面兩個發(fā)展階段分別為遠程學習、數字化學習[3]。有學者把移動學習看作借助移動設備的移動學習,比如Traxler認為,“移動學習是由手持或掌上設備作為主流技術提供的教育”[4](46-47)。也有專家認為移動學習是具有交互性的學習,北京大學現代教育技術中心移動教育實驗室指出:移動教育是指依托目前比較成熟的無線移動網絡、國際互聯網及多媒體技術,學生和教師通過使用移動設備更為方便、靈活地實現交互式教學活動[5](12-19)。還有專家學者認為移動學習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比如Sharpies等認為,“移動學習的焦點不是設備,而是學習者的移動性”[6](52-57)。
不管對移動學習如何定義,從專家學者們的觀點中能看出,移動學習的內涵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理解:一是移動學習是遠程教育發(fā)展的產物,是數字化學習的進一步發(fā)展。二是移動學習必須依托便攜的移動設備,可以隨時隨地發(fā)生。三是移動學習是以學習者為中心的學習,具有靈活性、自主性、交互性等特點。
二、移動學習的現實意義
從移動學習的內涵能夠看出,移動學習具備諸多優(yōu)點,正因為如此,移動學習具有以下三個方面的現實意義:
一是符合高職學生特點。絕大部分高職學生年滿18歲,已經成年。相對于中小學生來說,高職學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明顯增強。但跟普通高校大學生相比,他們在學習方面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更加排斥“填鴨式”“一言堂”教學。作為一個年輕的群體,他們有非常靈活的思維,善于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特別是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基于智能手機的移動學習很受高職學生歡迎,更能滿足他們的個性化學習需求。比如,高職學生在手機客戶端或其他載體上學習的時候,教師可以實時搜集學生的學習軌跡、學習完成情況等重要數據,通過對數據的整理、統計和分析,不僅能準確把握每一位學生的學習進度與學習成效,還能有針對性地進行個性化教學指導。
二是改變教育教學形式。一方面,移動學習突破了教學的時空限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移動學習的優(yōu)勢更加凸顯。移動學習擺脫了傳統課堂的束縛,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提供了一種新的教育教學方式。學生們可以隨時隨地不受地區(qū)和時間的限制,更加方便和快捷地參與其中并獲取新知識。很多抽象枯燥的理論知識經過教師的精心處理,轉變成一目了然又生動形象的藝術圖片或者微課視頻,為學生的學習生活注入了新的活力。當然,學生還可以利用網絡的便利性,使用網絡上其他現成的教學資源,實現教學資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另一方面,移動學習提供了一種低成本、高效率的學習方式。在移動設備和網絡的幫助下,學習資料可以共享至每一位學習者的手中,減少了大批紙質材料的輸出,更高效也更環(huán)保。
三是滿足碎片化學習需要。由于移動學習具有靈活性、自主性、交互性、便捷性等特點,學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學習。隨著碎片化學習的不斷積累,最終建立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對學習時間的可控性更強,更自由、更靈活地安排學習,提高學習興趣。由于碎片化學習時間一般較短,更容易讓學生保持較高的注意力,提高學習效率。
三、高職學生移動學習現狀調查
結合已有文獻研究的經驗,在移動學習內涵研究和現實意義研究的基礎上,設計了《高職學生移動學習狀況調查》問卷,以便掌握高職學生手機移動學習的一手資料,探究高職學生手機的使用情況和基于手機的學習行為、學習態(tài)度、學習資源的狀況,以及高職學生在手機移動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對學習資源的需求。
分別選取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四個二級學院中不同年級的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問卷星平臺發(fā)放二維碼形式的網絡版問卷。本次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275份,其中男生228人,女生47人;普通大學生58人,定向培養(yǎng)士官生217人;航空機電設備維修、航空電子設備維修、航空機械制造和航空服務與管理四個二級學院分別占29.45%、34.91%、12.73%、22.91%。樣本情況與學院整體情況類似,說明本次抽樣調查隨機性比較高,樣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通過對學院學生手機移動學習的相關數據進行分析比較,歸納出高職學生手機移動學習狀況。
(一)智能手機普及,移動學習認知程度較高。
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fā)展,高職院校學生智能手機的普及率幾乎為100%,為學生使用手機學習提供了基礎。在手機使用時間方面,51.64%的學生每天使用手機時間超過3小時,僅7.63%的學生每天使用手機的時間少于1小時。超過80%的學生經常使用的手機功能是娛樂類和學習類App。94.55%的學生手機里下載了3款以上的學習軟件??梢?,高職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使用手機的頻率非常高,主要用途是娛樂和學習。在對移動學習的了解方面,88.36%的學生表示以前聽說過移動學習,并有82.55%的學生認識到移動學習是指借助手機等移動電子終端設備進行學習。學生對移動學習在認知上的提高,有利于更好地接受手機移動學習。
(二)經歷新冠肺炎疫情,移動學習行為大幅增加。
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人們的正常生活。受疫情防控影響,無論是網課期間還是網課結束后,可以看到手機移動學習逐漸成為高職學生的一種重要學習方式。據調查顯示,每天使用手機學習1—3小時的高職學生占半數,移動學習行為較之前大幅增加。
在手機移動連續(xù)學習時間上,25.45%的高職學生手機連續(xù)學習時間為10分鐘—30分鐘,44.36%的高職學生手機連續(xù)學習時間在30分鐘—1小時,手機連續(xù)學習時間在1小時以上的占了25.45%??梢?,在疫情防控影響之下,手機移動學習時間呈上升趨勢。
經常使用手機的功能主要是學習類App和網頁,與近些年國家大力推行教育信息化有關,微課程、網絡精品課程等網上教育資源非常受職業(yè)院校師生歡迎。絕大部分學生遇到不懂的問題時,閑暇時間使用手機進行學習。
(三)高職學生普遍對手機移動學習持積極態(tài)度。
高職學生普遍認可手機移動學習的優(yōu)勢,94.91%的學生認為智能手機有助于學習,76%的學生認為手機移動學習能夠激發(fā)學習興趣,73.81%的學生認為手機移動學習能夠有效幫助提高學習效率,61.09%的學生認為手機移動學習雖然不是主要學習方式,但是會成為學習的一種重要輔助。通過手機移動學習,高職學生可以解決學習問題、獲取教育信息、獲取生活常識、促進交流和深化理解。
(四)高職學生手機移動學習中的問題與需求。
在學習資源方面,高職學生傾向于專業(yè)類資源,其次是語言類、新聞資訊和生活百科類、資格考試類(公務員等)。圖文并茂的資源、視頻資源和音頻資源最受學生喜歡,純文本和純圖片的資源相對而言不那么受歡迎。部分學習資源對手機內存要求、網絡傳輸速度等要求較高。在知識點的學習時長方面,89.82%的學生認為應控制在1小時以內。在學習成本上,過半的學生認為基于手機的移動學習費用較高,比如某些網絡直播課程的報名費。影響手機移動學習的主要因素有自制力、學習習慣和學習意識、學習資源質量等。
四、結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以智能手機為平臺的移動學習消解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成為大學生新的獲取知識的來源之一。通過問卷調查方式,以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在校學生為樣本,對高職學生移動學習現狀進行調查分析,結果反映高職院校學生普遍認同手機移動學習帶來的幫助,比較豐富的移動學習資源提高了高職學生移動學習的積極性,并且有效提高了學習效率。同時不斷豐富學習資源、提升軟硬件水平、適度設置學習時長、合理收費對于進一步激發(fā)學生手機移動學習意識,增強學生的移動學習效果具有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Z].2012.03.
[2]國務院.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實施方案[Z].2019.01.24.
[3]Paul Harris. Goin Mobile[EB/OL]. http: //www. learningcircuits.org/2001/jul2001/harris.html.2017-03-23.
[4]宋權華.用于移動學習的智能答疑系統[J].教育信息化,2005(09).
[5]葉成林,徐福蔭,許駿.移動學習研究綜述[J].電化教育研究,2004(3).
[6]馬小強.移動學習終端的選擇與評價[J].電化教育研究,2007(5).
基金項目:長沙航空職業(yè)技術學院2019年度院級課題一般項目“高職學生手機移動學習質量保證手段研究”(課題批準號:YC1905)。